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的变化,计算血糖比值( FINS/FPG)。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HbA1c、FPG和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HbA1c、FPG,2hPG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BMI、FINS、FINS/FPG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selxlmprotein,GS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变化特点。方法检测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OGTT2hPG)、GSP、hs-CRP、空腹C肽、三酰甘油(T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泵治疗2周后FPG、0G订2hPG、GSP、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GSP浓度与FPG(r=0.58,P〈0.01)及OGTT2hPG(r=0.62,P〈0.01)呈正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FPG(r=0.40,P〈0.05)及OGTT2hPG(r=0.39、P〈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良好地抗炎症及纠正糖毒性、脂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p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33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B组)33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OMA-6及HOMA—IR等。结果(1)治疗后两组受试者FPG、2hPG及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P〈0.05);(2)治疗后两组受试者HOMA—p增加、HOMA—IR下降(P均〈0.05),但A组HOMA—B高于B组(P〈0.05)、而两组HOMA—IR无差异。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沙格列汀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精氨酸-C肽刺激试验(AST)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J3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CP峰值对选择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5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FPG〉11.1mmol·L-1)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2个月,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ST0,2,3,4,5min时血糖(PG)及C肽(CP)分泌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FPG、P2hPG、HbA1-C、HOMA-IR、TG、TC、LDLC较治疗前降低(P分别〈0.01,〈0.01,〈0.01,〈0.01,〈0.01,〈0.05,〈0.05);HDL-C、HOMA—IS、FCP及精氨酸刺激后CP分泌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分别〈0.05,〈0.01,〈0.05,〈0.01);FINS及BMI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的糖、脂毒性,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精氨酸-C肽刺激试验安全、简便,可以反映胰岛口细胞的急性相分泌功能。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肥胖T2DM患者,在口服吡格列酮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加用艾塞那肽,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肽(C-P)、体重指数(BMI)等变化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H0MA-R),胰岛β细胞功能(H0MA-β)。结果治疗后BMI、FPG、2hPG、HbA1C、HoMA-IR、TC、TG均下降;C-P,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可显著改善肥胖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及对血清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T2 DM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和沙格列汀组各59例。艾塞那肽组给予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沙格列汀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 )、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G)、血压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FBG、2hPG、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艾塞那肽组的HbA1c、FBG、2hPG、收缩压及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沙格列汀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HbA1c的水平并控制T2DM患者血糖,但艾塞那肽更能有效改善HbA1c及血糖水平,更有利于控制血压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氯沙坦钾片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复合制剂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PG、P2hBG较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PG、P2hBG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P2h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疗效肯定、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而且对血糖影响小,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exenatide)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继续服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给予注射艾塞那肽或胰岛素治疗24周,治疗前及停药24 h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HbA1C、体质量、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胰岛素(PI/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PG、P2hPG、HbA1C、体质量、FINS、PI、PI/FINS、HOMA-β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与胰岛素组比较,FPG、体质量、PI、PI/FINS、HOMA-β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FPG、P2hPG、HbA1C和体质量,并且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与胰岛素比较,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β细胞效果明显,降低P2hPG、HbA1c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无明显优势,降低FPG效果不及胰岛素组,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留取血尿测定Hey及生化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各组血浆Hey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HOM—AIR、BMI、空腹血糖(FPG)、FINS、总胆固醇(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Alb/Cr、尿素氮(BUN)、收缩压(SBP)、年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性别、肌酐(Cr)、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Hey与HOMAIR、BMI、FPG、HbA1c、TC、TG、HDL—C、LDL—C、尿Alb/Cr、Cr、SBP、DBP、病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BUN、FINS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HOMAIR、BMI、SBP、TC、尿Alb/Cr、Cr、FPG与血浆Hey水平独立相关。结论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加重,血浆Hey水平逐渐升高。2型糖尿病血浆Hey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2型糖尿病HOMAIR、BMI、SBP、TC、尿Alb/Cr、Cr、FPG是影响血浆He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晋红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09-811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部分中老年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老年高血压病80例(年龄≥60岁),口服替米沙坦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替米沙坦治疗后,患者的BMI、SBP、DBP、FPG、2hPG、TG、TC、LDL-C、FINS、HOMA-IR均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提高(P<0.05).