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通过观察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与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对比,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中的相关性。方法将120名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下肢多普勒超声分为下肢动脉硬化组和下肢动脉非硬化组二组。分别检测二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C),血脂(TC、TG、HDL。C、LDL-C)等指标。结果下肢动脉硬化组收缩压、FBG、FIB、超敏C反应蛋白、HOMA_IR较非下肢动脉硬化组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选取2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伴轻中度闭塞组、2型糖尿病伴重度闭塞组,以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胱抑素C和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组间血清RBP4、胱抑素C水平随下肢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升高,2型糖尿病伴中度和重度闭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伴下肢动脉病变组RBP4、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不伴下肢动脉病变组(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腰臀比、胱抑素C等与血清RBP4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RBP4、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显著相关(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血清脂蛋白(a)和hs-CRP水平在诊断2型糖尿病足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射阳县某糖尿病专科医院2型糖尿病足患者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CRP)。结果糖尿病足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足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足组HbAlc、LPA、CRP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和炎症程度与下肢血管病变有关系,进一步可说明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反映糖尿病足严重情况。因此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针对其特点,降低脂蛋白a的水平,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损害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6.
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PDR组)和3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组)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2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外周血PNA、PMA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DR组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和NPDR组,NPDR组亦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NA、PMA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87、0.576,P<0.05).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PLA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PLA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及炎性反应正相关,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症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症组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hs-CRP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选取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选取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浓度、胆固醇含量和验证因子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所选患者队形下肢的超声检查。结果选取的1 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共有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血管病变。并且下肢出现血管病变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体质指数较未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含量(TC)以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均要高出未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但下肢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较未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的病程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含量(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甘油三酯(TG)d的增加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概率将会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影响糖尿病患者足病发生、愈合及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糖尿病足(DF)患者95例为DF组,以同期住院的无足病糖尿病(NDF)患者98例为对照(NDF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病的风险因素。结果 DF组年龄、收缩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ALB/肌酐比值(ALB/Cr)、24 h尿白蛋白定量显著高于NDF组(P均0.05),而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踝肱指数(ABI)明显低于NDF组(P均0.05)。DF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DF组(P均0.05),NDF组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D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为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根据预后,愈合组和未愈组收缩压、C肽、尿ALB/Cr、24 h尿蛋白定量、ABI有统计学差异(P0.05),愈合组和复发组在空腹胰岛素、尿ALB/Cr、溃疡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部分泌物细菌学检查,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色葡萄球菌,占14.0%(7/50)。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收缩压高、血小板计数增高、ALB低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增高。临床应在糖尿病足病的不同病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处理,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房颤动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住院治疗的患者55例做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并住院治疗的的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左房内径,对比分析三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左房内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左房内径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水平越高,合并房颤的发生率越高,联合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利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房颤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缺损相关性,评价彩超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1月,共184例患者开展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同时联合诊断下肢并发症。结果无下肢并发症正常30.98%、单纯糖尿病足23.37%、单纯下肢周围神经病变10.87%、两者合并34.78%;正常者、单纯糖尿病足、单纯下肢周围病变、两者合并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合并多发斑块比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病变患者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内径低于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并发症与下肢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采用彩超可准确评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情况、测量动脉内径,进而预测下肢病变风险、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10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糖尿病+甲减组)及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情况,辅助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糖尿病+甲减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并存冠心病、代谢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甲减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分别为肾病62.8%对46.0%(P<0.01),视网膜病变40.0%对28.7%(P<0.05).周围神经病变33.8%对24.0% (P<0.05),外周动脉病变50.7%对38.0% (P<0.05),糖尿病足22.3%对12.3%(P<0.01);而踝臂指数、E峰/A峰值低于糖尿病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促甲状腺激素是糖尿病肾病(β=0.1273,OR=1.1361)、糖尿病足(β=0.1163,OR=1.1222)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毒性可改变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亚临床甲减可促进糖尿病进程,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较长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亚临床甲减,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单纯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病人的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显示,血MBL水平在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明显低于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病人(均P<0.01),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病人显著升高(P<0.05),但合并和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的变化。方法健康成人20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30例为DM组,DM组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与NC组比,DM组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显著增高(P<0.01);DM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显著降低(P<0.01),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轻度炎症,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内皮脂肪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320例老年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存糖尿病组(联合患病组).收集年龄、体质指数、性别、吸烟、血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测定血清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并应用COLIN-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入选者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以评价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结果 联合患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对照组baPWV值分别为(2165.9±479.9)cm/s、(2158.6±386.9)cm/s、(1881.2±383.8)cm/s和(1667.2±279.3)cm/s,联合患病组、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的baPWV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73,P<0.05),联合患病组与糖尿病组的baPW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及联合患病组的baPW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患病组脉压、超敏C反应蛋白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脉压、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baPWV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是老年人动脉僵硬度增高的影响因素,而高血糖对老年人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血糖、平均动脉压、脉压、超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MP-9、CRP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下肢血管B超检查,并比较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问的关系.单纯2型糖尿病及经B超提示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MMP-9及hsCRP升高,病变程度与hsCRP、MMP-9呈正相关,血清MMP-9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7年1—12月该院接受体检和治疗的36名健康者、3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和36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3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检测发现,对照组和研究1组的Hcy、Lp(a)及hsCRP的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研究2组相比,对照组和研究1组的Hcy、Lp(a)及hsCRP的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Hcy、Lp(a)及hsCRP者3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和联合3项指标检测的阳性率发现,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Lp(a)HcyhsCRP,两两相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住该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49例,大量蛋白尿组27例,微量蛋白尿组44例,正常人对照组45名为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高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且均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的阳性率,表明所选指标可反映患者病情。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 (CRP)在 2型糖尿病 (DM )及DM合并大血管病变时的浓度变化。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在 2型DM患者 (伴或不伴大血管病变 )、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患者、空腹血糖受损 (IFG)者、糖耐量低减 (IGT)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 IGT者、2型DM以及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0 .0 0 1) ;2型DM伴有或不伴有大血管病变患者以及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患者间血清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水平较非大血管病变者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CRP在 2型DM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致病作用 ;就致动脉粥样硬化而言 ,CRP是普通人群 (包括 2型DM )的一般危险因子 ,并非 2型DM的特殊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2型糖尿病患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较2型糖尿病患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对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特殊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不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