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丁苯酞治疗)56例。观察2组治疗15d和90d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记录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15d后治疗组ANG-1、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15d、90d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90d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5d(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6%vs 77.1%,P=0.006)。2组治疗15d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0.918)。治疗15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减少值与ANG-1、内皮素1、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r=0.578,P=0.025;r=0.549,P=0.036;r=0.613,P=0.012)。结论丁苯酞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有效调控血清ANG-1、内皮素1、VEGF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0,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9、9.320、13.99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37、29.25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H-Px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7、9.575、22.761,P<0.05)。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54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病人静脉输注丁苯酞注射液25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VEGF、MMP-9、EPCs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71.6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4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VEGF、EPC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栓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肾皮质内皮素(EF)-1、血栓素(TX)A2、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抗凝血酶(AT-Ⅲ)水平。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VEGF、内皮素、NO、NOS、TXA2、LP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EF-I和AT-Ⅲ水平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实验组治疗14 d后,血清VEGF、内皮素、NO、NOS、TXA2、L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EF-I和AT-Ⅲ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沧州市盐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ET-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升高血清VE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魏酸钠3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胞二磷胆碱0.5g,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14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尿酸(UA)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AC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降脂、改善机体微循环、脑细胞活化剂等方案治疗;丁苯酞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丁苯酞软胶囊+高压氧治疗。对比3组治疗效果及治疗2、4 w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Ang)-2、TGF-β1、U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ADL评分、NHISS评分及血清VEGF、Ang-2、TGF-β1、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NHIS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治疗4 w后,联合组总有效(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和丁苯酞组(62.50%)(P0.05);治疗4 w后,3组血清TGF-β1、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TGF-β1、U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3组血清VEGF、Ang-2水平均于治疗2 w后达到高峰,并于治疗4 w后下降,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血清VEGF、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结论老年ACI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调节VEGF、Ang-2水平,改善血清TGF-β1、UA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H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低治疗后14 d和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