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燕萍 《海峡药学》2013,25(1):219-220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和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各150例预防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组(研究组)胎头娩出断脐后即单次静脉冲击给抗生素1次,术后12h内重复给药1次,术后共预防性用药24~48h。术后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用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结果两组在术后体温、术后2d血象变化、抗生素用量及术后西药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生殖道感染率及术后住院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优于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抗生素使用时机及剂量,为临床剖宫产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产科剖宫产的产妇61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两组。A组318例为传统用药组,使用头孢替安或头孢美唑(二代头孢),术后当日开始连续使用3 d。B组298例为围手术期用药组,使用头孢唑啉钠,于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静推,术后使用24 h停药。观察两组间体温、血象、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产褥感染等观察指标间的差异,评判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及效果。结果两组发生切口感染共2例,其中A组1例(0.31%),B组1例(0.34%)。两组发生尿路感染共3例,其中A组1例(0.31%),B组2例(0.67%)。两组均未发生产褥期感染病例。两组上述指标及术后复查血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最高体温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使用头孢唑啉预防用药组明显低于使用二代头孢的传统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感染因素的剖宫产,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立即静推头孢唑啉钠1 g,术后巩固使用头孢唑啉钠1 d,已经足以起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缩短术后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对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很多,为探求-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法,本研究就头孢哌酮钠的使用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阴道和宫颈内寄生着大量的条件致病菌,一般采用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与宫颈和阴道接近,加上手术的损伤和暴露,剖宫产术后易发生感染。即使在临产前的择期剖宫产,亦有少数产妇发生术后感染,这些感染常为上行性的内源菌为主的混合感染[1.2]。传统上常采用术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用药组(试验组)和术后用药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术后体温、术后感染、母乳喂养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结果:术后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体温正常、药物无不良反应、抗生素应用少及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花费低,优于术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6.
王春蕾  唐龙英  陆国椿 《中国药房》2012,(22):2073-2074
目的:探讨有效、合理、方便、经济的剖宫产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方案。方法:2所医院170例剖宫产者采用2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其中2011年摩洛哥拉西迪亚省立医院妇产科85例设为Ⅰ组,产妇在术中断脐后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2.0g,术后氨苄青霉素1.0g,q6h,给药4次;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产科85例设为Ⅱ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头孢唑林1.0g,术后头孢唑林1.0g,q12h,持续3d。比较2组术后发热、产褥病率、伤口愈合情况、产后恢复和预防感染的效果。结果:Ⅰ组的抗生素用药剂量少、用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预防感染效果与Ⅱ组相同。结论:Ⅰ组方案优于Ⅱ组。  相似文献   

7.
盛闽  钱时杰 《海峡药学》2009,21(9):109-110
对2004年~2008年的172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随机按预防用药组和常规用药组各86例进行分组,通过对比判断疗效。结果预防用药组切口感染1例,常规用药组切口感染4例并阑尾残端瘘1例。说明应用抗生素能明显降低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施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4):730-731
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及手术指征掌握不够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手术不是绝对的无菌手术,但如何有效地应用抗生素,既达到预防手术感染的目的,又避免抗生素滥用,仍是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40例剖宫产者按不同的方法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较其效果,以探索较为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方法。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2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的剖宫产术患者240例,对其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一次;B组为对照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术后6h重复给药一次。结果两组术后感染、发热、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出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该院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2009-2010年987例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及术后感染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主要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配伍甲硝唑,若2类均过敏则选用克林霉素,并配伍甲硝唑及丁胺卡那霉素;2010年只使用1种抗生素,即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如2种均过敏,则选用克林霉素.平均用药时间:2009年度为5d,2010年度为3d.术后感染主要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生殖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2009年和2010年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选择单一剂量、价廉、耐受性佳的药物,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文件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400份剖宫产病历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40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使用频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预防感染用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0例围手术期感染用药与传统术后用药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明显优于传统术后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提倡围手术期用药,减少了切口感染,缩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130例择期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于术前30min给予头孢呋辛钠1.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脉滴注,术后给予甲硝唑1.0g静脉滴注,距术前用药6h再用等量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1次,以后不再应用任何抗生素。对照组术前不给药,术后常规给予头孢呋辛钠1.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3d。观察2组术后平均体温、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产褥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术期给予抗生素1~2次,能有效预防感染,减轻产妇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不同的给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4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20例为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10U,同时由另一通道静脉泵注以〉10min静脉匀速输注0.9%氯化钠溶液50mL及10IU缩宫素;另一组20例为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l0U,同时55~60s内静脉单次推注0.9%氯化钠溶液10mL及10IU缩宫素。常规监测BP、SpO2和ECG。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5min血压、心率升高,用药后10min,血压、心率向正常水平靠拢,其中血压升高幅度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升高幅度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用药后子宫收缩情况以单盲法询问手术医生,两组产妇在用药后5、10、15、20min子宫紧张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剂量的缩宫素静脉泵注,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可起到收缩子宫的作用,同时又能预防和减轻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HBsAg阳性孕产妇剖宫产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5-2008年HBsAg阳性孕产妇剖宫产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480份剖宫产病例,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方案、联合用药、用药起始时间、用药费用及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480份剖宫产病例预防使用抗茵药物比例为100%,且均为静脉给药。预防药物以β-内酰胺类和甲硝唑为主,2005年和2006年两药联合预防的比例分剐为80.8%和87.5%,2007年后以单药预防为主。术前0,5~2h给药者占99.2%,但用药时间大于48h,且费用偏高。结论:我院HBsAg阳性孕产妇剖宫产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可以达到预防目的,但仍存在某些不合理处,需加强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对32例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的产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给予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用芬太尼0.1 mg,阿曲库铵0.3 mg/kg.依托咪酯0.3 mg/kg快速诱导插管.胎儿娩出后追加芬太尼0.1 mg,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液(丙泊酚:瑞芬太尼=200:1)15~20 mL/h,间断推注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产妇的HR、SpO2、MAP;观察并记录诱导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10分钟时的Apgar评分.结果:母体在气管插管时HR、MA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无一例反流误吸,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有1例产妇因心脏病情危重转入ICU外,其余均平安返病房.1例胎儿娩出时间12分钟,1分钟Apgar评分为5分外,其余均≥8分,10分钟Apgar评分均≥9.5分.结论:术前准备充分,在产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下,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黄艳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院产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3.51%上升至2010年的35.70%(P〈0.05);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有显著升高的是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下降的有难产、妊娠并发(合并)症、社会因素等;变化不大的是巨大儿、胎位异常。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86例全麻下剖宫产术的麻醉,为临床麻醉提供经验。方法:86例ASA I-II级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孕妇,用硫喷妥钠和司可林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吸入O2/N2O和氟烷,剖出新生儿后加用吗啡和Alloferin维持麻醉,术毕患者清醒后拔管送恢复室。结果:86例剖宫产术均顺利完成,母婴安全。结论:全麻对剖宫产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第二季度~2013年第二季度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15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均为单一用药。药品选择:使用的抗菌药物为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共涉及7个品种,其中使用频次占比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硫脒(42.0%)、五水头孢唑啉(38.7%)、头孢西丁(8.0%)。预防用药时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所有患者均为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预防用药疗程: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除手术部位感染转为治疗的2例外,其余病例预防用药疗程均没有超过48 h。结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药品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和疗程等方面总体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28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63例,仅使用罗哌卡因。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心率、血压变化、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30 min后血压、心率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为(4.4±1.7)分,对照组为(7.8±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9.7±0.6)vs.(7.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可更好地控制产妇的心率和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