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溃疡性结肠炎(UC)检查新技术和诊断标准,以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要点,可指导临床避免误漏诊,提高UC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与感染性结肠炎(IC)在临床、内镜及组织学等方面的不同,为鉴别UC和IC提供量化的综合鉴别指标,建立积分标准。方法:将1996-200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诊断明确的127例UC和143例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鉴别UC与IC的积分系统。结果:临床积分标准(包括实验室检查)ROC曲线下面积0.990,Youden指数0.903,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5.8%。组织学表现积分各值分别为0.978、0.864、93.5%和92.9%。临床和内镜综合积分各值分别为0.997、0.954、97.8%、和97.6%。临床、内镜及组织学综合积分各值分别为0.999、0.976、100%和97.6%。结论:通过量化UC和IC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组织学等各项有鉴别意义的指标而建立的UC积分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缺乏特异性.因此,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1概况 溃疡性结肠炎(UC)1859年由Wilks首先描述,1920年被医学界公认,我国于1956年首次报道.过去认为该病欧美多见,亚非少见,但近几十年研究表明,UC在我国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且正在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尽管我国目前还缺乏UC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3月[1]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趋势:1978年杭州第一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报告的病例为337例,1999年西安第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报告病例为例达1627例;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研讨会报告的病例为581例,1996年江西全国肠病研讨会报告的病例为1412例;特别是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报告的病例达3065例,远远超过UC高发区全欧洲同期(1991/1993)新诊断的患者数1397例.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常见的肠道疾病。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肠镜,但是肠镜检查患者要承受一定的痛苦。本文对最新的检测指标钙卫蛋白(calprotectin,CP)在UC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指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溃疡性结肠炎(UC)在西方较常见,而我国近来逐年增多,由此带来纷繁复杂的临床问题,引起了专业医生的高度重视。正确的诊断不仅是临床处理的第一要务,也是临床科研的首要条件。国外处理指南重在治疗,几经修改,不断补充完善;国内于1978年、1993年、2000年拟订的诊断标准与诊治规范建议(相当于诊断指南)对临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有必要认真复习,融汇贯通,以利规范行事,提高诊断水平。1国外UC诊断指南简介1·1西方沿用UC诊断标准西方国家现行诊断标准强调临床、内镜、影像、组织学与生化检查的综合诊断,但篇幅极小,组合不确切,鉴别诊断未重点涉…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与感染性结肠炎临床和病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溃疡性结肠炎 (UC)与感染性结肠炎 (IC)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方法 复习 1996~ 2 0 0 1年我院住院的 12 7例UC和 14 3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 ;盲法比较其中 46例UC和 42例IC患者内镜及组织学表现。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程、起病方式、有无血便、诱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血白细胞计数及血色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内镜表现中提示UC的指标为弥漫性分布、粗糙颗粒变、自发性出血、袋囊变浅、肠管短缩及息肉。提示IC的指标为病变呈灶性分布。组织学表现中弥漫性混合性或慢性固有层炎症、隐窝扭曲与分叉、隐窝萎缩、绒毛状表面、基底浆细胞增多有助于UC的诊断。结论 结肠镜及粘膜活检有助于UC和IC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UC)认识的深入、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制剂等新药的研发与应用,各类共识指南对于UC的疾病评估、治疗方案和治疗目标等建议进行了调整与完善。本文从我国UC诊断现状、治疗目标的变化、生物制剂及传统药物的应用和急重症UC处理等方面对UC的诊治作一论述,以期对未来临床实践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及内镜表现的差异,研究对两者的鉴别以利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断为IC 30例和UC 40例患者的资料,重点分析两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基础疾患、临床和内镜表现及病理诊断的异同点.结果 IC组和UC组在年龄分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探讨昆明市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患者内镜表现.方法 选取昆明市199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7家大型综合医院379例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UC诊治标准,分析UC患者内镜下表现.结果 有98.2%的病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其诊断符合率为88.4%.100%为活动期,其中轻度38.3%,中度42.2%,重度19.5%.分型如下:直肠型者13.2%,直肠和乙状结肠型26.9%,左半结肠型34.9%,右半结肠型3.2%,全结肠型21.7%.内镜下表现病变呈弥漫性分布90.50%,充血水肿86.20%,糜烂或溃疡76.90%,活动性出血60%,脓性分泌物25%,假性息肉18%.