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是引起人体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全球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也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这四种病原菌对预防和控制由其引起腹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这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细菌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测、多重PCR、实时荧光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肠道大肠埃希菌既是人类正常菌群又是造成全世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体。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传统上分为6种: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道产毒素性大肠杆(ETEC)和弥漫黏附大肠埃希菌(DAEC)。本文中提出肠道致病型大肠埃希菌分为8种,还包括2种新的致病型大肠埃希菌——黏附浸润性大肠埃希菌(AIEC)和产志贺毒素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STEAEC)。在人类宿主细胞中,通过检测肠道大肠埃希菌移植和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发现肠道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根据Ⅲ型分泌系统(T3SS),可分为依赖T3SS致病型(EHEC、EPEC、EIEC)和非依赖T3SS致病型(ETEC、EAEC、STEAEC、DAEC、AIEC)2大类。本文主要介绍了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张敏 《大家健康》2013,(8):67-68
目的:本文将对腹泻患儿进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检验,从而探讨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对所有腹泻患者进行粪便采集样本,之后应用病原学检验方法对样本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给予病原学检查,包括形态特征分析、培养特征分析以及生化反应特征分析等,得出结论。结果:231例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均检测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0.00%。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落呈现出灰色,可略带白色,菌落具有整齐的边缘以及光泽表面;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可知,其结果为阴性,无芽孢出现,但出现鞭毛,属于短小杆菌,两端呈现出圆顿形。结论:研究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能够有效提高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发腹泻等疾病的确诊率,使患者及时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型菌毛相关基因fimH携带率,调查相同泌尿系感染患者尿便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对相关基因fimH进行序列分析。方法:89株来自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和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清洁中段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PCR方法检测I型菌毛基因fimH,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携带率是否有差异。取9名患者尿便同时培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初筛分型,同源性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其fimH基因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89株检出81株fimH阳性,两组检出率分别为(64/70)91.4%和(17/19)89.4%,P〉0.05。9名患者中5名患者尿便同时分离大肠埃希菌各自存在相同的PFGE型,同一患者尿便同型株中fimH阳性者序列比对无差异,不同型株fimH阳性者其序列均有6~7处变异。结论:fimH基因存在于绝大多数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部分来源于肠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取胆囊或胆管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B)和AmpC酶。结果从485例胆汁标本中共检出细菌237株,真菌1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5株,其它细菌共102株。13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41株(检出率30.4%),产Ampc酶菌7株(检出率5.2%),其中有2株同时产ESBLa和Ampc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但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和/或产AmpC酶的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能是产酶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耐药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江苏省48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进行分型鉴定,对其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66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在9 884份粪便或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89份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92%),5种病原型别中检出率最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1.53%),其次为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0.81%)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0.54%),有2株菌为双重菌合并感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夏秋季节检出较高,其中8月份检出率最高;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78%和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05);在年龄分布上,<1岁组检出最高(4.55%),1~5岁组其次(4.06%),不同年龄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0,P<0.0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呈现较高的耐药率(91.35%),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64.3%),其次是萘啶酸(60.9%)和四环素(51.9%);多重耐药率达到60.9%,其中1株菌耐受14种抗菌药物。结论:江苏省食源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AEC感染率最高,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5岁的婴幼儿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对应的质粒图谱,探讨其耐药机制以便正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4类(11种)抗生素测试15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K—B法进行药敏试验,碱裂解法抽提标本质粒后凝胶电泳分析。结果15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128株(84.21%)产生耐药,且耐2种以上药物;其中126株检出1—5个大小不等的质粒,有典型的多态性,质粒分布在1.0—30.0Kb范围内,以23Kb、9.41Kb为主。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耐药谱广,其耐药性可能与菌体中含有分子量23kb、9.4kb的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中性粒 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中 的意义。方法 以50 例明确为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50 例血培养阴性 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细胞计数、hs-CRP 及PCT,绘制ROC 曲线预测诊断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 者WBC、NEU、NLR、hs-CRP 及PCT 高于对照组(P <0.05)。NLR 诊断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曲线下 面积为0.728。结论 NLR 用于诊断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综合价值优于WBC、NEU、LYM、hs-CRP 及 PCT,NLR 联合PCT 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大肠埃希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于肠道正常菌群,其作为条件致病菌是临床细菌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感染,其感染类型多样,感染部位也比较广泛。随着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据文献报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率逐年上升,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对多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是一种多重耐药菌,使其成为临床抗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发现,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β-内酰胺酶能使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被认为是导致大肠埃希菌耐药的最重要的两类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西乡医院近5年伤口分泌物中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4 260例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生素耐药情况;用双纸片法检测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用WHO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伤口分泌物感染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 210株。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最高是氨苄青霉素和哌拉西林,其次是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率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相对敏感。结论伤口分泌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多数不敏感,产ESBLS菌株往往表现多重耐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掌握我院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缺乏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株及其抗血清情况下,用普通大肠埃希菌和抗血清替代品即能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验的实验,以减少实验开支。方法用鞣钙液代替OK血清,硫酸铝钾液代替。血清,分别与活的和死的大肠埃希菌做玻片凝集。结果鞣钙液与死、活大肠埃希菌都凝集;硫酸铝钾液只与死大肠埃希菌凝集,与活大肠埃希菌不凝集。结论采用该法可作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玻片凝集反应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引起女性泌尿道医院感染(HI)和社区获得性感染(CAI)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检出率的差异性,以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住院、社区女性泌尿道感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作为受试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三维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产ESBLa和ArnpC酶。结果386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HI245株,CAI 141株:ESBLa和AmpC酶总检出率为34.7%(134/386),HI和CA/的检出率分别为46.5%(114/245)和14.2%(20/141),CAI株对选用抗生素的总耐药率低于HI株。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HI组耐药率明显高于CAI组,且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  相似文献   

