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明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714-1714
目的根据乳腺肿块的近红外线图像分析,区分乳腺的良恶性病变,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率。方法用HRJ-Ⅱ型近红外线乳腺检查仪,对73例乳腺肿块进行了术前近红外线检查。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23例,良性乳腺病50例,其中乳腺增生27例,纤维腺瘤18例,脂肪瘤5例。术前近红外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假阳性5例,占6.8%,漏诊3例,占4.1%。结论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和近红外线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进行乳腺红外线扫描和超声检查结果回顾性比较分析,比较乳腺红外线扫描和超声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差别,对比病理检查(病检)结果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近红外线扫描中,有125例乳腺发现异常灰影和异常血管影,近红外线诊断良性病变111例,占88.80%,与超声诊断一致共49例,占44.14%,两者诊断不一致有62例,占55.86%。近红外线怀疑恶性病变14例,占11.20%,与超声诊断一致共5例,占35.71%,两者诊断不一致有9例,占64.28%。两者结合诊断乳腺癌符合率为87.50%(7/8)。结论:超声和近红外线对乳腺疾病的诊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基层,对于近红外线异常病例,再结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近红外线对疾病的检出准确性,尤其是对乳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并且能降低近红外线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电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腺疾病23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乳腺疾病及乳腺癌应用电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脑红外线扫描仪诊断各类乳腺疾病2386例、结合临床.结果:红外线诊断乳腺癌36例,诊断符合率90.%可疑乳腺癌例不符合2例,乳腺良性病交符合率93.2%结论:红外线扫描具有无创性、快捷、科学性强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诊断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与扫描(电脑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仪)加细胞学诊断在乳腺癌筛查方面的应用研究。方法:对妇女保健科乳腺癌筛查中以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症状的14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筛查乳腺癌。结果:彩超定位可疑癌19例,扫描定位可疑癌8例,定位穿刺细胞学诊断可疑癌21例,彩超定位可疑癌中细胞学诊断17例乳腺癌,其构成比89.47%,扫描定位可疑癌中细胞学诊断4例乳腺癌,其构成比50.00%,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075,P<0.05)。细胞学诊断与手术后组织病理诊断基本相符。结论:彩超与扫描加细胞学诊断提高了乳腺癌筛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及误诊。方法:选取本院超声科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5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结果:通过与患者病理结果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4.00%,误诊率为6.00%。良恶性肿块的形态规则度占比率、边缘轮廓清晰度占比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临床中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患者的临床超声诊断检查准确率高,误诊率低,因此在临床中运用可提高乳腺肿块诊断效果,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近年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120例,全部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情况,彩色多普勒测定肿块血流情况,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病理确诊为良性肿块80例,恶性肿块40例,超声诊断良性肿块的准确率为96.2%,误诊率为3.8%;超声诊断恶性肿块的准确率为90.0%,误诊率为10%;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毛刺、包膜不完整、内部钙化及腋窝淋巴结检出率明显多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块血流分级、血流速度与良性肿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可明确乳腺肿块的形态以及内部血流情况,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重要价值,但对于微小肿块的诊断有局限性,需要结合穿刺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线扫描定位穿刺细胞学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疾病是广大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 10几年来 ,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应用电脑近红外线扫描、定位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可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4月乳腺门诊病历 14 5 2例 ,主要以乳腺胀痛或肿块而就诊的。所有病人均为非哺乳期女性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4 4岁。经触诊 近红外线扫描初步诊断 ,然后选择性扫描定位穿刺细胞学检查病理诊断。1.2  检查方法 :根据病人的主诉、病史、临床触诊 ,应用中科恒业 KG- 2 0 0 4 B型电脑近红外线扫…  相似文献   

8.
