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56-957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2例,进行术前训练、心理开导以及术后护理、功能训练。结果:所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宝丽  王秋苓  赵伟  丁文元  张为 《河北医药》2016,(23):3661-366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则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式进行。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满意度、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实施后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护士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满意度等。结果试验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为94.4%,对照组为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3%,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施后医生对护士的评价、护士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护理行为的规范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经皮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术,解除了局部压迫,缓解了疼痛症状。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和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经系统化护理临床效果满意。5 d后复查48例下肢疼痛、麻木感消失,6例有轻微下肢麻木,14d后复查麻木感消失。结论围术期积极护理干预是经皮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疗效。方法对38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前术后护理及护理后临床疗效。结果 38例手术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VAS疼痛评分(2.51±0.98)分显著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8.34±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住院时间6~9 d,平均住院时间(7.1±0.8)d。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张琦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60-361
目的对腰椎椎间孔镜下实施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全面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腰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20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结果 20例患者均在术后35 d下床活动,75 d下床活动,710 d出院,6个月随访,病例均恢复正常运动功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系统、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保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效果,使患者身体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是人体最早发生退变的组织,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外伤、长期腰部负重或潮湿着凉、久坐等,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部不适、酸痛,重者如刀割、针刺样,并伴有下肢麻木疼痛,行走受限。本科于2012年8月至今收治70例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其中有66例治疗效果好,有4例症状得到改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分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 1—6 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 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手术前后的腰痛和下肢痛,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MacNab 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 31)min,术中出血(8.5±2.9)mL,平均住院时间(7.6±3.5)d。出院时及末次随访腰痛、下肢痛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ODI(73.30±18.21)%高于术前(18.90±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cNab 疗效评定优良率94.4%。 1 例术后出现了L4 神经根支配区的痛觉过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其余患者随访期间疗效稳定,无间盘突出复发。结论靶向穿刺结合分步法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可摘除突出及间隙内间盘组织,达到充分减压并防止复发的目的,具有微创、安全、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90)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n=185)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h标准评估术后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月时的腰痛情况,ODI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不适和日常生活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77.9%)明显高于对照组(65.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腰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推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5min,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切口小,技术含量高,加强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跨理论模型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行为模式改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微创脊柱外科住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应用跨理论模型,评价患者处于不同行为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本研究干预后试验组行为模式正确率、行为阶段患者的比率及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模式阶段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跨理论模型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的行为模式改变中,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生活行为模式,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PELD)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2月到2018年1月共回顾分析了67例患者,采用PELD技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6例,腰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手术治疗巨大椎间盘突出患者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MacNab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术前腰、下肢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下肢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术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PLIF组,术中辐射量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65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椎间盘髓核的术前及术后标准化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住院时间5~7d,平均住院时间6d。术后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d疗效评定标准:优37例,良21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9.2%。VAS评分:术前(8.7±1.0)分,术后7d(2.6±1.2)分,末次随访(2.0±1.0)分,手术后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率达95.0%。结论采用标准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为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恢复康复的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PELD;观察组行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观察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与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PTED)两种微创治疗,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从18-62岁,平均年龄35岁.随机分为PLDD组和PTED组,各30例,以上所有病例进行腰椎间盘穿刺时,均行“C”臂X线机透视定位.手术疗效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术中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PLDD和PTED组病例分别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其优良率分别为90%、9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DD和PTED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选择好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两种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术后康复快,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前者的创伤小,后者创伤稍大,时手术者的操作要求高,但是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及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卧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t=0.371,P=0.524,ODI比较t=0.722,P=0.224;术后,研究组VAS评分及ODI显著优于对照组(t_(VAS评分)=3.284,P=0.021,t_(ODI)=5.131,P=0.0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军勇  张竞予  杨雪梅  刘青柏 《安徽医药》2017,38(10):1319-132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在局麻下行PTED手术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及3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级。结果 术后1周优良率为81.0%,术后3个月为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ODI评分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行椎间盘镜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PTED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与观察组,各35例。参考组予以传统开放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JOA)评分,临床效果,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术后3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对机体损伤,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裴少保  江渟  祁家龙  董洲  刘敏  王燕杰  韩国嵩 《安徽医药》2019,40(11):1240-1242
目的 探讨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穿刺过程中应用偏心导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合肥市滨湖医院36例L4/5或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拟行手术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以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别纳入A组(普通穿刺组)、B组(偏心导杆穿刺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时间、透视次数、术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影像学结果差异。结果 B组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置套管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和影像学改变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偏心导杆穿刺可减少经皮椎间孔镜腰椎手术穿刺时间和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