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成形术(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6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38例失访,排除在研究之外。余108例(114个椎体)根据采取的术式不同,分为PKP组55例(57个椎体)、PVP组53例(57个椎体),对两组疼痛缓解、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探讨疗效差异。结果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椎体共有36个(占手术椎体的31.6%),其中PKP组9个(占PKP组的15.8%),PVP组27个(占PVP组的47.4%),PKP组与PVP组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效果相似,而在椎体高度恢复及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PKP组优于PVP组。结论 PKP与PVP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效果相似;在恢复椎体高度和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PKP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1]。PKP是经皮向压缩骨折椎体内灌注骨水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硬度,稳定骨折椎体,并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减轻疼痛,矫正后凸畸形,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等优点[2]。术前认真准备、术中正确有效的措施,对防止术中骨水泥渗漏及穿刺损伤椎体周围组织,保证手术成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该院收治的57例接受PVP或PKP治疗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通过X线片测量、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及后凸角度变化,并结合X线片判断有无骨水泥渗漏发生。结果 PK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椎体前柱体高度、椎体中柱高度、前柱高度恢复率、后凸角度变化、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KP组患者术后及随访时椎体前柱体高度、椎体后柱高度、前柱高度恢复率及后凸角度变化均优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的疼痛缓解率相似,但PKP对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的恢复优于PVP,且骨水泥渗漏率要少于PVP。  相似文献   

4.
洪迪  杜衡胜  刘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18-241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CF)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2月~2007年9月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VCF 49例70个伤椎,全部伤椎采用单侧穿刺,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平均3.8 ml.结果:49例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24 h后均可下地活动,其中3例有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两侧,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VCF)具有刨伤小、止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并能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胸腰段单一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3例,PVP组48例,PKP组5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透率的不同。随访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畸形Cobb角的变化。结果10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PVP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于PKP组(P<0.05);PVP组骨水泥泄露率明显高于PKP组(P<0.05)。2组术后2 d,6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PVP组明显低于PKP组(P<0.05),术后1年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纠正角度PVP组明显低于PKP组(P<0.01)。结论 PVP及PKP在治疗OVCFs中均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均可明显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PKP在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方面具有优势,但PVP费用相对较低,且术中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用球囊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8例.术前患椎明显疼痛,但无神经症状及体征,术前CT示椎体后壁均完整.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X线检查显示病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13~24度.结论 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46例(共5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手术前后以及随访病椎椎体高度以及后凸角度的变化。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后凸畸形明显矫正,未见复发;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腰骶部疼痛遗留或者随访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PKP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可以通过骨水泥充填形态控制来提高疗效和有效预防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卧位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患者均采用左侧卧位在C臂X线机引导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PKP均由右侧椎弓根穿刺,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37 min,术中填充骨水泥1.2~3.0 mL,平均2.8 mL。1例渗漏至椎间隙。结论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止痛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俯卧位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承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10年国内外兴起的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的微创技术[1-2].PKP通过经皮穿刺向椎体内充填增强材料,可以即刻稳定骨折、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恢复椎体高度和力学强度及迅速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PKD是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一种新方法.现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观察PKP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手术前后伤椎前、中柱高度及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86例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30min,无患者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不良反应,手术后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伤椎前、中柱高度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手术前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对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1月,对25例35个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降钙素综合治疗。术中在透视机监视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置入1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术后每天静脉注射鲑鱼降钙素,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平均(21.3±0.2)个月。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症状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脊柱序列,联合降钙素的应用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较好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单入路与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单入路组和双入路组。单入路组21例,经皮伤椎单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单枚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双入路组22例,经皮伤椎双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双侧分别放置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患者背痛缓解程度、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43例患者治疗效果包括背痛缓解程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元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入路与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无差别,但单入路较双入路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13.
官建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93-179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应用Kyphon球囊扩张器进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后凸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7.4±1.2)分,术后1d为(2.4±1.8)分,术后6个月为(1.4±0.8)分,有2例患者邻近节段椎体出现新鲜骨折,3例术椎出现进展性的高度下降,1例患者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疼痛缓解,7个椎体高度显著恢复.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微创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安全、近期疗效好,但会出现少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22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统计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部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改善明显。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经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35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2周和6个月的Cobb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周及6个月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经过了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治疗后,头痛症状好转,后凸畸形得到恢复,椎体高度也有所恢复,此手术成功还表现在避免了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48例(59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结果:48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C臂实时监测下适量的骨水泥注入,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行后路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16例患者,平均年龄64.3岁。记录术前及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伤椎椎体注入骨水泥2.5~6.5ml,平均4.5ml。术中骨水泥向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6例,但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1个月~2年进行随访,平均6.2个月。通过影像学测量患者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有效预防了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和后凸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及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106例,其中52例行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A 组),54例行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B 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 Cobb 角矫正率、骨水泥渗漏率及手术操作时间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高于术前、椎体后凸 Cobb 角及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 P ﹤0.05)。两组之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 Cobb 角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操作时间较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短(P ﹤0.05)。结论采用高粘度椎体成形系统在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骨水泥渗漏方面与传统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效果相同,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球囊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7月解放军180医院73例多节段OVCF患者,其中2节段OVCF 60例,3节段OVCF 13例,共159节椎体。对新鲜骨折椎体行PKP治疗。术前术后采取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椎体压缩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术后1年后凸丢失程度等指标评估影像学疗效。所有患者术后行CT平扫,了解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达到95.89%(70/73),术后CT扫描显示总渗漏发生率为31.51%。术后1周、1年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年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后1周降低(P<0.01)。结论 PKP是治疗多节段OVCF的有效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存在较高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远期再次骨折的风险,需要抗骨质疏松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角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4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