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桥被盖腔隙梗塞的临床与MR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20例脑桥被盖腔隙性梗塞患者的临床和MRI改变。临床表现为感觉性卒中(SS)6例、共济失调轻偏瘫(AH)5例、纳吃-手笨拙综合征(DA-Ch)6例和无定位体征的脑桥被盖腔梗1例。MRI发现SS患者的病灶均位于脑桥被盖外侧,DA-Ch和AH患者的病灶则位于脑桥近中线区,AH的病灶多位于下部脑桥。无定位体征的病灶均见于背内侧区。认为MRI是确诊脑桥腔梗病灶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2.
腔隙梗塞的临床、CT与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文如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1,8(4):237-237
CT 问世以来,腔隙梗塞已有大量报告。现将我院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治疗的20例腔隙梗塞的临床与 CT、MRI 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年龄与性别:20例均为男性。年龄47~80岁。其中50岁以下1例,50~59岁6例,60~69岁居多。二、既往史:与腔隙梗塞发病关系最密切的是高血压伴动脉硬化9例。伴糖尿病2例。病因不明22例。TIA 5例,可逆性脑缺发作(RIND)2例。三、临床表现:以有症状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7例(35%)最多。多表现椎基底动脉系 相似文献
3.
腔隙,腔隙性梗塞与腔隙状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贻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1):5-7
自CT引用以来,国内已有不少腔隙性梗塞与腔隙状态的论述,引证最多的参考文献是Fisher的报道。由于Fisher引述P.Marie的原著有若干讹传,因此“腔隙状态”(Etatlacunaire-la-cunarstate)在Fisher笔下已面目全非。现就国内部分报道与Fisher及P.Marie原著进行对照分析,以明确腔隙、腔隙性梗塞与腔隙状态的正确涵意。有谓:“自上世纪Durand-Fardel(1843)在其有关脑软化的论文中首先使用了‘腔隙’(La-cunes)一词描写病理所见以来,已有… 相似文献
4.
腔隙梗塞自然史与诊断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临床辅助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对腔隙梗塞的生前诊断水平,促进了对腔隙自然史的研究。了解其诊断检查和自然史,不仅有助于对危险因素及病理病因的认识,也有益于临床、病理与诊断检查相关性的估价。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研究及与CT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 57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LI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 ,其中 1 1 5例患者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 ,68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结果 ① 1 57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LI灶 1 4 59个 ,最多见于豆状核 (占 40 8% ) ,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 ,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 68例既做CT ,又做MRI患者中 ,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 4 3倍 ,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 5mm或位于幕下。③ 1 1 5例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患者中有 77例 (67 0 % )急性期后复查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①LI常为多发 ,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LI病灶。②LI灶易为CT忽略 ,尤其是幕下病灶或≤ 5mm的病灶 ,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LI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LI病灶较小 (≤ 2 0mm) ,但大部分 (67 0 % )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 ,需要相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43例腔隙性丘脑梗塞的CT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丘脑出血文献已有大量报道,丘脑梗塞报道较少。我科1994年10月~1995年8月收治43例丘脑梗塞病人,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8例,女15例。年龄33~89岁,40岁以下3例,41~50岁3例,51~60岁12例,61~70岁21例,71岁以上4例。平均61岁。有高血压病史32例。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塞的MRI与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221例经头颅MRI确诊为脑梗塞资料,157例为腔隙性梗塞,〈60岁者发病率为23.6%,≥60岁者为76.4%,其中86.6%的患者伴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3.4%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腔隙梗塞以基底节区最多见的61.8%,脑叶15.9%,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半卵圆中心11.5%,丘脑5.1%,脑干及小脑分别为2.5%和3.2%,病灶部位分布及临床体征,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白来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63-64
腔隙性梗死是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死,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2~50mm的腔隙。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1]。此病发展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早期明确诊断对腔隙性梗死的治疗至关重要[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2-01—12收治的31例腔隙性梗死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对比研究CT与MRI在腔隙性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塞100例临床,CT与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腔隙性脑梗塞(LI)为脑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本文报告100例LI,并对其临床表现CT与MRI进行比较及分析。CT问世后虽提高了LI的检出率,但MRI可更早更完整地显示腔隙性病灶,尤其对位于脑干及小脑的微小病灶有独特优越性。因此MRI是临床研究LI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放射冠腔隙性梗塞的CT与临床陆正齐,焦亮,荣良群,姚惠芳,刘亮,汪瑞民为探讨放射冠腔梗的临床特征,将本院1991~1994年经CT诊断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放射冠腔梗100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梗塞17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梗塞17例报告刘泉开,陈恒小儿头部外伤后引起基底节区腔隙梗塞的报道并不多见。1988年5月至1993年10月,我们共收治本病17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2例,女5例。年龄6月至14岁。坠落伤8... 相似文献
12.
