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丙泊酚开展无痛胃镜下行食管上段异物取出术的优越性。方法将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无痛胃镜下治疗的78例作为无痛组,同期行常规胃镜下治疗的38例作为普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成功率、不良反应和舒适度的差异。结果无痛组在术中出现呛咳、恶心呕吐、躁动、憋气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普通组(P〈0.01),操作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P〈0.01),而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应用于食管上段异物取出术,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是安全、快捷、舒适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4例丙泊酚静脉麻醉下食管异物取出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普通胃镜下进行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结果 麻醉组24例食管异物全部取出,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6例未能顺利取出,其中5例因患者配合欠佳,麻醉后顺利将异物取出。麻醉组治疗中SBP、HR、R较对照组有所下降,SpO2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治疗后SBP、HR、R、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食管异物;丙泊酚;无痛胃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后经电子纤维胃镜为3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行异物取出治疗。结果 31例患者中食管异物17例,胃内异物14例,均成功取出异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无痛胃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术前需注意排除麻醉的禁忌证,术中密切观察,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随机分为无痛胃镜组44例和普通胃镜组42例。无痛组先后缓慢静注芬太尼0.5~1mg/kg、丙泊芬1.5mg/kg,等患者进入意识镇静后插入胃镜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体动(肢体活动或皱眉等)则加用丙泊酚0.5~1mg&g至体动消失。普通组予以盐酸利多卡因胶10ml局部麻醉,等咽喉部有麻木感后插入胃镜操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恶心、呕吐、呛咳、出血、穿孔、咽炎、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各项指标。结果无痛组成功取出43例(成功率97.7%),1例因异物较尖锐、刺入食管壁较深,有穿孔刺入主动脉的危险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普通组成功取出41例(成功率97.6%),1例因异物大而不规则、边缘较锐利、胃内停留时间长(6d),炎症反应很明显,有大出血的可能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无痛组术中不良反应:呛咳3例,出血1例;普通组术中不良反应:恶心42例,呕吐40例,呛咳38例,出血20例。无痛组术后并发症:吸入性肺炎1例,咽喉炎3例;普通组术后并发症:吸入性肺炎9例,咽喉炎11例。结论经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较普通胃镜痛苦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异物无痛胃镜术下取出2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于无痛胃镜术下的取出方式。方法 在电子内镜直视下,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器械,并依异物的形态、大小,于无痛胃镜术配合下取出异物。结果 26例患者于无痛胃镜术下予采取适当方式,均成功取出异物。结论 经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具创伤小、安全快捷、简单有效的方法,而无痛胃镜术对内镜检查及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两者配合使用,更凸显了其安全、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镜下尼龙绳圈套取出上消化道长条异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惠阳三和医院收治的50例经常规透视、胸部及腹部摄片等X线造影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长条异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尼龙绳圈套并配合异物钳将异物取出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时期在医院诊治的采用胃镜下常规取异物方法取出上消化道长条异物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长条异物取出的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采用胃镜下尼龙绳圈套配合异物钳法,所有患者异物全部顺利取出,而对照组18例患者顺利取出异物,观察组异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取出异物后住院时间为(1.02±0.46)d,短于对照组的(2.59±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胃镜下尼龙绳圈套配合异物钳拖拉方式取出患者上消化道长条形异物的成功率高于常规取异物方法,且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可以...  相似文献   

7.
