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致死原因中位居第二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胃癌的多阶段发病机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缓慢诱导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并经过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阶段,最终发展为胃癌。相关研究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能够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并且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阻止一部分胃癌前病变的发展并使其逆转。文章就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胃癌预防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癌因子,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中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同时也是胃癌高发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一个临床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层面的健康管理大问题,本共识的制定对我国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防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否作为胃癌的化学预防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5):2669-2671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也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炎症得以明显改善,是否胃黏膜萎缩、肠化也能因此而逆转,并成为胃癌的化学预防手段之一?本文对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评述,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潜在的化学预防胃癌的措施,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应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进行胃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高原地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病患者血清IL-1β、IL-2、IL-4、IL-6、IL-8和TNF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在溃疡病发病中的可能致病机理。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溃疡病患者血清6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含量的差异,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以洛赛克为中心的三联1周疗法,比较根除前后及根除者和未根除者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比较幽门螺杆菌根除组和未根除组溃疡的愈合率。结果55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30例,感染者血清IL-4含量明显低于非感染者(P<0.01),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其含量极明显高于根除前(P<0.001),未根除者前后比较无变化(P>0.05),根除者明显高于未根除者(P<0.05),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IL-1β、IL-2、IL-6、IL-8和TNF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IL-4降低导致的Th2免疫应答下调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病发生的主要致病机制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IL-4分泌明显增加,Th2免疫应答上调,从而加速溃疡愈合;血清IL-4的检测有望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溃疡愈合疗效判定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 2009年日本幽门螺杆菌研究学会(JSHR)指南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定为适应证,因此自2013年起日本将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根除治疗纳入医疗保险,根除幽门螺杆菌病例数量迅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JSHR 7年来首次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方法通过JSHR指导委员会举行的10次会议,将2009年指南制定开始至2016年3月发表的文章根据证据级别进行了审查和分类;在本次审查的基础上对声明进行了修订。在征求公众意见后,采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修订后的指南。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于感染性疾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方针未改变。其他被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被作为适应证添加。增加了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内镜检查、X射线检查等诊断方法。由钾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组成的1周三联疗法的效果有所改善,质子泵抑制剂(PPI)或P-CAB联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也期望有较高的根除率。如果不进行敏感性试验,则应选择三联PPI或P-CAB/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因为PPI/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治疗的根除率明显高于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在胃癌预防方案中,我们按年龄从青少年到老年提供了胃癌预防措施,这些年龄段的人群胃癌风险增加,并提出了基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胃癌预防措施。结论我们期望修订后的指南能够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并完成根除和预防胃癌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胃癌在中国癌症死亡最常见原因中位居第二。90%以上的胃癌被认为是胃黏膜长期炎症的终末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最终发生胃癌(Correa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过程)。这一已被完全了解的胃癌发生自然史为胃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提供了合理依据。大量证据表明,一级预防(根除幽门螺杆菌)与二级预防(内镜筛查和随访)联合的策略可预防或限制胃癌发生的进程。本文旨在强调胃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法对 7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后半年、 1年幽门螺杆菌再感染者进行了测定。结果 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 ,Hp根治率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 ,经 Hp根除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未根除治疗组。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在溃疡治疗中 ,根除 Hp感染对减少溃疡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诸多胃内外疾病密切相关,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减轻我国慢性胃疾病的疾病负担。如何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是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根除与胃肠微生态平衡的破坏和修复息息相关, 在根除治疗中合理添加益生菌有助于恢复正常胃肠微生物群, 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也有可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在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 什么情况下需要添加益生菌, 应该添加什么菌种, 如何选择剂量和疗程等问题仍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 使其更好地发挥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菌,主要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也可影响人体其他系统,随着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关共识也随之更新。2022年,中国和欧洲均发布了最新的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报告,即《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管理:马斯特里赫特Ⅵ/佛罗伦萨共识报告》,本文将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根除指征、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及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微生态四个方面回顾上述指南中幽门螺杆菌非根除治疗部分并进行对比解读。  相似文献   

10.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已正式发表,内容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指征、诊断、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特殊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微生态六个方面。共识中多数内容直观、易懂,在此主要就7个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存在一定关系,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联系[1],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措施.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增加,传统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有效率逐步下降[2].我们采用新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并与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全球感染率高达50%, 其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控制相关疾病进展, 降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然而, 全球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使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效果面临巨大挑战。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发达国家逐渐下降, 但在发展中国家仍居高不下, 造成了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本指南的制定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提供指导。本临床实践指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制定流程, 采用国际公认的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 并利用证据到决策框架制定临床推荐意见, 既减小偏倚, 又提高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的透明性。使用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声明和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 Ⅱ)作为报告和行为指南, 以确保其完整性和透明度。本临床实践指南包含12项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建议;值得强调的是, 铋剂安全、有效、价格低廉, 本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铋剂四联方案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首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次经验性根除治疗中, 高剂量双联方案与铋剂四联方案疗效相当。本临床实践指南中的12项...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30%,早期胃癌10年生存率可达90%。胃癌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可降低其死亡率。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最主要的病因,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胃癌筛查方法、筛查对象、筛查流程以及胃癌筛查与Hp检测/根除策略相结合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中起重要作用,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显示,Hp感染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目前,我国人群Hp现症感染率接近50%,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并具有成本效果优势,但筛查并根除Hp在我国应用并不广泛。本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阐述Hp筛查与根除在胃癌预防中的作用,并分析影响这一决策实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法对6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撤底治疗后6mo,1a对幽门螺杆菌再感染者进行测定.结果:老年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青年组,Hp治愈率明显低于青年组,Hp撤底根除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未根除治疗组.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在溃疡治疗中,根除Hp感染对减少溃疡复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严重威胁中国国民健康的一种疾病,大量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日本通过广泛根除Hp降低了胃癌的发病率,值得学习。文章阐述了Hp感染增加胃癌风险的证据,借鉴相关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中国根治Hp并预防胃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是Hp感染与异时性胃癌(MGC)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Hp感染被认为是早期胃癌(EGC)患者经内镜下切除治疗后MGC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Hp是降低MGC发病率的有效方法,但是Hp根除后仍需要实施密切的内镜监测以预防MGC发生。该文就Hp感染相关MGC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MGC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密切相关,除菌后仍有可能发生胃早癌,但由于幽门螺杆菌根除后炎症消失,背景黏膜的改变使得此类胃癌发生了相应改变,其内镜下形态、组织学及表型均有别于传统早期胃癌特征。本文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的相关形态及组织学特征作一归纳,探索这种改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建立相应的诊断体系,明确相关内镜检查,从而更有效地诊断这种新形式胃癌。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持续性感染,全球人群感染率超过60%。其与许多胃肠道疾病有关,并且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已成为广泛根除的指征,根除幽门螺杆菌也可有效预防相关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良反应出现的增多,根除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近年来,旨在降低幽门螺杆菌耐药的新治疗方法是研究的焦点。文章将对幽门螺杆菌耐药及广泛根除的现状进行阐述,探讨广泛根除和耐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研究表明, 糖尿病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往往不太理想。该文中我们将对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总结, 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