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1100例公务员正常体检前列腺疾病分析,提高公众无症状情况下健康体检意识.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体检中心受检的1100例公务员前列腺疾病病例,所有病例根据有无主诉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年龄分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82岁4个年龄段;体检结果以直肠超声(TRU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检(DRE)三者联合诊断为准,其中51例受检者接受前列腺穿刺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取得病理结果,总结不同组别不同年龄段的前列腺疾病的患病率及患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有症状组前列腺增生患病率较无症状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重度增生明显增加,2组70~82岁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均达到100%,只是有症状组重度增生比例明显增加.2组前列腺钙化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都略有增加,无症状组40~49岁、60~69岁患病率比有症状组高,2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高低有交叉.2组总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列腺囊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无增加趋势,有症状组患病率与无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列腺癌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且2组均集中在60~69、70~82岁,有症状组患病率与无症状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健康生活方式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钙化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不支持对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影响;无症状组公务员受检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钙化的高患病率应引起重视,在没有症状情况下每年前列腺常规检查是很有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诊断对前列腺内钙化与结石等疾病的声像图表现即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经腹部二维超声诊断共检出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钙化病例共196倒。对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内其它钙化类疾病(包括前列腺钙化.前列腺假性结石等)结合声像图特点进行了综述。并着重结合声像图特点与临床表现对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钙化进行比较详细的鉴别分析。结论:通过二维超声可以对前列腺钙化与结石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并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汪柏林  石家齐  贾本忠 《贵州医药》2004,28(11):991-99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已成为前列腺癌最敏感的瘤标,在筛选检查、临床分期、疗效检测、预后判断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是影响PSA血清水平的重要因素,PSA增高表明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疾病是影响血清PSA水平的重要因素,PSA能提示前列腺疾病情况,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结石对PSA是否有影响,目前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结石患者PSA水平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肖仕芳 《云南医药》2004,25(5):448-449
后尿道前列腺部结石 ,是因后尿道前列腺膜部狭窄导致较为少见的一种尿道结石 ,约占尿石症总数的 10 %左右[1] 。难与前列腺结石、钙化灶混淆 ,给临应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尿道前列腺部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 ,现将本组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后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检测前列腺癌和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指标游离PSA(fPSA)与总PSA(tPSA)及fPSA/tPSA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由于tPSA、fPSA测定值的高低与测定方法密切相关,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其进行测定,从而找出血清中tPSA检测值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fPSA/tPSA比值的临界值,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oche Elecsys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分别测定其tPSA、fPSA,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相比fPSA/tPSA的比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剂时以<0.15作为fPSA/tPSA临界值,为前列腺癌早期发现、监测及预后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结石多发生于老年人,但中青年前列腺结石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为探讨前列腺结石的发生与增龄的关系,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采用超声诊断仪在807例前列腺受检者中,检出前列腺结石患者295例,现将其前列腺结石的超声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式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不需要憋尿,应用阴式探头经直肠检查,对前列腺组织进行观察,其结果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较。结果: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相比,经直肠使用阴式探头检查的图像清晰度明显提高,为临床诊断、预后及手术指征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结论: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查中,阴式超声检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具有其他检查方式不能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健康体检男性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病情况。方法调查对象为体检中心9年来(1999-2007年)所有参检的男性体检者,进行前列腺的直肠指检和腹部B超检测,并对增生程度进行分度。结果总患病率为30.0%;〈40岁患病率为1.3%;40~49岁患病率为10.7%;50~59岁患病率为39.0%;60~69岁患病率为67.7%;70~79岁患病率为72.2%;≥80岁为患病率66.7%;BPH的增生程度:60岁以前,BPH以Ⅰ度为主,60岁以后部分发展为Ⅱ度;Ⅲ度仅见于80岁以上的老人;历年的患病率有增高趋势,以2003年患病率最高。结论BPH在老年男性这一群体中是一个非常普遍和不容忽视的现象。应该进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9.
