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栋 《安徽医药》2006,10(10):756-757
目的研究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覆盖指骨外露的疗效。方法临床运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血管蒂的中节指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7例19指。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及外形均为满意。结论该皮瓣不牺牲手指知名血管,手术简便,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覆盖指骨骨外露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依据缺损位置及大小,设计指背侧带血管蒂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转移皮瓣均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能够保证手指功能及外观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及覆盖肌腱、指骨外露临床效果。方法从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期间,利用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及覆盖肌腱、指骨外露45例。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皮瓣外形良好,患指功能良好。结论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指固有动脉、神经,皮瓣外形好,对供区破坏少,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及覆盖手指肌腱、指骨外露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两种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指固有动脉神经岛状皮瓣及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48例156指,缺损面积最大为2.0 cm×2.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但有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应根据手术者对手术方式的认识及熟练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指固有动脉神经岛状皮瓣手术简便、安全、术后效果优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13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系选用非负重供区,其组织结构与足跟近似,满足负重行走和感觉的功能需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对足部负重、感觉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指背筋膜岛状皮瓣和以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Ⅰ期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5种指背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63例185指。皮瓣类型: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顺行筋膜岛状皮瓣22例22指,带指背神经的顺行筋膜岛状皮瓣31例31指,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筋膜岛状皮瓣34例40指,带指背神经的逆行筋膜岛状皮瓣25例31指,以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51例61指。均进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除7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均成活。经3个月到3年随访,平均5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本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与受区皮肤质地、色泽接近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微型皮瓣修复复杂性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皮瓣修复复杂性手外伤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吻合血管及带蒂微型皮瓣(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前臂静脉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拇指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踇趾系列皮瓣)修复343例复杂性手外伤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1.0cm×1.5cm~2.5cm×6.0cm,手术方法为游离移植或带蒂转移。结果343例完全成活,皮瓣质地、外观、功能、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微型皮瓣修复复杂性手外伤手指皮肤缺损具有创伤小、利于指体功能及外形恢复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指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指背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治疗,随访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术后皮肤全部存活。其中40例恢复顺利,5例术后12 h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经处理后基本恢复正常回流,其余5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手术后均随访36个月,皮瓣颜色红润,弹性好,无明显色素沉着,无明显触痛,活动好,耐磨,感觉渐建立。结论经指背侧带蒂筋膜皮瓣修复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影响存活率及外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长虹  陈健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02-1203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的技术和效果.方法:对我院90例手部缺损带蒂皮瓣修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显示修复手术总体优良率为79%(71/90),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优良率为78%(42,54),远位皮瓣移植修复优良率81%(29/36).结论:带蒂皮瓣修复操简单、成活率高;手指缺损修复应选择食指侧方、第一掌骨皮瓣等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手背缺损和虎口处缺损应选择腹股沟、腹部S型皮瓣较佳;手损部位与不同供区带蒂皮瓣的对应匹配是决定术后功能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指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外伤后手指末端缺损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抽取患者36例,给所有的患者实施了指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和植皮修复。结果:所有的患者伤指皮瓣都显示完全成活,并且恢复正常,患者功能活动和外观愈合非常理想,患者均表示满意。结论:指侧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有着非常高的成活率,在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的修复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采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31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一时期采用食指背侧带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治疗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与感觉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手功能与感觉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2.
<正>拇指末节皮肤缺损临床修复方法较多,有掌侧推进皮瓣、局部转移皮瓣、邻指带蒂岛皮瓣、食指背侧皮瓣以及吻合血管神经的趾腹或趾蹼皮瓣,各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自2003-03以来,笔者应用带拇指挠侧指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第2—5指中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最佳复法。方法 1995-2000年5月间,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中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6年,指外形良好,皮瓣质地良好,指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利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吴绳国  魏春生  崔若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885-886,I0003
目的探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足背、跟部、踝部、小腿胫前中下1/3软组织缺损21例,观察皮瓣成活、受区软组织缺损愈合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且与受区软组织缺损顺利愈合。结论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背、跟部、小腿胫前中下1/3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尤其是胫后血管在内踝水平以远毁损后仍能实施该手术的情况。方法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移植皮瓣设计面积为4cm×9cm~10cm×20cm。结果本组中的12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患者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换药处理后,创面Ⅱ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理想皮瓣,胫后血管在内踝水平以远毁损后仍可以修复足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同指指动脉指神经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或指腹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平面的指端或指腹软组织的缺损情况,对34例患者采取同指指动脉指神经为蒂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通过随访观察患指外形、功能及感觉情况了解临床效果,总结优缺点。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9个月,平均6个月,34例同指指动脉指神经为蒂顺行岛状皮瓣全部成活,患指外形、功能及感觉比较满意。结论同指指动脉指神经为蒂顺行岛状皮瓣易于切取,对供区影响小,外形良好,皮瓣感觉良好,是修复指端或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神经顺行岛状皮瓣在邻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伴循环障碍中的疗效。方法:2013年06月-2015年06月对10例近、中节指体掌侧软组织缺损伴指体循环障碍患者急诊采用顺行岛状皮瓣显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患指未发生血管危象坏死,术后随访3-6个月,指体外形满意,指体及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对指体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指体循环障碍的病例,急诊采用带指神经的顺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指指体外形良好,患指的循环及感觉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36例43指。结果本组3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色泽红润,3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及时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少量坏死,经换药愈合。患者对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39例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0cm×8.0cm,最小为4.0cm×1.5cm。结果:本组3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迅速,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移植成活率高,供区损伤小,是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胡检  黄宇斌  黄志斌  柳晖  林加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50+52-50,5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2年2月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1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术,对手术技巧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31例患者,其中28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痊愈。连续跟踪随访2年,观察皮瓣弹性、血运、质地均表现良好。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修复方法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