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食道癌的价值。方法45例均行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全部经过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结果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判断有无食道癌符合率为9313%,胃镜为97.7%;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判断癌变部位的符合率为97.7%,胃镜为95.5%;判断癌变部位长度,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符合率为95.5%,胃镜为87.7%,但胃镜难以判断梗阻长度。结论X线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更适合于诊断食道癌的癌变部位的长度,定性以及易操作性上均优于胃镜检查,是检查食道癌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的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方法42例溃疡性结肠炎全部采用GE--500mA摇控胃肠机行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42例中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29例,累及整个结肠13例,均表现为肠腔变窄,管腔边缘模糊,大部分出现小龛影。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无论病变是早期还是中晚期及病变的范围、对称性、连续性、一致性为本病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X线表现,提高诊断糜烂性胃炎的能力。方法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糜烂性胃炎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请实。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1例,胃体3例。弥漫性1例。病变呈痘疮样糜烂13例,息肉样隆起2例。病变多发14例,单发1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糜烂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肠的X线检查方法很多,有传统的口服钡剂法,十二指肠插管气钡灌肠法[1,5],肛门插管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法[2]。在这些方法中,插管法虽然能使小肠呈气钡双重相,较好的显示病变,但操作繁杂,病人难以接受。传统法病人虽然能够接受,但病变显示率较低,难成为小肠X线检查的常规方法。我们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用产气粉产气代替插管注气,并辅以促胃肠蠕动药和低张药,进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组收集了我科近2年来经非插管法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对于诊断结肠病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在基层医院由于受设备限制,给开展此项技术造成困难。我们根据现有的设备条件,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台X线胃肠造影旋转床(见图),经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廖翔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56-1257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03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23例,给予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观察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结果病变部位:胃体部7例,胃底部5例,胃角部2,胃窦部9例,23例癌灶部位均为单发。病灶大小:直径1-20mm有6例,超过20mm有17例,最大直径63mm。病灶类型: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Ⅱc型2例,Ⅲ型5例,Ⅱa+Ⅱc型2例,Ⅱc+Ⅲ型3例。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7例,印绒细胞癌6例,类癌1例。X线表现:息肉样隆起状肿物、平坦病变区呈现浅表龛影、腔内凹陷龛影、贲门区结节状肿物、胃小区病变破坏。病变深度:病变侵犯黏膜层6例,黏膜下层17例,无淋巴结转移。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分析诊断出黏膜癌4例,符合率66.67%;黏膜下层癌10例,符合率58.82%。结论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早期胃癌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检查结果。方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患者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经检查球部溃疡0.1 cm 22例,霜斑样溃疡8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征象明确,诊断肯定。X线尚不容易显示出龛影,故钡剂造影未发现龛影,不能轻易排除溃疡的存在;而有些球部溃疡虽未发现龛影,但有明确球部变形,溃疡诊断仍可确定。  相似文献   

8.
应用国产北京万东医疗F30MG200mAx线机,用粘膜溶解低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作为早期胃癌检出的首选检查方法,对1457侧胃造影检查,检出胃癌21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微小癌1例。采用清胃酶清洗法清洁胃内粘膜,做胃低张力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加强射线防护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此造影法,即使是没有昂贵复杂的配套设备,仍可以改善胃癌诊断质量,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病变,本文中报告6例十二指肠腺癌,3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2例在十二指肠壶腹部,1例在十二指肠升部,以上6例均做了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小肠低张造影,亦经纤维内窥镜及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X线气钡双重造影在诊断上消化道肿瘤中的价值.方法以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诊为对照,分析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规律及部位特点.结果27例胃癌和29例食管癌确诊前曾经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胃窦癌(6/12)、2例胃底贲门癌(2/14)、3例食管癌(3/25)误诊为非肿瘤;拟诊的19例胃癌中,晚期进展期早期为5131,误漏诊的分别为251;拟诊的22例食管癌中,晚期进展期早期为3123,漏诊的分别为201,单纯胃镜检查的分别为5191;单纯胃镜检查的食管癌中,分别为6167;同期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出现2例食管癌假阳性.结论胃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胃和食管肿瘤的可靠手段;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肿瘤假阴性较多,也有假阳性,没有确诊价值,也没有排除诊断的价值;胃窦部肿瘤最易误漏诊,其次是胃底贲门及食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早期贲门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早期贲门癌的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资料。结果54例早期贲门癌,经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9例显示异常,5例显示正常。阳性率90.7%。结论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具有诊断率高、方便易行的优点。应做为早期贲门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贲门癌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时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52例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病例,在我科进行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时的X线表现。结果:表现为贲门区软组织块影29例;病变累及食管下端17例;胃底部变形和胃体上部浸润10例,贲门区溃疡6例。结论:贲门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有其一定的特征性,检查时仔细观察分析多可以对贲门癌作出正确的X线诊断。  相似文献   

