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假病毒荧光定量方法(PVLA)应用于EV71疫苗动物样本和人体样本检测的适用性研究。方法分别采用细胞病变法(CPE)和PVLA方法检测82份EV71试验小鼠血清以及27份疫苗临床试验人体血清样本,比较两者检测的一致性。结果应用两种方法检测82份疫苗免疫小鼠血清,EV71中和抗体滴度的相关系数为0.842,Bland—Altman分析显示高度一致性;检测27份EV71临床试验人体血清样本的中和抗体,两种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PVLA与CPE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适用于疫苗免疫动物样本和临床评价人体样本EV71中和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国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载量的检测结果,研究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方法采集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前28例、治疗4周29例及治疗结束时29例患者外周血标本,分别用内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COMBAS Taqman全自动分析系统)及国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同一血清其HCVRNA定量值。结果内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最低检出下限是15IU/mL,抗病毒治疗前28例患者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4周时29例患者病毒载量经内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产生RVR的百分比是24.14%,而国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产生RVR的百分比是检测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9,P<0.01);抗病毒治疗结束时29例患者HCVRNA载量经内标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阳性率为20.69%,而国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率为3.45%。结论内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较国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载量灵敏,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临床783份样本进行分析探讨,拟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快速的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应用于暴发疫情的实验室应急检测。方法应用广州达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肠道病毒7l核酸检测试剂盒(PCR一荧光探针法)》、《肠道病毒柯萨奇A16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此试剂盒检测原理为:在肠道病毒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采用RT.PCR一步法技术,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EV71或CAVl6RNA。结果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783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187例;柯萨奇A16(CAVl6)阳性92例。标本类型包括:咽拭子716份;血清38份;大便19份;疱疹液10份;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不易污染、易操作,适合用于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实验室应急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EV71型肠道病毒,了解焦作地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并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4月9日至12月16日焦作地区手足口病患儿肛门拭子407例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肠道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检出肠道病毒EV71型341例,Co XA16型26例型,肠道病毒通用型40例。结论 2014年4月至12月焦作地区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EV71型为主。实时荧光PCR技术可以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及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的病原学支持。  相似文献   

5.
三种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手足口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三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临床手足口病标本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优缺。方法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巢式PCR和实时RT-PCR(Real-time RT-PCR,RRT-PCR)三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临床手足口病标本,分别计算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住院及重死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轻症病例以柯萨奇A组16型(CA16)感染为主;一步法RT-PCR检测EV71病原的阳性率与另外两种差异均有显著性,另外两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巢式PCR及实时RT-PCR检测能显著提高检测的敏感性,一步法RT-PCR可以用在病毒株的鉴定及分析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县2011年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发病特征,并相应的做好防御工作和诊断治疗。方法:综合采用描述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12月的1287例HFMD患者的血液,采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测EV71-I gM抗体,结果为阳性的及时采集患者咽试子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EV71型病原体。结果:2011年我县EV71型病毒引起的HFMD发病率为42.7%(550/1287),6月份为高发期,占23.3%(301/1287),患者主要分布在012月的1287例HFMD患者的血液,采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测EV71-I gM抗体,结果为阳性的及时采集患者咽试子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EV71型病原体。结果:2011年我县EV71型病毒引起的HFMD发病率为42.7%(550/1287),6月份为高发期,占23.3%(301/1287),患者主要分布在04岁,占88.9%(1145/1287),男性738例,女性519例。男女比例为1.48:1,男性多于女性,无死亡病例。