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ABCD^2评分法预测1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立新  李景荣 《安徽医药》2013,17(12):2105-210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一部分患者要进展为脑梗死.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2 评分法来预测TIA后卒中风险[1-2].近年研究表明[3-4]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对脑梗死有预测价值,ABI小于0.90应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进行早期规范的干预治疗,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目前尚缺乏联合应用ABCD2评分法和ABI预测TIA卒中风险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97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此方法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强  任明山  杨毅 《安徽医药》2009,13(5):560-56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脑梗死,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评分法来评估TIA的卒中风险。本文就ABCD。评分法在TIA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卒中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约2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其发病后5年内会复发。因此临床对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十分重要。我们对部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预防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7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天杰  余岚  蒋玮  刘华  叶青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01-36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类型,TIA是脑梗死的重要预警信号,部分TIA患者可进展为脑梗死.临床上快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价、分层并积极干预以防止或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极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2评分[1]对TIA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鉴于此,本研究应用ABCD2评分结合低密度脂蛋白测定(ABCD2评分+LDL)对102例T1A后7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危险程度分层评估,并对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秋义  胡翼江 《首都医药》2009,16(18):40-4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TIA持续时间≤1h组(20例)和1~24h组(23例),分析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显影率特点,对两组患者1年后进行随访,分析脑梗死发生率与持续时间和影像学特点的关系。结果TIA持续时间≤1h组3例头颅MRI—DWI异常,持续时间1~24h组19例头颅MRI—DWI异常。1年后随访结果:持续时间≤1h组1例发生脑梗死,持续时间1~24h组16例发生脑梗死。结论TIA持续时间长、头颅MRI—DWI异常率高的病例发生脑梗死的几率高,其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因素。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TIA患者及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选择拟诊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总结2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ArCBF值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2组患者的CTPI值、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9)。CTA检查显示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均有与病灶区相关的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的狭窄,而TIA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大脑后动脉有轻度狭窄,且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结论TIA进展为脑梗死与ArCBF下降程度、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颅内动脉狭窄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有多次或发作时间长的TIA患者,应进一步行头颅CTPI和CTA检查,了解颅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及有无动脉狭窄,积极治疗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健康教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连续性分期健康教育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提高TIA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和完全性卒中发生率。方法将94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了连续性分期的健康教育。结果总结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TIA复发率为27.3%,完全性卒中发生率为19.1%;对照组TIA复发率为38.3%,完全性卒中发生率31.9%。结论对TIA患者实施连续性分期的健康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容贯穿住院的全过程,不仅提高TIA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和完全性卒中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ABCD^2评分对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价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96例发病在48 h内的TIA患者的临床特点、完成MRI-DWI检查及院内ABCD^2评分,并随访1年,分析两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28例患者DWI有急性缺血表现,TIA发作时症状多为单侧肢体无力,TIA持续时间超过60 min,ABCD^2评分〉5,随访1年内发现3例有脑梗死发生,ABCD2评分〉5分的为2例。结论 DWI有急性缺血表现的、ABCD^2〉5的患者发生脑梗死及再发TIA的风险明显高于DWI阴性、ABCD^2评分〈5分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王齐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7+19-17,19
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发展至出现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2007年10月~2009年6月本科收治的100例TIA患者临床资料,经2010年回访获悉,其中40例发生脑梗死。结果:患者TIA的发作时间大于30min,并且24h内发作大于3次,和首次发作后大于24h,并且发作大于5次的患者患脑梗死危险性明显提高(P〈0.05)。而发生脑梗死40例TIA患者其血压与血糖以及总胆固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如果每次TIA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次数较多,未予及时治疗,特别是伴高血压与高血糖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极易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松青 《安徽医药》2007,11(9):826-827
目的探讨青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4例青年人TIA临床表现、可干预危险因素、TCD检测结果、血液学及影像学特点等进行探究,并对其短期预后进行随访分析。结果青年人TIA患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椎病较多见;TCD异常率较高;持续时间小于1 h的居多;全部TIA患者在1月、1年内发展成脑梗死分别占3.5%、9.5%。结论青年人TIA并非少见;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与老年人相似;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 h者应警惕脑梗死的发生;TCD检测为TIA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梁军涛  王剑伟  刘平  赵彤 《河北医药》2011,33(3):362-363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尼达尔对短暂脑缺血发作(TIA)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07例TIA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及尼达尔片20 mg,1次/d,晚餐后或睡前顿服,连续服用至少1年。对照组103例TIA患者预后未经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尼达尔对TIA预后干预性治疗安全可靠,能减少TIA发作及脑梗死发生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ABCD2"方法给予评分,观察患者短期内(30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9例患者在30d内发生了脑梗死,发生率为31.67%。结论 "ABCD2"评分多的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较大,但积极地抗血栓治疗能降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的TIA更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现分析我院4年来28例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探讨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中的应用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TIA 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原则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且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情况有一定改善,脑梗死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发生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后可明显降低TIA后脑梗死发生的概率,联合用药治疗效率更高,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周松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62-63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按照ABCD2评分标准评估95例TIA患者的评分,并根据评分分值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95例TIA患者中评分为低危组者18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1%;评分为中危组者66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6%;评分为高危组者11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64%.结论 ABCD2 评分法一套可操作性强、简便、准确的评估方法,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其对医院设备要求不高,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内源性硫化氢(H2S)表达水平及胱硫醚-γ-合酶(CBS)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60名TIA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H2S血清浓度,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CBS活性,与30例健康成年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不同预后的患者血清H2S表达水平及CBS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外周血内源性H2S表达水平及CBS活性低于TIA患者(P〈0.05),在TAT患者中,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源性H2S表达水平及CBS活性高于未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IA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内源性H2S表达水平异常,CBS活性改变,内源性H2S较早地预测、估计TIA演变趋势,对估计病情,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焱烽  陈冰  钱海燕 《河北医药》2010,32(5):569-570
目的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TIA患者颈动脉,随机选择有不稳定斑块者30例(A组)、稳定斑块者30例(B组)和无斑块者30例(C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hs-CRP水平,并评定3组受试者病程1周时卒中风险。结果A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1周卒中风险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1周卒中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TIA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陈科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4,(24):3723-3724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临床路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1.5)d]、平均住院费用(5 623±2.1元)、脑梗死发生率(12%)较对照组[(10.2±5.4)d、(6 541±2.6)元、32%]明显下降,而满意度(98%)较对照组(92%)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对TIA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标准化的诊疗过程中对TIA患者临床治疗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可提高诊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