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欢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35-1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前列腺癌患者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法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分析护理干预对该类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间隙性内分泌治疗时,54例患者中只有8例出现潮热,4例有轻度贫血,4例性功能障碍,1例出现乳房女性化等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余37例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视其治疗期及治疗间歇期的护理及随访,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而及时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平均治疗期为7.1个月,平均间歇期4.3个月。治疗过程中,血睾酮维持在去势水平,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最低值维持在0.1~0.9 ng/ml。乳房胀痛及潮热等症状在间歇期症状能有所减轻。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不良反应少,能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余洋  冯铮  陈福宝  韦娟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6-1047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治疗期≥6个月,治疗间歇期3~6个月。监测血清睾酮均〈50 ng·m L^-1,维持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2 ng·m L^-1。随访12~40个月,前列腺体积及骨转移病灶、局部侵犯病灶可见明显缩小,骨痛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潮热、乳房胀痛、乏力、精神不振、骨质疏松等,间歇期均减轻。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能延长雄激素依赖时间,从而延长生存期,又能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内分泌治疗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癌是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在我国的人群发病率为5/10万左右,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其发 病率还在逐年增加。肾癌的治疗原则是根治性肾切除术,对早期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实际上,20%左右的肾癌在 初诊时即已发生周围侵犯或远处转移,无法获得根治性治疗。而在被诊断为局限性病变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有30% 以上会在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由于肾癌对放射治疗和化疗都不敏感,因此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就成为非常具 有挑战性的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生物治疗开始在晚期肾癌的治疗方面获得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生 物治疗对晚期肾癌有一定疗效这一观点已成为共识。 虽然部分生物治疗尤其是细胞因子治疗晚期肾癌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肯定,但对于早期肾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性应用 尚存很大的争议。 2005年2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在南宁召开了 "全国泌尿外科肿瘤治疗学术论坛",探讨了肾 癌的生物学治疗以及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其中,"早期肾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生物学治疗"是本次论坛中引人注目的 主题之一。到底早期肾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生物学治疗?来自全国泌尿外科学界的专家们,根据临床经验发表了自己 的见解。会场上形成了两个鲜明的观点:一种支持做,另一种坚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手术去势后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4例(C1、C2、D1、D2期分别为2、6、10、6例),做睾丸去势手术后,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氟他胺服用3~6个月,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达到相对稳定水平(0.2~13μg/L)并维持2个月后停药,停药期间定期影像学检查及PSA监测,当PSA水平超过稳态水平2~3倍时进入下一周期氟他胺治疗,以此类推;抑那通在手术去势后18~24个月,当PSA大于稳态水平2~3倍时开始使用,1次/月,3次/疗程,以后每3年1疗程。结果 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7±14.3)月,22例生存,生存率91.7%;3例氟他胺耐药。停药间歇期〉9个月,87.5%患者重复用药后仍能有效控制,重复用药后平均治疗时间(5.0±1.1)月。与单纯手术去势或持续内分泌药物治疗比较,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可明显延长肿瘤对雄激素依赖的时间。结论手术去势后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可延缓患者向雄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前列腺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间歇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为单纯使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组,治疗组(18例)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间歇期中加用5-还原酶抑制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周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治疗组间歇期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在中位随访时间、平均治疗周期、平均治疗周期时间及治疗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中位进展时间为(34.0±3.3)个月,治疗组为(35.1±4.4)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发生骨质疏松2例,潮热5例,乳房胀痛3例;治疗组发生骨质疏松2例,潮热4例,乳房胀痛2例。结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间歇内分泌治疗的间歇期应用5-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延长患者间歇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限性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局限性晚期(T3a、T3b)前列腺癌患者60例,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6~9个月,停药时机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再行内分泌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睾酮值,并行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第1个周期的治疗,50例(83.33%)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22例(36.67%)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2例(3.33%)进入到第4个周期的治疗。第一至第四疗程的平均间歇期分别为5.32、5.53、5.36、2.17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是治疗局限性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近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为去势抵抗的预测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确诊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初始治疗为内分泌治疗,且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患者(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11...  相似文献   

9.