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大重点人群的防控力度[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手足口病患儿200例,采集咽拭子、粪便、疱疹液标本232份,进行FQ-PCR检测,同时采用ELISA进行平行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以及检测窗口期。结果:应用FQ-PCR方法,咽拭子、粪便、疱疹液中EV71、CoxA16、通用型肠道病毒核酸RNA的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4.83%、81.82%、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P〉0.05)。FQ-PCR方法咽拭子、粪便、疱疹液阳性检出率均高于ELISA法对血液的阳性检出率(χ2=3.17~5.11,P〈0.05)。FQ-PCR、ELISA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7.03%、87.50%(χ2=3.98,P〈0.05),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7.22%、88.68%(χ2=3.85,P〈0.05)。在EV71、CoxA16及通用型肠道病毒方面,FQ-PCR的检测窗口期均早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PCR在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快速检测方面优于ELISA,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以及更早的检测窗口期,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抗原的定量检测方法,用于EV71疫苗生产过程中EV71抗原含量的监测.方法 用EV71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EV71多克隆抗体,纯化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建立抗原检测系统.以EV71国家抗原标准品为定量标准,建立剂量反应曲线,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定量限,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精密度、准确性、稳定性及适用性等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的ELISA法的线性范围为5~80 U/ml,定量限为5 U/ml,线性决定系数均大于0.990 0;不同浓度样品回收率为85.0%~110.0%,变异系数均小于15%;置于2~8℃及37℃3、6d的抗体包被板对不同浓度样品的检测值变异系数均小于15%;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EV71原液,与非EV71样品无交叉反应.结论 建立了EV71抗原定量检测方法,为EV71疫苗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种经济便捷的手足口病原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运用二氧化硅微粒经济便捷提取手足口病原RNA的方法。方法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标本107份(粪便89份,肛拭18份)分别以二氧化硅微粒法及QIAGEN试剂盒提取RNA,以实时荧光RT-PCR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特异核酸片段。结果 88份(98.9%)粪便标本,17份肛拭(94.4%)肛拭标本运用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的RNA在手足口病原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中取得与QIAGEN试剂盒相一致的结果。结论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手足口病原RNA经济、便捷、有效,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于手足口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两种白细胞提取处理方法.方法 对51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外周血分别进行淋巴细胞分离液法提取白细胞和0.8%氯化胺裂解红细胞法提取白细胞,然后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51例样本中两种方法均阳性5例,白细胞抽提液法阳性、氯化胺裂解红细胞法阴性2例;白细胞抽提液法阴性、氯化胺裂解红细胞法阳性4例;两者均阴性40例;氯化胺裂解红细胞阳性率法17.64%,淋巴细胞分离液法阳性率13.72%.经统计学分析,两方法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5,P>0.05).结论 氯化胺裂解红细胞法提取白细胞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荧光定量PCR检测巨细胞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2009—2010年4—10月)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共收集578份疑似手足口病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定量分型。结果578例被检测患儿中406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0.24%;EV71阳性208份,检出率为35.99%;CoxA16阳性145份,检出率为25.09%;手足口病2009年以CoxA16流行为主,2010年以EV71流行为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81.55%。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儿童,占83.91%。结论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及时、持续地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调查,预测其流行规律,有助于更好的制定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276份,样品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结果187份HCVAb反应性标本中检出HCVAg45份,HCVAg检出率为24.06%;89份HCVAb非反应性样本中HCVAg检出8例,HCVAg检出率为8.99%,两者样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HCVAg与HCVAb的检测符合率为45.65%。55份HCVRNA阳性样本中,有HCVAg反应性样本50份;221份HCVRNA阴性样本中,HCVAg非反应性样本218份,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10%。两样本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HCV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抗HCV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抚州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2011~2012年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送检的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咽拭子样本338份,实时荧光RT-PCR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PE)、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核酸检测.