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肠旋转不良均行肠扭转复位,Ladd’s手术;12例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7例行十二指肠空肠梭形吻合,4例行十二指肠纵行切开、隔膜切除、十二指肠横形吻合,1例行胃空肠吻合;环状胰腺2例行十二指肠与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1例行十二指肠与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结果46例中43例痊愈,3例死亡。25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是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环状胰腺的X线诊断(附5例报告)张小安,王玉梅,王宏(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450052)环状胰腺是胰腺组织环状围绕十二指肠降部,与胰头部相连,压迫十二指肠引起梗阻。由于畸形所构成的程度不同,轻者终生无症状或延至成年始出现症状。严重者可于婴儿...  相似文献   

3.
徐琦  毕朝燕  陈后平 《贵州医药》2012,36(8):724-725
十二指肠梗阻是婴儿期常见的疾患之一[1],原因较多,如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等都可表现为肠梗阻症状.由于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在诊治过程中常会发生漏诊或误诊.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2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环状胰腺有时合并肠旋转不良或十二指肠梗阻,但同时存在三种畸形的病例则极为罕见。我院于1983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儿,男,3个月,住院号47918。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出生后第24小时排胎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近17年来收治的35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诊疗经验,着重对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5例患儿术前均行x光腹部平片检查,25例行钡灌肠检查,15例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所有病儿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3例次,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7例次,环状胰腺4例,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1例。治愈33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环状胰腺,部分患儿有多种原因。全面细致探查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正确防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为小儿常见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期主要急腹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多数患儿出生后即出现以呕吐为主的临床症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等。现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共10年间收治的31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患儿均经腹部X线平片、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环状胰腺诊治方法和引起消化道梗阻的原因.方法 总结8年间收治的7例环状胰腺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手术所见、病理改变及并发的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环状胰腺均表现为高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本组病例合并十二指肠膜状闭锁1例,空肠闭锁2例;X线平片示:3例可见典型的"双泡征",2例显示"三泡征",1例显示"单泡征".年长儿则出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常为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所致,本组1例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降部内陷,造影剂排空延迟.环状胰腺直接引起十二指肠梗阻占18.4%.结论 有症状的环状胰腺患儿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建立通畅的消化道为原则,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术式,术中应详细探查有无肠闭锁等并发畸形.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64例X线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其中肠旋转不良29例.十二指肠闭锁24例,十二指肠狭窄5例。环状胰腺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5例。结果平片主要表现为单泡(2/64)、双泡(52/64)、三泡(5/64)征。52例双泡征中15例Dd/Ds〉1.0(Dd:十二指肠泡直径,Ds:胃泡直径).其中完全件梗阻13例,与不全性梗阻2例有显著差异(P〈0.01)。上消化道钡餐显示梗阻端形态呈圆顶状35例.鸟嘴状2例,束腰状7例,小规则状20例.15例显示空肠位置异常。钡灌肠显示盲肠位置异常8例(8/11)。结论双泡征是十二指肠梗阻最常见的X线征象;Dd/Ds≥1.0时,提示完全性梗阻;梗阻端形态对判断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肠旋转不良48例,环状胰腺19例,十二指肠肠闭锁14例。其中12例存在两种原因的梗阻。本组行Ladd手术48例:十二指肠前壁侧侧吻合术7例,十二指肠前壁菱型吻合术12例,肠闭锁成型术14例。结果本组治愈73例,1例术后合并吻合口漏行二次手术吻合,因家长放弃治疗死亡。73例存活患儿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长期随访73例生长发育及智力与同龄儿无差异。结论天性十二指肠梗阻通过提高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临床治疗。方法对71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41例次,十二指肠狭窄及闭锁24例次;环状胰腺23例次;合并两种以上梗阻原因14例。伴发畸形30例次。结果治愈63例。放弃治疗死亡8例:肠旋转不良合并肠坏死4例,伴发严重畸形3例,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可通过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环状胰腺比较罕见 ,是胰腺组织环绕十二指肠降部 ,压迫十二指肠引起高位梗阻。 1989年 11月~ 2 0 0 1年 11月收治 15例新生儿环状胰腺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15例患儿 ,男 12例 ,女 3例。日龄 1~ 14天。出生时体重 2 10 0~ 375 0g ,其中 <2 5 0 0g 6例 ,包括 3例早产儿。出生后 1~ 2天内出现频繁呕吐 ,皆含胆汁 ,体重都有不同程度减轻 ,平均减轻 2 4 0g。X线提示十二指肠高位梗阻 ,多数有双泡征。