结论 昆明市UC患者的病期以中度为主,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型和直肠和乙状结肠型为主,以弥漫性分布、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20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未能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C)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在上述诸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X线钡剂造影在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998—01/2005—12期间有完整资料的46例溃疡性结肠炎和32例克罗恩病病人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螺旋CT图像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并与X线钡剂造影、纤维肠镜、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能准确显示两者病变部位,肠壁的厚度,溃疡形态、深度和分布,有无炎症性息肉、肉芽肿、脂肪外套等方面存在不同及与周围邻近脏器的关系,结合临床症状,诊断符合率达88%。结论螺旋CT多平面成像技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检查对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调查昆明市近1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病例的资料,以进一步了解昆明市UC患者的治疗状况.方法 选取昆明市1998年1月~2007年3月期间7家大型综合医院379例住院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UC诊治标准,分析UC患者的治疗状况.结果 379例UC患者有...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内科治疗范畴,但有20%~30%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需手术治疗.现就UC外科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19岁, 因发热15 d, 便血8 d入院. 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腹部平片和结肠镜下所见诊断为急性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 入院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排除DIC等引起, 结合骨髓穿刺结果及激素治疗后迅速缓解疗效, 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急性暴发型UC合并ITP临床罕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558例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以及危险因素,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CRC)的监测、筛查以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方医院共行结肠镜检查32926例,对其中558例UC患者以及UC-CRC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8例UC患者中,发现结直肠癌8例,均为进展期癌,总体风险为1.43%,2组病人在年龄、疾病病程、病变范围、诊断结直肠癌前活检是否有不典型增生、是否使用5-ASA类药物、激素治疗以及是否参加内镜随访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别。危险因素分析提示,疾病病程、病变范围以及结肠镜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为UC-CRC的危险因素;定期内镜随访、5-ASA以及激素治疗可降低UC-RC发病的风险。结论 UC患者有较高癌变的风险,但总体风险较西方国家低;UC病程大于10年、全结肠炎以及活检发现有不典型增生是发生结肠癌的高危因素,定期内镜随访以及5-ASA和激素治疗是UC患者防止发生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黏膜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及IL-23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UC患者52例(研究组)及同期5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测定黏膜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同分组炎症黏膜中PCT、IL-6及IL-23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探究3种炎性因子在UC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PCT、IL-6及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重度组PCT、IL-6及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UC中度、轻度组,UC中度组高于UC轻度组;UC患者中PCT水平与IL-6和IL-23水平、IL-6与IL-23水平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PCT、IL-6及IL-23水平在诊断UC发生的可信度均较高。结论 UC患者机体炎症黏膜中PCT、IL-6、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病情越重其水平越高,其在诊断UC疾病进展上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主要药物仍为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类固醇类,现就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少年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特点,从而发现小儿IBD最佳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IBD住院患儿根据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IBD诊断标准及WHO对CD推荐的诊断要点进行分析,并比较UC和CD差异。结果UC24例,CD15例,男女比为2∶1,临床表现均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病变分布UC以左半结肠为主,CD以末段回肠为主;肠镜检查特点UC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多见(78.3%),CD病变以不具特异性的息肉样增生及肠腔狭窄为主(87.5%);IBD病理组织检查特点UC为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86.7%),CD最多见的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与聚集(73.3%),故肠镜在诊断IBD中作用明显。结论现阶段临床结合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青少年儿童IBD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复杂,涉及多方面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因此诊断有很大难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大规模、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学,在以某些传统方法诊断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UC诊断中得到迅速应用,此文就其在UC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