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原性高血压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18 例神经原性高血压伴有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病人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其中12 例左侧, 6 例右侧, 术中均发现异常血管襻压迫神经根及延髓, 用涤纶棉隔离压迫。结果: 在术后相应神经疼痛、抽搐症状缓解情况下, 经1~5 年随访, 16 例血压恢复正常, 8 例减少了降压药服用量, 所有病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原性高血压病人,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对伴有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 或舌咽神经痛等患者, 可考虑微血管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2.
舌咽神经痛的手术治疗与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舌咽神经痛的病因,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局麻下乙状窦后进路舌咽神经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结果30例舌咽神经痛,29例疼痛立即消失,1例无效者于术后1月行第2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0.5-6年,疼痛均未再发作。结论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主要为血管压迫舌咽神经根,而颈内静脉孔区蛛网膜增厚粘连造成舌咽神经根的无法缓冲,受其动脉搏动性的压迫敏感区是病因学基础。认为舌咽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附60例分析)乔振才许钟徐文俊王荣吴长根作者报告了自1991年以来,采用局麻下耳后小切口入路钻孔开颅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60例,治愈5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无并发症无死亡。随访6个月~5年,复发2例。手术...  相似文献   

4.
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独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根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2200例三叉神经痛手术病例中,对76例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术中根据静脉的走行与回流方向分为4型,分别采用双极电凝后剪断、锐性分离后减压等方法进行治疗,并长期跟踪随访。结果单独静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与动脉压迫有不同特点,术后早期疼痛治愈率较动脉压迫低。但1~2周后多疼痛逐渐消失而痊愈,且长期随访无复发。结论静脉  相似文献   

5.
丘脑及脑干占位病变的显微与激光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18例丘脑及脑干占位性病变的显微与激光手术治疗体会。其中4例位于丘脑,中脑者2例,桥脑者6例,延髓者6例。除1例桥脑胶质瘤术后第三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呼吸衰竭,1例丘脑肿瘤于术后1年死于再手术后感染外,其他皆有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12例于术中后2~3周作CT/MR检查,显示有明显改善.随访5个月~2年无症状复发表现.本文就丘脑及脑干占位病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及激光应用作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121为典型性三叉神经痛,60例为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160例存在血管神经压迫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21例无明显血管压迫者采用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PSR)治疗;术后随访1~6年(平均42个月)。结果随访期末,行MVD者15例(9.4%)三叉神经痛复发,行PSR者6例(28.6%)复发;两者复发率相差显著(P〈0.05)。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典型性患者(P〈0.05);老年组(〉60岁)和年轻组(〈60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病程、临床症状、神经血管压迫与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MV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没有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策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病程、临床症状、神经血管压迫可能在三叉神经痛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而肌痉挛手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观察神经根进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压迫血管;在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松解情况、垫棉的位置和压迫血管移位后的状态。结果 6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中,56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减轻;40例面肌痉挛病例中,37例术后痉挛消失,3例减轻。平均随访3.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辅助使用神经内镜,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后巨大脑血管畸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15例巨大动静脉畸形栓塞后手术全切除。男9例,女6例,年龄20~43岁(平均29.4岁)。无手术后死亡,仅2例术后肌力弱和偏盲。经随访肌力差1例已恢复。栓塞后再手术切除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作用如下:(1)应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栓塞供应动脉有助于手术时分离血管畸形;(2)术前应用IBCA栓塞大的血管畸形叮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3)栓塞后分期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可减少正常灌注压突破发生的危险,使原认为无法手术的动静脉畸形变为可以手术。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4年3月~1998年12月收治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神经损伤1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5-15岁,平均8岁,生活伤10例,车祸伤6例,其中合并尺神经损伤10例,挠神经损伤4例,正中神经损伤2例。2治疗方法 本组16例病人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受损神经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部分病人因纤维瘢痕增生,碎骨片压迫而行神经外膜松解术,肱骨髁上骨折选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功能位石膏外固定3周,3周后去石膏锻炼。3结果 本组16例均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特点、可能发病机制及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术中证实的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I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14例术后1 d疼痛立即消失且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较术前缓解。