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韧  郑军政  李新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22-1523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前列腺癌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同期56例良性前列腺瘤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D组各28例.A组采用前列腺切除术及围术期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非那雄胺治疗,5 mg/d;C组采用坦洛新治疗,0.2 mg/d;D组在C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非那雄胺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PSA密度(PSAD)、移行带PSA密度(PSAT)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A组和B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2.76、2.79、2.46、3.17、3.04,均P<0.05);B组较A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均P<0.05).D组治疗后PSA、PSAD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差值)与C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PSAT改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疾病具有缩小前列腺体积、减轻临床症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1前列腺炎症状多样,轻重亦千差万别,有些可全无症状,有些则浑身不适。常见的症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排尿不适:可出现膀胱刺激症,如尿频、排尿时尿道灼热、疼痛并放射到阴茎头部。清晨尿道口可有黏液等分泌物,还可出现排尿困难的感觉。②局部症状:后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等合并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影响,评价总PSA(TPSA)与游离PSA(FPSA)/TPSA在BPH和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4例BPH以及前列腺癌患者进行PSA测定,其中前列腺癌组30例、BPH无合并症组43例、BPH有合并症组71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组23例、合并尿路感染组36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组12例),并对各组患者的血清TPSA及FPSA/TPSA比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TPSA[(61.1±29.3)μg/L]明显高于BPH无合并症组[(2.8±0.6)μg/L]和BPH有合并症组[合并急性尿潴留组(5.1±2.6)μg/L,合并尿路感染组(6.7±2.0)μg/L,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组(8.1±5.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PSA/TPSA比值[(0.14±0.02)μg/L]明显低于BPH无合并症组[(0.27±0.04)μg/L]和BPl4有合并症组[合并急性尿潴留组(0.26±0.06)μg/L),合并尿路感染组(0.25±0.05)μg/L,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组(0.23±0.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有、无合并症的BPH各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的BPH患者的TPSA值比无合并症的BPH患者增高,但TPSA、FPSA/TPSA对BPH、前列腺癌仍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 PSAD)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3例前列腺增生 ( BPH) ,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 PCA)病人的 PSA和 PSAD及 40名正常人的血清 PSA。结果  2 3例 BPH中 44 % ( 10 /2 3 ) PSA>10 μg/L,3 0 %( 7/2 3 ) PSA<4μg/L,2 6% ( 6/2 3 ) PSA在 4~ 10 μg/L 之间 ;4例 PCA中 75 % ( 3 /4 ) PSA>10 μg/L,2 5 % ( 1/4 )PSA<4μg/L。BPH组与 PCA组的 PSA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1)。PSAD分别以 0 .1与 0 .2为界限值 ,对 PC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 75 %、5 0 % ,特异性为 3 0 %、48%。结论  PSA与 PSA D对 BPH及PCA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但对 BPH与 PCA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而且 PSAD并不比 PSA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性激素及细胞外基质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中的相互作用,实验建立大鼠BPH模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纤维连续蛋白(FN),Ⅳ型胶原蛋白(COL IV)进行表达,发现睾丸素组的前列腺重量明显增加,FN及COL IV强阳性染色率显著高于去势组及对照组(P<0.01,0.05),而且前列腺的重量分别与FN,COL IV表达呈正相关(P<0.05)。提示在大鼠BPH模型中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加,增殖的细胞与大量积聚的细胞外基质共同作用导致BP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半乳凝素3(Gal-3)浓度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人Gal-3抗体免疫组化法对31例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穿刺组织进行染色,并按病理诊断分为前列腺癌组(A组,1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B组,19例).应用多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前列腺液Gal-3浓度,分析两组Gal-3的表达差异.结果 A组前列腺液Gal-3浓度3703.3 μg/ml,高于B组的1028.4μ.g/ml(P<0.01);A组前列腺组织Gal-3表达量亦大于B组(P<0.01).4例前列腺癌患者合并转移性骨损害;其前列腺液Gal-3浓度高于8例非转移前列腺癌患者[(5265.6±345.2) μg/ml vs.(2292.1±1325.4) μg/ml](P<0.05).取前列腺液Gal-3浓度为4167 μg/ml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结论 前列腺液Gal-3检测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是否发生骨转移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姜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43-45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PKRP)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TUPKRP治疗,术后3个月检查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结果:84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围术期生命征平稳,未发生电切综合征,手术时间为(76.4±34.2)min,冲洗液变清时间平均(25.7±5.9)h。术后膀胱刺激征20例,继发性出血3例,压力性尿失禁7例,急性尿潴留2例,尿道狭窄2例,无膀胱颈部挛缩。