唐忠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06-1006,1008
目的 探讨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用电子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68例,根据异物的特点及位置,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并加强病情观察及术后指导.结果 66例患者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取出过程顺利,2例患者有术中创面少许渗血及食管黏膜损伤外,无穿孔和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良好的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无痛胃镜下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60例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病,以往都是行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用无痛胃镜技术取小儿上消化道异物临床应用普遍,效果满意。笔者总结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开展无痛胃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60例,现就其治疗效果及麻醉方法、操作要点等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对2007年3月~2010年4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求治上消化道异物的45例患者胸部及腹部X线检查,确定异物的位置,对不能透光的异物可追加泛影葡胺造影,对于较大或较锋利异物制定内镜取出预案。结果无痛胃镜操作过程中,5例出现轻微咳嗽,3例出现心率减慢至50次/min,暂停操作后1 min心率恢复,3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44例患者成功取出异物,1例较大鱼骨异物患者嵌顿入食管壁较深,取异物成功率为97.7%。结论大部分胃镜取异物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仍有少部分异物患者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的21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普通胃镜组(1293例),采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行口腔咽喉部麻醉;无痛胃镜组(863例),采用丙泊酚单一药物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胃镜检查成功率、慢性胃炎患者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小息肉检出率、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痛胃镜组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胃镜组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无痛胃镜组操作时间比普通胃镜组明显缩短(P<0.05),小息肉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两种胃镜检查方法均安全可靠,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痛苦更小、耐受性更好、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无痛胃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护理要点.方法 43例小儿上消化道异物采用无痛胃镜治疗,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全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结果:31例食管异物和12例胃内异物顺利取出,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无痛胃镜下取出安全有效,明确异物的性质、形状和部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默契地手术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杨开余  曾祥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893-2894
目的:探讨胃镜在上消化道外源性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998~2010年上消化道异物患者53例,均于胃镜下安全取出.对其发病年龄、异物种类、部位及取出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者取出异物53件,常规胃镜下取出42例,无痛胃镜下取出11例,包括儿童9例和贩毒嫌疑人2例.病例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上消化道外源性异物经胃镜直视下取出是一种便捷、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护理在胃镜下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在胃镜下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在胃镜下取出并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48例上消化道异物全部取出,无失败及并发症。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胃镜下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增加手术成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抑制发生率丙泊酚用量术毕清醒时间患者术中及术后感觉。结果两组患者均可顺利完成胃镜检查,A组麻醉后SpO2为(98.6±1.11%)高于B组SpO2(96.4±1.6)%(P〈0.05);A组丙泊酚用量为(96.4±10)mg少于B组丙泊酚用量(116.6±12)mg(P〈0.05);A组术毕清醒时间为(3.5±1)min短于B组清醒时间(4.6±12)min。结论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病人无痛胃镜效果确切,而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治优势以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分析比较超细胃镜与普通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区别。选取46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进行超细胃镜检查,并选择同期的另外42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患儿采用普通胃镜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情况,总体操作时间,患儿耐受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超细胃镜组46例患儿上消化道异物成功率高达95.7%(44/46),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的成功率为81.0%(34/42)。超细胃镜组患儿在接受超细胃镜下钳取异物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5.2%(7/46)也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5.7%。同时,患儿对超细胃镜的耐受程度也优于普通胃镜。结论超细胃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手段,患儿的依从性更好,耐受性更好,患儿能更积极地配合诊治,值得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和方法。方法对上消化道异物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在胃镜下成功取出上消化道异物117例,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7.5%,转外科手术取出2例,1例为吸毒者拒绝治疗。1例鱼骨卡在食管中段,取出时出现少量出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加凝血酶后出血停止,术后给予抑酸、止血、保护黏膜治疗后痊愈。结论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安全的方法,随着器械的进一步改进及无痛胃镜的普及,经内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成功率,特别是特殊患者、特殊异物的取出成功率进一步提高,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范围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住院行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5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诊治方法分为两组,无痛胃镜组115例选择采用丙泊芬镇静麻醉技术的无痛胃镜诊治术,90例选择行普通胃镜诊治术设为普通胃镜组,观察两组操作中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波形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胃镜组在胃镜诊治过程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要明显高于无痛胃镜组,而血氧饱和度则明显低于无痛胃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普通胃镜组为22.22%(20/90)、无痛胃镜组为5.22%(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下行上消化道止血术具有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舒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丙泊酚全麻加高频正压喷射通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将20例小儿气管异物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采用γ-羟基丁酸钠(γ组)和丙泊酚(P组)进行麻醉,并均辅助高频喷射通气。结果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丙泊酚全麻方法诱导迅速、平稳,术后清醒时间及SPO2P组均明显优于γ组(P〈0.01)。结论丙泊酚全麻加高频正压喷射通气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不同人群、不同异物应用胃镜取出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根据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根据不同异物选用不同器械进行胃镜取出术。结果 41例患者中成功取出异物39例,成功率95.12%。结论大部分上消化道异物均可由胃镜取出,只有少数因嵌顿,不能取出。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异物,使患者减少痛苦,减少并发症,省时,省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食管入口处异物取出术在吞食异物致食管嵌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3例吞食异物致食管嵌顿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16例)和全身麻醉组(27例)。对照组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食管入口处异物取出术治疗,全身麻醉组采用全身麻醉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食管入口处异物取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食管中异物性质、操作时间、异物取出成功率;收缩压(SBP)、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耐受性和视野清晰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中止率。结果全身麻醉组操作时间(11.57±3.94)min短于对照组的(13.65±4.26)min,异物取出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全身麻醉组SBP和P水平低于本组手术前,对照组SBP和P水平高于本组手术前,且手术后全身麻醉组SBP和P水平分别为(112.52±8.96)mm Hg(1 mm Hg=0.133 kPa)、(69.84±10.6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27.54±12.31)mm Hg、(93.16±15.24)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忍耐性和视野清晰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吞食异物致食管嵌顿患者应用全身麻醉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食管入口处异物取出术安全性高,手术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