13.
16例多发性腔隙梗塞均以磁共振显像确诊。临床表现精神症状类型为分裂样精神病、抑郁状态、躁狂-抑郁交替发作与慢性脑病合并分裂样精神病四类。其差异与患病年龄和病变部位等有关。脑电图仅37.5%异常率,与MRI对照有显著差异。病理反射可提供部分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4.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EEG,BEAM和CT,MRI检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实施监测,观察其敏感性,变化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5例早期腔梗的患者作EEG和BEAM监测,同期做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对照,并设正常组对比分析。结果:腔梗组发病3天内阳性率分别为: BEAM89%,CT,MRI22%。BEAM主要改变为局限性异常,多在颞额,中央区以θ频带功率增高为主,部分病变侧颞区较对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24例由临床特征和CT头颅扫描所证实的腔隙状态病例,讨论了诊断和治疗,并强调抗高血压等基础病的治疗对预防本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外伤性腔隙梗塞国内外报道甚少。1993年1月~1996年12月我们收治小儿外伤性腔隙梗塞3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平均4.8岁,10个月~11岁。致伤原因:跌伤16例,坠落伤6例,车祸伤4例,打击伤4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无肢体骨折等合并伤。伤时意识情况:16例意识清楚,14例有短暂昏迷(<10min)。梗塞症状:均于伤后2~48h 相似文献
17.
无定位体征的脑干腔隙性梗塞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部分脑干腔隙性梗塞(腔梗)患者,因无定位体征而常常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AI)。为了对这些患者作出早期诊断,以利治疗及对预后的估计,对21例无定位体征的脑干腔梗组(A组)与30例V-BAI(B组)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组以持续症状为主,治疗效果较差,其TCD改变不如B组明显,而BAEP的Ⅲ、Ⅴ波峰潜伏期(PL)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延长比B组明显。结论:凡症状持续、疗效较差、TCD改变不显著而BAEP示听神经中枢段障碍明显者,要高度怀疑脑干腔梗。MRI是脑干腔梗可靠而敏感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腔隙性脑梗塞做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卒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占脑梗塞的19%,我院统计占37%,本文对经CT证实的200例为腔隙性梗塞的病例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200例中男190例,女10例,年龄30~39岁3例,40~49岁22例,50~59岁99例,60~69岁64例,70~49岁12例。二、既往史:高血压病131例(占65.5%),糖尿病18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10例,脑血管病40例(其中脑血栓17例,脑出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腔隙性梗死临床极为常见,每种腔隙性梗死综合征通常提示为某一特定部位的病变,然而,临床观察发现同一腔隙综合征也可由不同部位的病变所致。同一部位病灶也可导致不同种类的腔隙综合征。腔隙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远不止Fisher列举的21种腔隙综合征,如手-口综合征、面舌综合征、构音障碍-面轻瘫综合征、单独吞咽困难、单独偏身共济失调及四肢共济失调等多被归入某些综合征的变异型。另外,同时或相继以两组综合征起病的腔隙性梗死极少见,内囊后肢腔隙性梗死更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