结论 替米沙坦除了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还可以改善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异常,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胃肠道激素的影响.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及西格列汀组,每组64例.阿卡波糖组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50 mg/次,3次/d;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片治疗,100 mg/次,1次/d.2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胃饥饿素(Ghrelin)和胃泌素(Gastrin)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BMI、FPG 、2hPG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干预后,Ghrelin分泌增加,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干预后,Gastrin分泌增加,TC、TG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作为两种不同类别的降糖药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对胃肠道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取ABI阳性者68例入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降糖、降血脂治疗,B组除降糖、降血脂外加用丁咯地尔治疗,治疗3个月后再次复查ABI,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BI、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变化。结果:1538例糖尿病患者ABI测定阳性者为394例,阳性率为25.6%,ABI阳性患者经下肢动脉彩超证实符合率达100%,ABI阳性者距诊断糖尿病病史1月至20年,ABI阳性患者病史超过5年者阳性率高达80%。治疗前患者年龄、病程、BMI、SBP、FPG、2hPG、TG、TC、A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A组患者FPG、TG明显下降(P<0.05),SBP、ABI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FPG、TG明显下降(P<0.05),SBP无明显变化,ABI明显改善(P<0.05)。结论:ABI与下肢血管彩超对比相关性好,踝肱指数测量仪既可在诊室中使用,也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应用盐酸丁咯地尔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ABI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糖尿病肾损伤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466例,分为T2DM伴NAFLD组(N组,n=266)及T2DM不伴NAFLD组(NN组,n=200),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两组间肾脏损伤发生率。结果N组BMI、DBP、FPG、FCP、FINS、HbAlC、HOMA—IR、TC、TG、ALT、UAER高于NN组(P〈0.05);N组的肾损伤发生率高于N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是2糖尿病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组2糖尿病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NN组,NAFLD是2糖尿病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与高尿酸血症(H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已规范建立健康档案的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160例,对研究对象进行年度体检,按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人群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合并相关疾病的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舒张压(DBP)、餐后2小时血糖(2hPG)、甘油三酯(TG)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且高尿酸血症组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相关,老年男性MS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应积极进行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肥胖性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实验组给与二甲双胍500毫克/次,1天2次,同时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对照组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18周治疗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TC、TG、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指数(BMI)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FPG、2hPG、HbA1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TG、LDL-C和BM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17.
齐喜英  曹银利 《医药世界》2009,11(5):103-10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各项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评定,将之分为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文化、性别、有无家族史等)、FPG、2hPG、HbA1c、BMI、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病)数量及糖尿病治疗花费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相比,女性患者数量、BMI指标、并发症数量、FPG、2hPG、HbA1c、糖尿病治疗总费用等抑郁症组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而年龄、文化程度和家族史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肥胖、血糖控制差、并发症数量多及治疗花费高的患者更容易患抑郁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1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各种生化指标及基因型的差异,胰岛素抵抗患者和非胰岛素抵抗患者各种生化指标及基因型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较年龄匹配的非糖尿患者群BMI、SBP、TG、TC、LDL—C、FPG、HbA1c明显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P〈0.01);中老年2型糖尿病组β3 AR 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7%,β3ARTrp/Arg等位基因频率为:32.5%,Arg/Arg等位基因频率为:0.6%;对照组β3 AR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5%,β3ARTrp/Arg等位基因频率为:30%,无Arg/Arg基因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相对抵抗组BMI、DBP、WHR、三酰甘油、FPG、FINS比明胰岛素相对敏感组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相对抵抗组Trp/Arg基因型频率为45.6%,β3AR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23.5%;胰岛素相对敏感组Trp/Arg基因型频率为26.9%,β3AR64Arg等位基因频率为1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与发病无关,但是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饮食加运动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糖尿病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IFG患者按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等均衡原则(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在饮食加运动基础上给予口服安慰剂治疗,实验组在饮食加运动基础上予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和阿卡波糖胶囊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的干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实验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实验组在治疗前后FPG、FINS、2hPG、2hINS、Hb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FG患者,在饮食加运动基础上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干预治疗,能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