结果 338例手足口病咽拭子样本中,总阳性率为65.68%(222/338),2011年咽拭子样本EV71阳性检出率(44.44%)高于2012年(2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2012年均以EV71感染为主,病毒流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71是抚州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分型分析有助于手足口病的早期防控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3个EV71疫苗株病毒的生物信息学特点,为疫苗的质控和探讨该病毒疫苗的免疫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利用DNAstar MegAlign、DNAMAN Alignment、ANtheProt等生物学软件,比较了我国已进入临床试验的3家EV71全病毒灭活疫苗毒株的基因组及氨基酸序列,并对英衣壳蛋白二级结构及可能存在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 3个疫苗株病毒基因同源性为97%~99%;氨基酸同源性为98%~99%;二级结构一致率在95%以上;均存在35个潜在抗原表位区域.结论 3个疫苗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提示疫苗具有相似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及流行情况。方法采集253份2009—2011年手足口病患儿的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部分结果阳性的样品进行基因序列分型。结果253份样品中,总肠道病毒核酸(PE)检测阳性156份,其中CoxAl6核酸阳性41份,EV71核酸阳性92份;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以CoxAl6型为主(69.0%);2010年和2011年均以EV71型为主(分别为78.1%和67.5%);30份EV71型病毒的基因测序分型均为EV71-C4a型,2例EV阳性病例标本的病原基因型为ECH03型;肠道病毒阳性率6岁以下儿童占阳性病例的93.5%(146/156),3岁以下幼童占阳性病例的73.0%(114/156)。结论本地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以CoxAl6型为主,2010年和2011年以EV71型为主,3年流行的EV71病原基因型主要为EV71-C4a型,在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中检出基因型为ECH03的病原;3岁以下的幼童为EV71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夏秋季节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进行分析,为该地区HFMD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按照洛阳市手足口病防控要求,每月要求洛阳市辖内9县6区定点医院采集一定量HFMD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其他类型病原类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洛阳市2009-2013年共检测标本4 225例,实验室确诊3 248例,阳性率为76.88%;洛阳市引发HFMD病原主要是EV71,但其降低趋势明显,而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HFMD所占比例逐年稳步升高;2010年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其他年度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2013年外,HFMD病原的城乡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结论洛阳市2009-2013年HFMD病原构成存在一定变化趋势且城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应及时对HFMD病原进行检测,并分析流行原因,以便更好地对HFMD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州市9482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情况,为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病例的三间分布及病原学分型情况,用Excel2007和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研究单位报告的手足口病患儿逐年增加,累计报告9482例,5岁以下的儿童占94.1%,男女比例1.53∶1;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为每年的4-7月,正好是广州的梅雨季节,9-10月出现一次小高峰;共检测手足口病标本7344份,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的共6892份,阳性检出率为93.85%,其中EV71型、Cox A16型、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25.79%(1894例)、32.27%(2370例)及35.78%(2628例).结论 各级医院的儿科应继续重视手足口病的监测管理,在每年手足口病高发时期(夏秋季),做好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各级部 门做好对重点人群(5岁以下儿童)的保护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邓兆享  彭杰雄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29-1630,163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在丙型肝炎(丙肝)感染窗口期和免疫异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分别对丙肝病毒抗体(HCV-Ab)阳性标本153份(Ⅰ组),HCV-Ab阴性血液透析患者、吸毒患者和救助站“三无(无身份证、无工作、无住处)”人员的标本195份(Ⅱ组),HCV-Ab阴性的肿瘤科患者标本207份(Ⅲ组)和HCV-Ab阴性的健康对照标本71份(Ⅳ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CV-cAg;对HCV-cAg检测结果阳性标本进一步检测HCV RNA,对HCV-cAg和HCV-Ab均阳性的吸光度值(S/CO)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Ⅰ、Ⅱ、Ⅲ、Ⅳ组中HCV-cAg的阳性率分别为29.4%(45/153)、5.6%(11/195)、3.4%(7/207)、1.4%(1/71);HCV-cAg 与HCV RNA的符合率达95.3%;随着HCV-cAg水平的下降,HCV-Ab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 HCV-cAg检测与HCV RNA符合率高,能防止窗口期和免疫异常丙肝患者的漏诊;HCV-cAg与HCV-Ab互为补充关系,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丙肝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聊城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采集2010年6月聊城地区240例HFMD患者(包括23例重症患者)咽拭子并提取病毒RNA。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以肠道病毒5’UTR区通用引物及探针对病毒RNA进行初步筛查,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CA16及EV71VP1区特异性引物及探针进行型别鉴定。结果普通患者EV71阳性143例、CA16阳性6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1例;重症患者中EV71阳性率达82.6%(19/23),CA16感染未见引起重症。结论聊城地区HFMD患者以1~3岁儿童为主,男性高发于女性,农村高发于城市;HFMD的病原包括EV71、CA16及其他肠道病毒,主要病原为EV71,且EV71感染容易引起重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