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HDL-C明显低于观察组,TC、LDL-C、TG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2.00%)明显低于观察组(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BX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明显高于观察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月社区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96例,按门诊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水平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 TC、LDL-C、HDL-C、TG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hsCRP 少于治疗前,NO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更能平稳有效的控制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体内慢性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3.
方草  陈武 《中国药房》2013,(40):3773-377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比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观察Ⅰ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qd;观察Ⅱ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qd;对照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 mg/d,qd。8周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治疗1~3个疗程。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Ⅱ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Ⅰ组及对照组患者(P<0.05),而观察Ⅰ组患者各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Ⅱ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Ⅰ组及对照组患者(P<0.05),而观察Ⅰ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且对剂量有显著依赖性,适当增大剂量,治疗效果优于辛伐他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尿酸(UA)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2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2个月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UA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阿托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具有降低UA作用,其降低UA的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辛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低脂膳食基础上,A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B组服用氟伐他汀20mg,均1次/d,疗程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A组更为显著。结论辛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辛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5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总有效为84.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无严重不良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治疗80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低脂膳食基础上,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B组服用辛伐他汀20 mg,日1次,疗程8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血清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服药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A组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2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TC、TG、LDL-C、HDL-C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A组降脂作用( TC、TG、LDL-C水平下降)较B组明显(P﹤0.05),而治疗8周后降脂作用相当;HDL-C水平升高较慢,至治疗8周后才有明显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起效快,总体降脂作用相当,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天1次,睡前服用。对比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血小板(PLT)水平均降低,肌酸激酶(CK)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C、LDL-C、TG及PLT水平低于对照组,CK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前期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9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效价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10mg/d和洛伐他汀20mg/d,疗程6周。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和效价比。结果: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相比,两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降脂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均较少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降低1%所需费用分别为辛伐他汀3.82元和洛伐他汀4.04元。结论: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均疗效显著且安全,但在效价方面洛伐他汀比辛伐他汀有优势,值得加大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脂各组分对糖尿病并冠心病(CHD)预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并CHD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指标,并对2组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观察组TC、TG、LDL-C、ApoB、LP(a)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各组分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示除ApoA1、HDL-C与其呈负相关,其余指标[TC、TG、LDL-C、Lp(a)、ApoB]均与其呈正相关;观察组各血脂异常中ApoB及LDL-C异常所占比重较大。结论糖尿病并CHD患者脂代谢紊乱明显,血脂各组分与糖尿病并CHD有密切关系,尤其与ApoB及LDL-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可定)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9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为瑞舒伐他汀组,另选择39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瑞舒伐他汀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8周后的血脂水平、hs-CRP水平、肝肾功能和肌酶谱。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亦明显上升(P〈0.01),其中治疗4周后TC水平下降33.5%,TG水平下降16.5%,LDL-C水平下降37.6%,HDL-C水平上升12.6%,hs-CRP水平下降36.3%;治疗8周后瑞舒伐他汀TC、LDL-C和hs-CRP水平仍明显下降,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TG水平稍下降,HDL-C水平稍上升,但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未见瑞舒他汀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调脂效果显著,且有降低血清hs-CR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哲  苗莉  孙晓萌  高霞  王广  徐援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779-1780
目的 观察1周胰岛素泵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2012年该院收治的23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脂谱[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FPG及2hPG、TC、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DL-C、TG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短期内既可稳定控制血糖,也可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效验复方山泽降脂方(SZ)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用脂肪乳剂灌胃造成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以复方山泽降脂方3.5、7、14 g.kg-1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大鼠灌胃28 d后,经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高剂量SZ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和动脉硬化指数(AI)(P〈0.01或P〈0.05),但对HDL-C的影响不大。结论复方山泽降脂方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示其对高脂血症的防治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建立实验理论基础.方法 将本院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给药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均有明显降低,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显治疗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TC、LDL-C、TG水平,安全稳定,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同时连续i.g.给予白藜芦醇(50mg· kg-1·d-1)或空白溶媒30 d,测定大鼠血浆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p-选择蛋白、血栓烷B2 (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ADP诱导的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高脂饲料白藜芦醇组大鼠在连续i.g.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1·d-1)30 d后,大鼠血浆TG、TC、LDL-C含量均下降,分别下降19%、31%、51%,HDL-C含量增加1.33倍;SOD和eNOS活力升高,NO和6-Keto-PGF1α含量增加,MDA、p-选择蛋白、TXB2含量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降低.结论:白藜芦醇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和保护内皮细胞完整,影响NO合成,维持血浆或组织中的TXA2和PGI2平衡及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平衡等多环节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82例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C反应蛋白(CRP)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患者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P<0.05),TC、LDL-C明显降低(P<0.01),伴有HDL-C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郝云玲  吴红玲 《中国医药》2013,(11):1539-1541
目的观察吉非贝齐联合低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原发性混合型高脂血症老年患者(年龄≥65岁)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d,观察组联合服用吉非贝齐300-600mg/d、辛伐他汀10mg/d,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TC、TG、LDL-C、HDL-C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74/75),对照组为92.0%(69/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观察组:(4.6±0.5)、(1.2±0.3)、(2.4±0.6)、(1.5±0.3)mmol/L;对照组:(4.9±0.4)、(1.6±0.3)、(3.0±0.5)、(1.0±0.3)mmol/L]与治疗前[观察组:(7.1±0.6)、(2.3±0.3)、(4.1±0.4)、(0.9±0.4)mmol/L;对照组:(7.0±0.6)、(2.3±0.3)、(4.1±0.4)、(0.9±0.4)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观察组:(132±7)、(83±6)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140±6)、(87±6)mRHg]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156±10)、(97±8)H1111Hg;对照组:(157±8)、(96±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吉非贝齐联合低剂量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老年原发性混合型高脂血症,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并有效改善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