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检测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和NK细胞活性。结果证明,伤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R)及红细胞免疫促进百分率(RFER)和NK细胞活性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和红细胞免疫抑制百分率(RFIR)明显升高;且RC3bRR与RFER及NK活性是明显正相关,与RICR及RFIR呈明显负相关。并讨论了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NK活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伤患者死亡率高,早期多死于原发伤重,后期死于感染等并发症。已研究证明,患者伤后白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但关于红细胞免疫变化研究尚未见报告。通过对30例重型颅脑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亚群的动态检测,目的是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亚群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治疗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成轻、中、重3组,观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血清中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抑制因子(RFIR)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显示:3组HIE的RBC-C3bRR及SOD均显著下降,且二者呈正相关;轻度组RBC-ICR显著升高;RFER在中、重度组显著下降;RFIR3组均显著升高。说明HIE时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参与了SOD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沙土鼠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中性粘多糖(NM)对沙土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血时RBC-C3bRR下降不明显(P〉0.05),再灌注时明显下降(P〈0.001);(2)缺血和再灌注时RBC-ICR均升高(P〈0.001);3.提前用NM可提高再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塞死急性期细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与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测定3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血清NO含量。结果: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BC-C3bRR显著降低,RBC-ICR显著增高,血清NO含量显著高(P〈0.01),RBC-C3bRR与血清NO含量呈负相关(P〈0.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SOD,LPO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以及可能影响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RBC—C3bRR明显降低,而RBC—ICR明显增高;血清SOD含量减少,LPO明显增高。RBC—C3bRR降低与血清LPO增高呈显著负相关,与SOD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与体内自由基代谢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8.
在急性脑梗塞发生发展的诸因素中,免疫机制的参与已为人们所认识。并有资料证实脑梗塞与红细胞免疫有密切关系,本文测定4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ed cell immune adherence,RICA)功能,并对可能影响RICA变化的某些因素如: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red blood cell lipoperox-iodex,RBC-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ed blood cell superoxide dismutase,RBC-SOD)的含量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与血清—氧化氮(NO)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测定3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血清NO含量。结果: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BC-C3RR显著降低,RBC-ICR显著增高,血清NO含量显著增高(P<0.01),RBC-C3bRR与血清NO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RCIA功能降低与体内NO增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脑损伤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e,TBI)后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并不少见,TBI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以显著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功  相似文献   

11.
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一种由心房合成、贮存和分泌的具有利钠、利尿利用的活性多肽.1955年解剖学家Kisch最先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心肌细胞内含有一些特殊的分泌颗粒,称为致密体.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激素与细胞免疫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2 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40 5岁。伤后 2 4h内入院。都为单一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GCS评分 3~ 7分。硬膜外血肿 8例 ,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 2 0例。正常对照组男 1 5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9 2岁。分别于伤后第 2 ,7,1 4 ,2 1天晨取外周不抗凝静脉血 ,分离血清 ,- 2 0℃保存 ;肝素抗凝血 ,立即制备白细胞介素 2 (IL 2 )待测样品。采用放免法测定甲状腺激素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IL 2活性。测定T3的免疫调节作用 :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外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后2组建立液压冲击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接受同样的操作但不接受液压冲击,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伤后除EPO治疗组立即腹腔注射EPO(5000 U/kg)2 d外,另外3组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外伤后30 d应用Morris水迷官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伤后37 d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训练后2、3、4、5 d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潜伏期最短,模型组最长,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搜索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原来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不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游泳时间的百分比最高,模型组最低,EPO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PO治疗组大鼠脑组织BDNF的表达高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压冲击造成的颅脑损伤可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外源性给予EPO可以改善外伤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EPO促进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格拉斯哥计分,甲状腺激素,皮质醇,肾上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儿茶酚胺,脑垂体功能,脑钙,钙调素以及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值的变化来预测重型颅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颅脑伤后脑脊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刘子生张洪俊路长林王成海我们通过测定33例中、重型颅脑伤病人早期CSF中抗利尿激素(ADH)含量变化,旨在观察ADH在急性颅脑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本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7~68岁。...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50例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各组RBC-C3bR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脑梗塞组RBC-ICR显著增高,急性期变化尤著(P<0.01)。结论RCIA功能的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弥漫性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脑红蛋白与颅脑创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复制颅脑创伤模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核酸、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核酸表达:在伤后0.5 h,脑组织中脑红蛋白核酸表达出现首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6 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12 h再次升高,于伤后48 h达高峰,此后下降,至伤后120 h仍高于正常水平;(2)蛋白表达:致伤区皮层神经元脑红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2 h、72 h呈现出两次高峰表达.结论 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表达呈"双峰",提示脑红蛋白可能与创伤后神经元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18.
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后β-APP及其产物在脑组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APP是一种跨膜蛋白,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它具有神经营养、促进突起生长和突触发生的作用。β-APP是脑损伤后的一种快反应性蛋白,它在脑损伤后的表达增强与伤情、预后及颅内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检测其含量能早期判断脑损伤程度,预测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