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中两医结合治疗与西医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利用本院围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及经济学评价。结果2组在治疗14d后,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费用显著下降,2者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较经济,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卉  林香玉  马巧玲 《中国药业》2009,18(23):49-50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凝、脑血流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作为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后15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入院时和治疗后国际正常化比值(INR)和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含量的变化,并以多普勒监测脑血流。对照组为既往替罗非班治疗的20例患者。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Fg水平较高(P〈0.05),IN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加快(P〈0.01或P〈0.05)。阻力指数降低(P〈0.05),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重症卒中预后、血凝状态及脑供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14d,对照组仅以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第1、3、7、14天观察血清NSE、S-100β变化;在发病第1、14、28天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urvey,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第1天NSE水平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3天后,对照组在第7天后,NSE水平开始明显下降,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在第3、7天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NSE下降到相同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S-100β在第3d达到峰值,与发病第1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后逐渐降低;治疗组的第3、7天的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S-100β回到相同水平(P〉0.05)。治疗期间各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天,两组NIHSS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NIHSS评分、BI评分在相应时间点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关系。方法:以脑卒中与正常人群进行对比,观察两组尿酸水平及其他指标;将脑卒中患者按血清尿酸高低分为两组,观察各组指标及转归;计算急性脑卒中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治疗开始时间(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体温、血糖、血清尿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性质(梗死或出血)与转归的相关系数。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血糖、血清尿酸增高(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比较,血糖、血清尿酸水平及NIHSS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而年龄、病程、收缩压及舒张压则无明显差别(P〉0.05);Ridit分析,急性脑卒中高尿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糖、血清尿酸、脑卒中性质、NIHSS与转归呈正相关,而病程与转归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人群;高尿酸水平可能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确诊为脑卒中患者,根据平均收缩压情况分为3组,即〈130mm Hg组,130~160mm Hg组和〉160mm Hg组,分别在入院时和随访2周、半年时进行改良的MRS评分和Bathal指数(BI)评分分析血压变化在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在发病2周内的血压不断降低,在发病的前3d最为显著。患者入院时的BI评分显著低于入院2周后和半年后的评分(P〈0.05),患者入院时改良MRS评分显著高于2周后及半年后的改良MRS评分(P〈0.05)。结论控制血压是保证脑卒中患者改善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在72h内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及一般情况进行配对,共选择有效病例43对,分别应用法舒地尔60mg,2次/d或银杏叶提取物20mL,1次/d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4d。所有患者于确诊后进行S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在治疗结束时复查SSS评分和血清hsCRP含量,1月后评估患者mRS评分。结果法舒地尔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2周后SSS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均小于0.01),法舒地尔组比银杏叶提取物组更显著(P〈0.01);法舒地尔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结局改善显著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P均小于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法舒地尔组比银杏叶提取物组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缺血脑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86例予舒血宁治疗,两组共治疗14d。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r指数(BI)进行病情评估。结果治疗前治疗组NIHSS及BI评分分别为(18.7±8.2)、(60.86±26.42)分,治疗后分别为(9.8±6.9)及(77.86±20.37)分,对照组分别为(18.8±7.6)及(77.86±20.37)分,两组治疗后NIHSS及B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NIHSS及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8.1%,对照组为40.6%,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更好、经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徐革 《河北医药》2014,(8):1163-1165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h、3d、7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h、3d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7d时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24hFD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及7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或〈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或〈0.01),而大梗死灶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开始时间分为A组(≤6h)、B组(6~12h)、C组(12-24h)和D组(≥24h),采用局部亚低温法进行治疗,比较四组在各时间段(入院时、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血清NO含量以及SOD活力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入院时的NIHSS评分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的第7、14、30天时四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在入院时血清NO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四组患者在各时间段血清NO含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四组患者的血清SOD活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上升,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进行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6h内,6,24h时间段的治疗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降低,24h后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其与血清MMP-9的关系。方法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检查颈动脉超声、血清MMP-9水平。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MMP-9水平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一氧化碳中毒续发脑病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于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时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t8Ixg(〉9000AU),肌肉注射,1次/次,30d为1疗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治疗10d、30d,均应用简明痴呆量表进行评定(MMSE),并检测血浆NSE、NO水平。