丁永坚 《现代医院》2004,4(2):28-30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高频二维超声对201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及有无微小钙化灶。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着重观察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01例乳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者140例,良性61例。超声对恶性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93.6%,误诊率为6.4%;良性符合率为91.8%,误诊率为8.2%。结论高频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施薇 《智慧健康》2023,(6):28-32
目的 研究分析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6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9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扫描方式不同分成3组,组别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患者300例。甲组患者应用钼靶X线扫描诊断,乙组患者应用高频B超扫描诊断,丙组患者应用近红外线扫描诊断,对3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甲组诊断准确率为83.33%(250/300),乙组诊断准确率为86.67%(260/300),丙组诊断准确率为81.00%(243/300),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 在乳腺疾病诊断中,近红外线扫描诊断结果与钼靶X线扫描、高频B超扫描相当,各具优劣势,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二维超声对470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及有无微小钙化灶。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乳腺疾病47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者102例,良性368例。超声对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96.1%,误诊率为3.9%;良性符合率为96.7%,误诊率为3.3%。结论:综合评价乳腺肿块的各种超声征象可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超声对附件小肿块(肿块径线<5.0 cm)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6例58枚附件小肿块的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良性病变55例57枚占98.28%(57/58),其中异位孕娠居多占51.79%(29/56),其次为囊性成熟型畸胎瘤占16.07%(9/56),恶性病变(卵巢癌)1例占1.79%(1/56)。58枚附件小肿块超声诊断准确率63.79%(37/58),误诊率12.07%(7/58)。结论:通过56例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充分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TVS),紧密结合临床分析声像图,及短期随访复查是提高附件小肿块超声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导管周围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乳腺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晕周围肿块者45例,其中8例伴有乳头内陷,在病理诊断之前均未作出明确诊断,均经手术治愈。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导管瘘者54例,其中30例伴有乳头内陷,经1期手术治愈48例,伴有乳头内陷者同时做乳头内陷矫正。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脓肿者9例,其中急性脓肿5例,切开引流,2期手术治愈;乳晕旁慢性脓肿4例,1期病灶清除治愈。结论导管周围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晕周围肿块、乳晕周围脓肿、乳腺导管瘘。其中以乳腺肿块为临床表现者,在病理诊断之前难以作出准确诊断,术中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可靠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冯晓安 《中国校医》2007,21(3):329-329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7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84%。误诊率为6%。结论高频超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靖松  杨琦 《现代保健》2011,(13):84-8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原发型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42例曾行彩超检查并经手术或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肝脏肿块中,超声诊断为恶性肿块40例,良性肿块2例.超声对肝脏恶性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95%,误诊率为5%.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诊断原发型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居妇女恶性肿瘤首位。我国属乳腺癌低发国家,但近年发病率也在明显上升并逐渐趋向年轻化。因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很大意义。该文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2006年12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妇幼保健所门诊经近红外线扫描检查与病理检查确诊的319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就其肿瘤大小、近红外线扫描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乳腺癌近红外线扫描检查诊断符合率的影响因素,提高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110例小儿尸检病理与临床诊断治疗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尸检诊断与临床诊断治疗的相符关系,为儿科医生诊治儿科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74~2004年110例小儿尸体解剖与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72例(655%),不符合者38例(345%),≤1岁婴儿二者不符合率明显高于>1岁的小儿;脑水肿高颅压脑疝抢救失败,与脱水剂甘露醇用药剂量不足有关,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致小儿胸腺萎缩,免疫功能缺陷而加重病情。结论<1岁婴儿临床误诊率高,积极开展尸检工作是提高儿科诊断及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孔静华 《现代养生》2014,(22):80-80
目的:探讨B超诊断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采用B超进行诊断,且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分析其B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该106例患者经B诊断其中乳腺癌患者有41例(38.68%),良性肿块65例(61.32%),其中41例乳腺癌患者经病理证实有4例患者发生误诊,误诊率为9.76%;65例良性肿块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漏诊率为6.15%。结论:B超诊断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乳头溢液症,其发病率虽大约只占乳房常见病的5~8%,但如处理不当会导致对乳房其它疾病的误诊与漏诊,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囊性乳腺病等。本文就我们1980年12月~1990年12月收治的292例乳头溢液症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作一分析报告。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全部女性。年龄最小28岁,最大54岁,平均46岁。二、病程:最短7天,最长1年6个月,平均就诊8个月。三、溢液性质:浆液性205例(70.2%),浆液血性66例(22.6%),血性21例(7.2%)。四、肿块部位:单侧284例(97.3%),双侧不同期8例(2.7%);乳晕区扪及肿块31例(10.6%),不能肯定46例(15.8%),未扪及肿块215例(73.6%);在扪及乳晕区肿块的31例中,位于乳晕外上象限20例(64.5%),外下  相似文献   

19.
马萍  吴毅 《职业与健康》2004,20(7):114-115
乳腺导管疾病临床常见,约占乳房疾病的15%[1],由于乳晕区解剖结构复杂,局部皮肤较厚,质地较韧,小病灶不易触及,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尽快诊断乳晕区导管疾病尤为重要,现将我院红外光扫描诊断的60例乳腺导管疾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超声诊断过程中误诊乳腺癌的主要因素,以提高乳腺癌在超声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对200例乳腺肿块回顾性分析其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 200例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93例,准确率为96.5%,2例为炎性病变,1例为术后瘢痕,4例为纤维腺瘤,误诊7例,误诊率为3.5%。结论当临床症状不明显,声像图表现不典型时,穿入型血流信号及内部血流信号、腋窝淋巴结肿大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