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功能正常,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17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在首次手术中10例曾行三尖瓣DeVega法成形术。结果:三尖瓣成形术13例;三尖瓣置换术12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16%。随访7个月~8年,平均(5.1±2.6)年,2例三尖瓣置换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长期生存15例,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3例,多数仍需强心、利尿药维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附7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均采用机械瓣。患者术前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47例。共行二尖瓣置换术2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37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术6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7例,左房成形术1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认为良好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严重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2例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11例,退行性瓣膜病1例。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76例,Ⅳ级12例,再次瓣膜置换8例。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全部切除二尖瓣90例,保留前瓣2例,保留后瓣10例,保留全瓣10例;术中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68例。共置换人工心脏瓣膜224枚。结果手术病死率1.78%,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5.89%。结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联合瓣膜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 758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其中行瓣膜手术+房颤射频消融374例(观察组),仅行瓣膜手术384例(对照组)。术后随访6~5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随访数据。结果观察组术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纤颤的远期疗效确切,可降低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缝线成形术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成形效果.方法 选择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9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69例患者分为缝线成形组及人工瓣环组.两组间在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肺动脉压力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三尖瓣反流面积、心排出量(C0).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手术死亡及住院死亡.两组患者组内术后1 w、术后6个月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前后径、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三尖瓣反流面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心排出量术后6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线成形组出现4例(4/36)三尖瓣重度反流;人工瓣环组未出现三尖瓣重度反流.结论 缝线成形术和人工瓣环成形术均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成形效果优于缝线成形术;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可明显增加术后中期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3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三尖瓣成形术组(成形组)23例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组(置换组)14例。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NYHA)和三尖瓣返流分级等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1年后随访的心功能分级、右心房横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三尖瓣返流面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3 例(均为置换组),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失常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中期随访各组生存率分别为:成形组23/23(100%)、置换组11/14(78.57%);心功能分级分别为:成形组心功能Ⅰ级13例、Ⅱ级6例、Ⅲ级4例,置换组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中期随访各组生存率、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形组均优于置换组。中期随访三尖瓣返流分级分别为:成形组轻返流22例,中度返流1例,置换组轻度返流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较高,患者心功能较差;三尖瓣成形术后中期返流程度与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组相似,并且患者术后心功能良好、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生物瓣置换的价值.方法 对36例老年患者施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18例,主动脉瓣置换10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2例,冠脉搭桥术6例.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出院后随访1~48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2例.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生物瓣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并可避免因抗凝治疗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高龄和高危心脏瓣膜病人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因素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0年3月~2005年10月,共行高龄(年龄超过65岁)和高危心脏瓣膜置换术28例:单纯二尖瓣置换17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6例;行二尖瓣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18例;晚期死亡1例,死因为肺出血.术后2周、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随防出院者时间3~36个月,术后心功能Ⅰ~Ⅱ级27例,Ⅲ级1例.结论 提高高龄和高危心脏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妥善处理围术期和术后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43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 手术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6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23例,三尖瓣置换(TVR)6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36例、Ⅱ级7例.结论 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87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先行强心利尿治疗控制心衰后,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7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DVR)111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2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ASD)+二尖瓣置换术4例;术后调整心脏前后负荷,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抗凝。结果本组死亡17例,其中术中心脏复跳困难2例,低心排7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突发心律失常5例,机械瓣失功能1例。139例术后随访1~60个月,心功能Ⅰ级112例,Ⅱ级17例,Ⅲ级8例,Ⅳ级2例;仍存在心绞痛1例,心脏瓣周漏2例。结论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术式选择是手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51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中、低温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手术,二尖瓣置换26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6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48例痊愈出院,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加强围术期监测和管理可提高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行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单纯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右侧股动脉及带气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行手术16例,降温诱导室颤情况下5例,行三尖瓣成形14例及三尖瓣人工瓣膜置换7例。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左心瓣膜替换术后出现的单纯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操作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1年10月—2003年12月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4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8~6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24例。二尖瓣置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2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8例,左房血栓清除术8例。结果 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死亡1例。结论 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重围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患者,在术前诊断、手术处理及监护治疗等方面有别于单纯瓣膜病或单纯冠心病。自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为29例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29例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61~75岁,平均(66.7±5.4)岁;病程7~24年,平均(15.3±6.5)年;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6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的资料,探讨不同三尖瓣成形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45例风心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采用Kay法15例、De Vega法18例及成形环成形12例,术后1、3、6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片随访观察,评估术后心功能、三尖瓣反流及心电生理等恢复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功能均较术前有改善,成形环成形术后三尖瓣反流较Kay法、De Vega法改善明显,Kay法和De Vega法组患者的三尖瓣反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有2例Kay法和1例De Vega法术后患者因心功能不全再次入院治疗,1例成形环成形术后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术治疗恢复。结论风心病左心瓣膜置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成形环成形法较Kay法、De Vega法术后三尖瓣反流再发生率低,值得在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79例巨大风湿性心脏患者 ,心胸比 >0 7。根据心脏大小分为四型 :Ⅰ型为左右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 11例 ;Ⅱ型全心扩大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EVDd) 4 5~ 6 9mm 14例 ;Ⅲ型双心房扩大及右心室扩大 ,小左心室 ,LEVDd <4 4mm 19例 ;Ⅳ型左心房扩大或 加右心扩大及大左心室 (LVEDd≥ 70mm) 35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5 4例 ,Ⅳ级 2 5例。二尖瓣置换术 (MVR) +三尖瓣成形术 (TVP) 32例 ,MVR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TVP 4 7例。结果 :早期死亡率为 5 1%。发生低心排 39例 ,心律失常 4 1例。术后随访 3个月~ 4年 ,长期生存 75例 ,心功能Ⅰ级 2 1例 ,Ⅱ级 32例 ,Ⅲ级 19例 ,Ⅳ级 3例。晚期死亡 3例。Ⅲ型术后早期低心排发生率高 (P <0 0 2 )。Ⅳ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P <0 0 0 1)。大左室远期效果较差。结论 :巨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非都是危重病人 ,但是小左室 (Ⅲ型 )和大左室 (Ⅳ型 )手术风险大 ,应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置换适宜的人工瓣。术后加强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当发生瓣膜性心肌病者 ,是否换瓣手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有显著疗效。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8年3月间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手术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7~54岁,平均36.5岁。瓣膜损害:单纯狭窄9例,关闭不全6例,混合病变30例。心功能Ⅲ、Ⅳ级者38例。二尖瓣替换术3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3例,三尖瓣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后行床旁CRRT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CRRT治疗方法和效果。其中10例为主动脉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患者,1例为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其余为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瓣膜病变患者。术前心功能评估为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手术前后监测肾功能和尿量,术后行床旁CRRT的治疗.监测。肾功能。结果除1例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最短5d,最长1个月肾功能恢复。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尽早行CRRT.效果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左心瓣膜手术同时行不同方法三尖瓣成形术对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需要实施左心瓣膜手术患者,病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8月-2016年5月,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术,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置入人工成形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资料数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4.0±0.1)个月,在术后随访期间的心功能指标以及利尿剂药物使用情况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的重度三尖瓣返流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时行不同方法的三尖瓣成形术,对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利尿剂药物使用影响不明显,但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左心瓣膜术后三尖瓣返流情况,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2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二次瓣膜置换。其中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3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3例,三尖瓣置换术(TVR)7例。结果围术期发生并发症11例,死亡2例。认为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应早期进行。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术中尽早建立体外循环、完善心肌保护,术后积极纠正低心排、预防并发症可减少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