13.
20种常用抗生素对500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药敏分析朱庆华,徐慧,王清霞,尹慧卿,安志强,杨军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郑州450052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抗生素;耐药大肠埃希氏菌是组成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同时又是引起泌尿系等感染的最常见的机会致...  相似文献   

14.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尿培养分离出的169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按NCCLS2000年版判断。结果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6.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3%),肠球菌属(7.7%),铜绿假单胞菌(6.5%),变形杆菌属(5.9%),真菌(4.7%),金黄色葡萄球菌(1.2%);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77.9%~100%),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较低(14.7%~16.8%)。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和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情况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GN和AST-GN13卡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阳性率(51.0%)显著低于医院感染(68.2%)(P=0.029)。933株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类抗生素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率最高。结论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患者以儿童居多,医院感染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注意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侵入性操作,是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951株大肠埃希氏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7年8月检出的951例E.coli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药敏系统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E.coli在临床标本中检出的分布百分比以尿液标本最常见(27.2%),其余依次是痰液(26.1%)和血液(20.5%)。体外试验对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氏菌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临床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7年至2004年间住院血液病患儿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者的临床及细菌耐药性.结果 902例次住院血液病患儿中,血液感染大肠埃希菌者19例,多数为恶性血液病,感染均发生在化疗、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之后,除1例ITP外,中性粒细胞均<0.5×109/L.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磺胺药耐药率达100%,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棒酸、氨曲南耐药率达80%以上,产ESBLs菌达69.23%.结论血液病患儿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是由于免疫功能严重抑制,粒细胞缺乏,菌群失调引起,以内源性感染为主,故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粒细胞缺乏者应进行肠道脱污染,治疗上可选用亚胺培南、头孢他定、头孢西丁、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  相似文献   

18.
杜迎雪  于魁忠  郭晓红  梁栋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36-336,351
目的: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E.ooli)感染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按NCCLS推荐的确证试验进行确证。结果:38.6%(54/140)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在各类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以痰标本产生率最高为48.9%,在各病区的分布情况以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最高(44.4%),其次为外科(42.9%)。IMP、AMC、SCY、TZP、NIT耐药性较低,在O%~17%之间,青霉素类、1~3代头孢菌素类及单环内酰胺类如ATM耐药性高(在95%以上);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耐药性低(25.9%~53.7%)。结论:产ESBLs的E.ooli发生率和耐药性日趋严重,治疗时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1~4代头孢菌素类及单环内酰胺类如ATM抗菌药物。建议首选IMP、AMC、TZP、NIT等药物。开展ESBLs的E.ooli检测,了解其流行趋势和防止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魏新社  代灿灿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77-2778
目的:为大肠埃希菌(产ESBLS)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12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进行回顾调查,分析大肠埃希菌(产ESBLS)感染相关因素。结果:12例大肠埃希菌患者均痊愈出院,未造成交叉感染事件。结论:大肠埃希菌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患者的管理、医务人员的管理、环境的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无菌技术操作、职能科室的监督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410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5.1%、76.4%,阿莫西林/棒酸、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萘啶酸、培氟沙星、奈替米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3.1%-61.5%,亚胺培南为2.1%。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31%。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可作为重症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