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中应用超过40年,目前美国每年接受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多达60万例[1]。起初内分泌治疗作为缓解转移症状的辅助治疗,随着一系列内分泌治疗配合放射治疗应用于中高风险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获得肯定结果,使得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更加广泛[2]。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初虽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其中的大部分患者都在不久后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患者分为 A、B、C 三组,即调强放疗+间歇内分泌治疗组(A 组)50例,采用调强放疗,同步给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给药方式同 C 组);三维适形放疗+内分泌治疗组(B 组)50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给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给药方式同 C 组);两组均采用6MV 的 X 射线照射,总剂量 DT=70~76Gy,每次1.8~2Gy,每周5次;单纯内分泌治疗组(C 组)50例,亮丙瑞林,3.75mg/次,皮下注射,每28天一次+比卡鲁胺50mg口服每日一次。随访3年,评价3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B 及 C 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68%、46%,A、B 组分别和 C 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A 组的毒副反应显著低于B 组,与 C 组无显著差异;A 组的1、2、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 C 组,A 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 B 组,而 A、B 两组比较2、3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调强放疗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患者大多能耐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循 《医学综述》2011,17(21):3266-3269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包括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法、间歇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在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有许多争议的问题,如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适用范围、用药时机及随访监测指标等。现就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分类、临床应用现状、新近研究及热点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晚期前列腺癌首选内分泌治疗,然而经过一定中位期(一般18 ~24个月)后,原来对内分泌敏感的前列腺癌转变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RPC),现就对HRPC的内分泌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49-151
<正>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男性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前列腺癌的根本方法,但50%的患者在确诊时均已发生远处转移,常规手术治疗、内分泌及化学药物疗法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难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寻找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方法迫在眉睫[2].本研究就前列腺癌分子靶向、基因靶向和药物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分泌治疗联合手术去势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手术去势,联合应用内分泌治疗,其口服氟他胺治疗(0﹒25mg P o Tid)32例,口服康士得治疗(50mg Po Qd)24例,门诊每月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连续治疗12个月之后,期间会根据血清PSA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包括间歇性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结果:经内分泌治疗后,其中48例患者的PSA均下降。随访12个月时,有23例达到0﹒1 ng/m L以下;另外8例下降不满意,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所有患者排尿症状以及疼痛症状明显改善,3例因心肺多发疾病死亡,1例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内分泌治疗联合去势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效果显著,是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前列腺癌亚型,绝大多数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发生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抗雄激素治疗之后。这种获得神经内分泌表型的细胞分化过程称为神经内分泌分化,是一种公认的前列腺癌抗雄激素治疗耐药的耐药机制,并且与临床不良预后明确相关。目前对于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的生理病理特征均尚未形成共识,因此针对这一亚型前列腺癌的治疗尤为棘手。本文通过综述与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发生、进展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热门靶点,为同行诊治与研究神经内分泌性前列腺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前列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进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的预测因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和提高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前列腺癌并且初始治疗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共185例,收集并整理分析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年龄、前列腺癌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 GS)、前列腺癌危险度、内分泌治疗开始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经过内分泌治疗后的PSA最低值、PSA下降速率以及降到PSA最低值的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CRPC进展时间的差异,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来分析评估这些因素对CRPC进展时间的影响。结果:185例患者平均年龄(71.02±8.67)岁,CRPC进展的中位时间为38个月(4~158个月)。单因素分析中,前列腺癌T分期、N分期、前列腺癌危险度、内分泌治疗前是否发生远处转移、PSA下降速率和PSA最低值均与CRPC进展时间显著相关(P值均小于0.01)。在多因素分析中,内分泌治疗前已发生远处转移(HR=6.030,95% CI:3.229~11.263,P=0.001)、较高的PSA最低值(HR=1.185,95% CI:1.080~1.301,P=0.001)、PSA下降速率>11 μg/(L·month)(HR=2.124,95% CI:1.195~3.750,P=0.001)以及到达PSA最低值的时间≤9个月(HR=3.623,95% CI:1.640~4.817,P=0.004)均是CRPC进展时间较短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PSA下降速率越快,进入CRPC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的临床疗效,以及同位素骨扫描在临床诊疗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名患有前列腺癌并接受内分泌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随访,总结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当中有7例死亡,获得36例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95%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改善,血清PSA下降到正常标准。结论:内分泌治疗方法在前列腺癌症疾病时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对同时伴有下尿路梗阻的患者,是否需要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分为A、B、C3组,A组21例行双侧睾丸切除+药物去势,B组23例给予持续性药物雄激素阻断,C组5例行间歇性药物雄激素阻断,分析3组的症状缓解率、影像学评价有效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反应率及1、2、3年的生存率。结果:A、B、C3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52.38%、52.17%、80.00%,影像学评价有效率分别为71.43%、69.57%、100.00%,PSA反应率均为100%。A、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48%、80.95%、80.95%,95.65%、86.96%、82.61%,C组近期疗效满意,1年生存率100%,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治疗费用降低。结论:内分泌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疗效无明显差异;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并分析骨转移灶数目,同时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浓度。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内分泌治疗后根据骨转移灶的数目将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减少或消失;保持稳定状态;增多;每一类型伴有相应的血清PSA变化规律。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直观地监测骨转移灶的变化,是监测疗效的必要手段,可弥补血清PSA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内分泌治疗(去势及术后服用缓退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31例晚期前列腺癌,随访症状改善情况,定期前列腺肛门指检和血PSA测定,记录生存时问。结果症状迅速改善,前列腺逐渐缩小、软化,血PSA迅速下降,1年有效率100%,8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30.4月,23例继续随访中。结论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