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建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08-509
目的观察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广泛肠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全部为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术,为对照组,另35例采用改良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例数、术后再发肠梗阻例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例数、术后再发肠梗阻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是一种易于操作,安全的术式,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肠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某院接收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共计78例,以自由分配法则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开腹式粘连解除术,试验组39例患者接受内置管肠排列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统计复发率。结果: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复发率等比较上不及试验组,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0%,试验组为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予以肠排列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6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进行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在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治疗时效果要优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抽取6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固定排列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内置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4年1月接受小肠内置管治疗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为8个月~6年。治愈率为92.9%,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肺部感染。结论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内置管肠排列术在临床严重粘连的肠梗阻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2月~2016年6月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内置管组和固定组,内置管组采用内置管肠排列术,固定组采用传统的外固定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内置管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固定组,P0.05;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固定组(66.67%),P0.05;术后感染率(4.76%)显著低于固定组(33.33%),P0.05。结论:临床上对严重粘连的肠梗阻患者应用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置管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54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而行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或发生肠瘘,3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随访3~5年,期间未有病例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肠内置管排列术有着较佳的肠内固定功能,在治疗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病变中有着较高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改良方法。方法应用置硅胶管内支撑小肠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30例。结果随访27例1-9年,无梗阻复发。结论应用置硅胶管内支撑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再形成粘连性梗阻概率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简单肠排列的操作方法及其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以随访的方式调查关腹前行简单肠排列(观察组)及关腹前未刻意行简单肠排列(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有无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简单肠排列有助于降低开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施肠自制内置管治疗肠粘连,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肠内置自制管治疗小肠粘连性肠梗阻32例,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14~16天之内拔除肠内管,平均排气时间为(3.5±1.5)d,平均住院时间(12±5)d。结论肠内置管治疗小肠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11例。结果8例早期炎性粘连梗阻,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5d;1例小肠扭转,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回盲部肠套叠,再手术复位治愈;1例粘连性索带压榨,小肠绞窄坏死,行小肠切除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为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应警惕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肠绞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负压引流后3周痊愈.23例经2~7年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术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预防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负压引流后3周痊愈.23例经2~7年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术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预防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传统肠梗阻手术)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管损伤、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院外伤性肠穿孔、粘连性肠梗阻、胃肠恶性肿瘤、外伤性脾破裂、阑尾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5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导管减压、肠管内外排列术,结果 8例经普通胃管减压肠梗阻治愈,5例经普通胃管减压不成功后改肠梗阻导管减压后治愈,2例再次手术行肠排列术治愈,其中肠管内、外排列手术各1例。普通胃管减压保守成功者中1例后期随访再发肠梗阻,行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成功。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肠梗阻导管减压效果较普通胃管好,且可作为再次手术时肠内排列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行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手术的60例,1年内复发8例,复发率13.3%;行粘连松解后肠排列术24例,1年内无复发,发生1例术后肠瘘;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19例,1年内无复发,1例因肠管间广泛致密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把握需要外科医生在如实掌握并迅速分析患者的发病资料、病史、辅助检查等资料做出综合判断;常规开腹粘连松解或肠切除吻合术仍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肠排列术复发率较低,可作为广泛性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作为新兴方法,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简单方便,但是要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48例,并进行术后跟踪随访。结果:48例均为完全性肠梗阻,首次梗阻12例,多次梗阻36例;合并肠坏死2例,术中分破肠管2例,加行肠管部分切除和修补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随访3个月~7年,未再发梗阻。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安全、易行,是预防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CT胃肠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胃肠造影检查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术前行螺旋CT、胃肠造影检查,结合临床,指导治疗。结果26例行保守治疗,18例行手术治疗。术前发现单纯性肠梗阻26例,闭袢性肠梗阻4例,绞窄性肠梗阻8例,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手术率40.9%,治愈率95.45%(42/44),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1例.死亡1例。结论CT、胃肠造影检查对于指导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洪进  隋玉军  鲁斌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800-2802
目的 探讨采用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应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3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行传统肠梗阻手术,观察组行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1周者所占比率、平均住院时间≤2周者所占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3.003、32.412,均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所占比率及间断性腹胀、再次肠梗阻所占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5.602、-5.236、-5.219、-10.113、-7.836,均P<0.05).结论 用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应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