术前、术后电解质、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复查IPSS平均(5.6±1.8)分,QOL平均(2.7±0.5)分,Qmax平均(18.5±3.4)ml/s,残余尿量为(10.8±3.2)ml,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2例前列腺癌(PCa)和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PSCA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间的关系。结果PSCA在PCa、BP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28/32)、20.0%(2/10),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Ca组织中PSCA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PSCA是一种新的前列腺肿瘤标记物,对PCa的诊断、免疫治疗等方面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雄激素去除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检测前列腺癌行药物去势(A组,20例)或手术去势(B组,20例)和前列腺增生(C组,40例)用非那雄胺治疗的老年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血清睾酮(T)、骨钙素(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磷(P)水平.同期体检正常的老年男性40例为对照(D组).结果 治疗前,四组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A、B组的tPINP和β-CTx均高于D组(P<0.05),但C组与D组相仿(P>0.05);A、B组的T均低于D组(P<0.01).结论 检测血清tPINP和β-CTx可以帮助临床评估雄激素去除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变化.非那雄胺对于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BPH并发AUR(A组)及137例未并发AUR(B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A组患者年龄(73.30±9.59)岁,前列腺体积(PV)(58.18±36.66)ml,血清PSA(10.39±10.78)μg/L;B组患者年龄(72.04±9.19)岁,PV(43.51±23.45)ml,血清PSA(4.35±4.96)μg/L。A、B组间PV和血清PSA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3个不同PV范围(PV<30ml,PV=30~50ml,PV>50ml)A、B组间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进行比较,血清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30ml及PV=30~50ml,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50ml,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4~10ng/ml之间,A组40例,B组37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10ng/ml,A组46例,而B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血清PSA与前列腺体积(r=0.492,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86,P<0.05)。结论: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患者血清PSA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列腺体积和年龄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到急性尿潴留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costs and treatment patterns between men with concomitant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and CVD to men with CVD (but not BPH).

Study design: A retrospective, matched cohort study was utilized to assess costs and treatment between two study populations.

Methods: The data source was administrative claims from managed care organizations between January 1, 1997 and December 31, 2004. A control group of men with CVD only was created matching by age, index CVD diagnosis date, and CVD diagnoses. Diagnosis and procedure codes identified men with BPH and CVD. Differences in medical costs, co-morbidities, and drug treatments were assessed.

Results: Approximately 39% of men identified with BPH also had some form of CVD at the time of BPH diagnosis. Men with BPH and CV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dditional co-morbidities, more frequently received medications for CVD and non-CVD disorders, had 44% higher total medical costs than men with CVD only (?p < 0.001), and had 42% higher CVD-related costs (?p < 0.001) than men with CVD only.

Limitations: The population studied in this analysis was primarily working individuals with health benefits provided by managed care plans; therefore, the results may not generalize to other population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in a commercial payer population that men with concomitant BPH and CVD have more co-morbidities, receive pharmacologic agents more frequently, and have higher health care resource utilization than men with CVD only. Due to the high prevalence of co-morbid BPH and CVD, screening for BPH in men presenting with CVD may assist with earlier disease identification and cost management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前列腺抗原的效果.方法 选取正常体检者80例.经活检确诊的患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214例,其中前列腺癌(PCa)79例,前列腺增生(BPH)71例,前列腺炎(BP)6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并计算其比值f/tPSA.以fPSA<1 ng/ml为临界点,分析四组患者在fPSA各水平的符合率差异,并计算上述各区间范围内FPS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患者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总前列腺抗原tPSA升高,二者比值fPSA/tPSA降低(P<0.05).前列腺癌组的fPSA、tPSA升高更加明显,fPSA/tPSA值也显著降低(P<0.05).正常组与前列腺癌组符合率均为100%,前列腺炎组为93.67%,前列腺增生组为95.77%.总符合率为94.72%.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前列腺抗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临床诊断、鉴别前列腺疾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