结果治疗10d时,治疗组NO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30d,治疗组MMSE评分、NO水平上升,NSE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MMSE评分、NO水平升高较治疗前上升(P〈0.01),NSE水平较治疗前无下降(P〉0.05),两组间MMSE评分、NSE、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保护一氧化碳中毒续发脑病患者神经元,改善智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辅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16例和对照组30例。高压氧治疗组在脑卒中发作后接受药物治疗,3~5d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未接受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发病后2周)和晚期(发病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治疗初期和第一次评估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但两组NIHSS评分在治疗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效的,尤其在远期预后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内科并发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后死亡的影响。方法对6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时BI、mRS和出院时减少的NIHSS百分数进行评估,并记录其病死率。分析有、无内科并发症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别。结果①有并发症的患者出院时减少的NIHSS百分数低于无发症者(P〈0.01),出院时和出院后6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差于后者(P〈0.01),残疾指数也高于后果(P〈0.01);②有并发症者较无并发症者病死率高(P〈0.01)。结论卒中后内科并发症不仅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影响卒中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灯盏花素组(48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处理;灯盏花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灯盏花素50mg+生理盐水250m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5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2组经过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5d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巴曲酶组,每组各30例。联合组给予GM1 100mg每日静脉滴注,连用14天;同时在第1、3、5天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BU、5BU、5BU。巴曲酶组则单用巴曲酶治疗,用法同联合组。2组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 Index,BI指数)评分,并进行凝血指标检查。结果:2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NIHSS评分及BI指数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治疗14d、30d时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指数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对其神经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尚臣  唐蕊  李聪慧  庄向阳 《河北医药》2011,33(17):2585-2586
目的评估早期心理干预及黛力新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服用黛力新,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患者在第2、4周均进行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智能状况(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及2周后2组患者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MADD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MMADD及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治疗组MMAD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P〈0.01),ADL评分明显增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综合干预,能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焦虑障碍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对照抗焦虑治疗与安慰剂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探讨焦虑情绪与血压升高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DSM—Ⅳ焦虑障碍的住院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或对照组,测量记录入院第1天,第8天,第15天的早、中、晚血压,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入组时两组病人午、晚血压较早明显升高,晚最高(P〈0.01),收缩压升高更为明显。第8、15天比较,治疗组午、晚平均血压HAMA评分及血压超过标准人数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焦虑障碍患者明显伴有血压升高,其血压变化与焦虑症状密切相关,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124例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选择124例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无脑卒中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按发病〈24h时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Hcy组、高Hcy组,入院时对病例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病例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患者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Hcy水平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的院前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发病24 h内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8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定的有无大血管闭塞为参照标准, 分为有大动脉闭塞组及无大动脉闭塞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史、生活史、用药史)、NIHSS的各单项评分、入院时的血压值, 并将筛选出来的因素与一些常用的预测LVO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761例, 均发病在24 h内, NIHSS评分≥ 8分;大血管闭塞组228例, 非大血管闭塞组533例。两组中的房颤[比值比(OR)5.230, 95%可信区间(95%CI)3.400~8.043, P < 0.001]、收缩压(SBP)≤ 170?mmHg(OR 5.181, 95%CI 3.327~8.068, P < 0.001)的比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收缩压≤ 170?mmHg与LVO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对血压季节变异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d)(F组)、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qd)(X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A组)治疗组,于同年秋季进入试验。经导入期1个月后,每月测血压2—4次,同时记录当日平均气温。1年后每组按1/3比例随机交叉换药.再同样观察1年。结果3组患者冬季诊室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夏季(P均〈0.05)。F组(14.2mmHg)和x组(8.5mmHg)的冬夏差值均显著高于A组(6.1mmHg)(P均〈0.05)。A组冬季诊室血压达标率(6614%)显著高于F组(48-3%1和X组(51.5%)(P均〈0.05)。A组随访问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F组和X组(均P〈0.05)。各组诊室收缩压与日平均气温显著相关(F组F=-0.764,P=0.002;X组r=-0.632,P=0.004;A组r=-0.317,P=0.021)。气温每降低1℃,F组收缩压升高0.65mmHg;X组收缩压升高0.63mmHg;A组收缩压升高0.29mm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冬季、日平均气温、冬夏诊室平均收缩压差值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696、-0.524、0.469。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较硝苯地平控释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更有助于降低血压季节变异.血压更为平稳.冬季血压达标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