一般有水、电酸碱平衡紊乱。 13例有正常胎粪排出 ,2例胎粪排出量少。二、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酸…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梗阻是婴幼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多为高位梗阻,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本文仅讨论先天性因素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包括肠道内源性因素所致的十二指肠闭锁,肠道外源性因素所致的肠旋转不良及肠道内、外源性因素所致的十二指肠狭窄、环形胰腺.X线检查既有十二指肠梗阻的共同影像表现,又有各种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消化道造影是确诊该类疾病的可靠方法.现将我院近几年诊治的39例十二指肠梗阻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环状胰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有症状的环状胰腺患儿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由于导致胃排空的延迟,所以最常见的症状是餐后的呕吐。外科治疗一般是十二指肠的旁路手术恢复十二指肠通畅。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食道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是一种严重消化道发育畸形,每3000~4000例活产儿中有1例,可伴发多种畸形。EA并环状胰腺极其罕见。本院于2006年10月23日收治1例低体重新生儿EA并环状胰腺的患儿,施行1型食道吻合术及十二指肠一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近6年来50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术前均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4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8例行钡灌肠检查,10例行泛影葡胺灌肠检查,22例行超声检查。5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8例(56%),十二指肠膜状狭窄、闭锁15例(30%),环状胰腺7例(14%),治愈50例。结论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首发病理类型,一旦确诊宜积极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新生儿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早期死亡12例,病死率为25%。存活的36例中30例得到随访:效果优良者23例;疗效不佳音4例;随访时死亡3例。对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肠旋转不良均采用Ladd’s 手术;环状胰腺以采用y 型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膜状闭锁采用膈膜切除加十二指肠成形术为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影像诊断特点及消化道造影检盎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1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腹部X线,上消化道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全部摄仰卧位或立位腹部平片,主要表现单泡征(扩张的胃囊)12例,双泡征(胃窦或胃底气泡及十二指肠气泡)19例,三泡征(胃泡、扩张的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气泡)8例,腹部肠气少或无,另12例无典型泡征表现.采用奶瓶口服稀钡剂上消化道造影31例,经鼻胃管注入碘油或欧乃派克卜消化道造影19例.采用稀硫酸钡灌肠18例.经外科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27例,合并中肠扭转5例;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19例,合并巨十二指肠2例;环状胰腺5例.结论 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辅助钡剂灌肠检崔足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不可替代的影像诊断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和估计预后的重要依据,正确的选择X线检查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8.
何世洪  赵江波  阳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49-3249
正常胰腺位于腹后壁,平对第1~2腰椎高度,从右向左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部分。胰头为胰腺右端膨大部分,被十二指肠"C"形凹槽所包绕,上、下及右端均不超过十二指肠。我们在制作解剖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变异胰腺,自胰头伸出部分胰腺组织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发现该变异后,即对胰腺及变异部分作了解剖观测及组织学病理学检查,现将解剖观测及组织学病理学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病理类型。方法对123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中,肠旋转不良56例(45%);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27例(21%),其中隔膜型及风袋型13例,十二指肠狭窄7例,十二指肠闭锁9例;环型胰腺造成的梗阻11例(8%)。伴发畸形:本组患儿中合并胎粪性腹膜炎11例,肠扭转坏死4例,腹裂4例,脐膨出3例,美克尔憩室4例,先天性心脏病18例。123例患儿中117例存活(存活率95.12%),3例医院内死亡,5例手术后1~8d内放弃治疗,11例环型胰腺及7例肠狭窄患儿全部存活。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粘连性肠梗阻(13例)、肺炎(67例)、吻合口瘘(5例)、应激性小肠溃疡(1例)、切口裂开(11例)、新生儿硬肿症(22例)。结论孕妇产前B超检查若发现胎儿胃及十二扩张或羊水过多都应该考虑胎儿高位肠梗阻的可能;生后胆汁性呕吐为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术前X线平片可见双气泡或三气泡特征,上消化道造影可见造影剂阻滞和(或)通过困难,是诊断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静脉高营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异位胰腺,是指胰腺正常解剖部位的外胰腺组织,因而又称迷走胰腺,它的发生在胃肠道中,常表现为消化道梗阻症状,现将我院1985年收治的1例腹膜后异位胰腺导致十二指肠梗阻,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因上腹胀满,并伴有呕吐10多天,于1985—03—01急诊入院,患者有胃病史5余年,常有腹部不适,腹胀痛,曾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近10多天来腹胀加重,呕吐频繁,而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5.96/10.64kPa,表情淡漠,脱水状,心肺听诊正常,浅部淋巴结触之不大,腹部平坦,上腹能见胃型,无腹壁静脉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