结论 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的ITN多见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术前3D-TOF-MRA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及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术中针对不同的病因行不同的细节处理,充分松解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及环池段周围蛛网膜有助于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围手术期应控制血压平稳,防治血管痉挛,防治急性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11.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3例,术中发现小脑上动脉压迫22例,小脑下前动脉压迫5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例,静脉压迫5例;三叉神经根受动脉压迫扭曲或有明显压迹者24例,神经与动脉接触但无扭曲、压迹4例。28例动脉压迫者术后疼痛均消失,但2例三叉神经根仅与动脉接触而无明显压迹和扭曲者术后疼痛复发;5例静脉压迫者仅3例疼痛消失,2例疼痛减轻。提出神经根受压的部位在本病的发病中不是决定因素,关键是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静脉压迫和动脉仅与三叉神经根接触而无压迹、扭曲者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远不如三叉神经根明显受压者显著,应同时行感觉根切断术,以提高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颞下窝—颅中窝沟通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报告6例颞下窝-颅中窝沟通瘤,包括2例脑膜瘤、2例神经鞘瘤、1例血管脂肪瘤和1例腺泡细胞癌。6例中,3例肿瘤完全切除,3例次全或大部切除。术后除1例出现面瘫外,余均顺利恢复。讨论了临床表现,治疗和手术入路选择原则,并介绍了颅外侧方入路和口腔-上颌窦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颞下窝-颅中窝沟通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6例颞下窝-颅中窝沟通瘤,包括2例脑膜瘤、2例神经鞘瘤、1例血管脂肪瘤和1例腺泡细胞癌。6例中,3例肿瘤完全切除,3例次全或大部切除。术后除1例出现面瘫外,余均顺利恢复。讨论了临床表现、治疗和手术入路选择原则,并介绍了颅外侧方入路和口腔-上颌窦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报告自1984年至1994年10月,近500例次脊髓血管造影中检出的7例节段性血管瘤病的诊断及治疗。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15~50岁,平均28.6岁。截瘫4例,进行性肌无力3例。治疗:3例单纯行栓塞治疗,1例单纯手术切除硬膜外血管瘤,3例栓塞后手术治疗。结果:4例截瘫者中1例恢复正常,2例肌力提高至3~4级,大小便可控,1例肌力提高至2级。3例进行性肌无力者2例恢复正常,1例肌力提高2级。作者对节段性血管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该病的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三点:(1)髓内血管畸形;(2)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3)椎体及椎旁血管瘤;(4)皮肤血管痣、血管瘤及皮下组织的血管瘤。栓塞及栓塞后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根血管压迫引起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8例由多根血管压迫所造成的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均发现有2根或2根以上血管的压迫。手术采用多块垫片垫入法,术后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多根血管压迫是比较少见的压迫形式,通过分析术前的MRA以及术中采用合适的垫入物,仔细判定责任血管,减压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体切除和载瘤血管重建治疗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介绍颅内巨大动脉瘤体切除和载瘤血管重建手术方法。方法:(1)切除动脉瘤壁,重建载瘤动脉。(2)应用窗式成角动脉瘤夹重建载瘤动脉。(3)颈内动脉慢性结扎,动脉瘤孤立术。结果:32例颅内巨大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18例(包括7例海绵窦段),中动脉9例,前交通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2例。术后优良者26例(81%),本组无一例死亡,术后病残率6例(19%)。随访6~24月,全部病例恢复正常工作学习。结论:动脉瘤切除和载瘤动脉重建是手术治疗巨大动脉瘤有效的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因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压迫造成的面肌痉挛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0例由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压迫造成的面肌痉挛患者资料。结果:10例患者术中均发现有大血管压迫,其中部分病例合并有其他血管共干压迫。手术采用垫入法,术后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压迫致面肌痉挛是较少见的压迫形式,手术时采用合适垫入物,注意不遗漏共干血管减压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加深对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1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4岁,平均病程2.6年。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侧肢体无力、共济失调、头痛及性早熟。手术切除肿瘤9例,定向活检1例。术后均予放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6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随访3个月至5年,除1例于术后第3年死亡外,其余9例均生活良好。结论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肿瘤标记物检测及CT检查,必须与该部位常见的胶质瘤相鉴别。治疗为手术加放疗。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中柩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原发性中柩神经系统B细胞淋巴瘤(CPML)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6-67岁,病程2周-2个月。病灶位于额叶1例,小脑半球1例,高颈髓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7例行放疗和/或化疗。随访2个月-4年,5例健在,2例中残,1例死亡,1例失随访。对本病的类型、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静脉性血管畸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颅内静脉性血管畸形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临床少见。本文报告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1992年以来,经造影证实10例静脉血管畸形。男6例,女4例,年龄5~39岁,平均年龄21.4岁。病史中表现为出血3例,癫痫2例,头痛10例。病变位于幕上8例,幕下2例。本组幕下2例及1例额顶部开颅手术切除静脉畸形。随访6~36月,平均15.3月。未手术的7例病情无变化,可参加正常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影像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