13.
冯正伟 《现代保健》2013,(2):115-116
目的:对65例早贿食道癌的x线诊断及临床进行探讨,有效延缓食道癌患者的生命。方法:选取65例早期食道癌患者,采刚低张气钡对比造影法进行诊断。结果:食道癌患者的x线变现为:黏膜损坏25例、小的溃疡15例、局限性小充盈缺损8例、管腔改变17例。糜烂型和乳头型甲捌癌症检出率较高,斑块性与平坦型次之。结论:食道癌诊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x线检查,可较好地对食道的病变部位及范闹进行确定,有利于治疗方法及方案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X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对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16例均行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5例行钡灌肠检查.结果 腹部X线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8例,小肠低位梗阻2例.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至水平段扩张、不完全性梗阻,远端呈鼠尾状狭窄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形态异常,呈飘带征7例.钡灌肠检查发现回盲部位置异常4例.结论 消化道钡餐和钡灌肠检查对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纤维胃镜技术开展以前,X线钡餐是临床诊断胃溃疡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但是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临床上对胃溃疡的诊断越来越倚重于胃镜,并且大有取代钡剂造影的趋势。本文对我院56例同时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纤维胃镜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胃溃疡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研究。方法分析2005年6月~2015年1月,经胃镜,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疑似小肠疾病者86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86例胶囊内镜检查中26例正常,60例异常。60例小肠异常者同期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结果 86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均获成功。74例胶囊内镜通过回盲瓣达结肠,12例未在有效时间通过回盲瓣,86例中发现病灶60例,(阳性率70%),其中小肠息肉者为23例,小肠美克尔憩室为6例,小肠炎性改变8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2例,小肠平滑肌瘤11例。60例胶囊内镜阳性者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结果对比为胶囊内镜发现小肠息肉为23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息肉为21例,P为0.5,胶囊内镜发现小肠美克尔憩室为6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美克尔憩室为3例,P为0.25,胶囊内镜发现小肠炎性改变为8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炎性改变为0例,P为0.01,胶囊内镜发现小肠毛细血管扩张为12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毛细血管扩张0例,P为0.00,胶囊内镜发现小肠平滑肌瘤为11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平滑肌瘤为11例,P为1.00。结论我们认为胶囊内镜对各种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均高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尤其是对小肠炎性病变,小肠血管病变等黏膜改变有更好的检出率,并且无痛苦,无创伤,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易于接受,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890例上消化道X线造影(上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和X线检查前临床诊断对照分析,探讨人体接受X线照射后可能产生的确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提出只有实现放射检查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才能更好的利用放射检查,保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为了早期发现胃肠道病变,近年来大量开展了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等新技术,点片数量增多。而原有的手拉点片要两只手操作,既笨重,准确性又差,并因不能遥控,大剂量X线曝光对操作者有一定的危害。为改变这种操作状况,在基本上保持原X线机结构(XG-200型机)的基础上,自行装配了一套结构简单而轻便的自动跑片设备,经试用效果良好,并已在几家医院推广应用。一、机械结构及部件示意图见图1。1是自动跑片按钮(将原机大片摄影按钮线路拆除改装);2是电机托架,用螺丝固定在荧光  相似文献   

19.
X线对结肠憩室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峰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87-1988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对结肠憩室病的发病机理、X线征象及最佳检查方法.[方法]对20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饮食习惯与X线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憩室者7例,位于升结肠5例,位于升结肠、全横结肠、降结肠4例,位于左半横结肠及降结肠上段3例,位于盲肠1例,憩室直径为2~20mm,数目单发4例,多发7例,9例结肠憩室中有5例伴憩室炎.[结论]① 结肠憩室病的发生是基于个体先天性肠壁层次结构发育异常,同时诱发于各种继发性肠腔压力增高所致;② 多发较单发多见,右半结肠较左半结肠多见,多发典型者可表现为"千足虫样"X线征象;③ 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法检查是结肠憩室病的最佳X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梁萍  方华盛 《现代保健》2009,(21):12-13
目的研究气钡双重造影数字图像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贲门癌,均采用800mA遥控透视数字胃肠机,实时采集贲门区多部位图像。结果首次数字化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早期贲门癌11例,漏诊2例,误诊2例。结论多体位数字化气钡双重造影图像能提高贲门区病灶的显示率,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