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SSI)以及切口裂开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以及切口裂开患者90例,并进一步探索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预防和治疗对策。结果:年龄、皮下组织厚度、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为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年龄、营养、肥胖、术后咳嗽、糖尿病、SSI是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是二者的共同影响因素,SSI是切口裂开的原因之一。结论:术前评估及充分准备,改善患者全身营养情况,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治疗基础疾病,可预防切口感染;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程度,降低腹压,避免危险因素,术后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预防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裂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1998年1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裂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对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腹部切口裂开多发生于手术后的7~9天或拆线后的1~2天,占腹部手术的0.18%,经重新缝合后有3例死亡,死亡率为1O%。结论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裂开与病人全身因素、切口因素及腹部因素有关。通过术前术后提高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心理护理及降低腹内压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12月经过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裂开的患者3例,对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裂开与患者的体质、手术操作、术后感染及围手术期护理等因素相关。结论针对引起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进行有效防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原因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学东  邵岩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85-186
目的:分析并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处理的相关因素,以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3月~2010年1月中的48例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裂开临床资料与治疗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裂开48例中,及时清创,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采用直针穿10号双线行腹膜外皮外减张缝合法,术后拆除缝合,切口愈合良好,无手术死亡。本组均出院。结论:从患者入院开始就重视对手术前、后危险因素的处理,正确运用缝合技术,可有效地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并进行相应治疗护理,纠正营养不良,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注意缝合技巧均有助于降低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照组234例,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分析其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观察组234例,自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以前期提出的护理对策为依据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与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是否有参观人员等因素有关,和手术类型无较大关系。结论 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而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欣斌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67-86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44例外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有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0.81%,其感染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皮肤准备、围手术期用药等。结论:针对切口感染易感因素,医护人员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防控工作及护理,可有效减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2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伤口裂开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治疗。结果腹部伤口裂开为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治疗方法上采用手术全层缝合。结论纠正营养不良、采用全层减张缝合、注意缝合技巧、合理使用电刀及选择适当切口均将有助于降低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19例腹部切口全层裂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例切口裂开各种发病因素,提出合理预防治疗措施。结果本组15例急诊二次缝合,死亡2例,缝合后一期愈合13例,2例再次裂开。结果伤口裂开与机体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腹压增高、伤口感染等因素直接相关,有术后伤口裂开倾向者应予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9.
陈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31-332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患者腹部再手术后切口再裂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了101例老年危重患者腹部再手术,其中有16例老年危重患者腹部再手术后切口再次裂开,对这1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这段期间内,我院对老年危重患者腹部再手术有101例,其中术后切口再裂开的患者有16例,所占比例是15.8%,对16例患者进行抗感染和再次缝合之后,其中治愈患者有14例,治愈率是87.5%,并且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发生;死亡患者有2例,病死率是12.5%。结论通过对老年危重患者腹部再手术后切口再裂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3月入院治疗的423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较长、手术时间越久、引流、病理类型属于坏疽穿孔性、切口类型属于麦氏切口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尽量保护切口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我科有61例(78侧足)跟骨骨折患者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其中53例男性(67侧足),8例女性(11侧足),年龄21~57岁(平均39岁)。56例(71足)是高处坠落伤,5例(7足)是交通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h~22d,平均9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4足,Ⅲ型31足,Ⅳ型13足。对这些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后处理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0.5~3年,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结果有7例患者(9侧足)发生切口边缘坏死或裂开,占11.5%。经相应治疗,均获得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全身状况、合并的基础疾病、跟骨的解剖特点、手术的时机选择、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2月至2004年1月发生的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病例15例。结果及时清创,减张缝合,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1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重视对手术前、后危险因素的处理,正确运用缝合技术,可有效地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通过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50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手术部位发生切口的感染率、感染因素,并总结护理干预对策和预防方法。结果 500例患者中,共出现手术部位切口感染7例,感染率为1.4%。其发生感染的原因与及手术部位、切口长度、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与放置引流管数量相关联(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因素的正确处理以及有效地护理干预对策,使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率有着明显的下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79例,分为两组,其中术后切口感染者为观察组,共65例,术后切口未感染者为对照组,共41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是否进行切口保护、病理类型、手术时间〈1h比例、病程〉24h比例。结果观察组化脓型和穿孔型比例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h比例低于对照组,病程〉24h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病理类型、手术时间〈1h比例、病程〉24h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未进行切口保护,手术时间长,病程久的急性阑尾炎术后容易感染,减少手术时间,手术时规范操作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徐素彬  杨晓枫 《安徽医药》2012,16(1):122-12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对该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50 例行腹部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另随机抽取50例无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病人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住院时间,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病人在围术期给予综合降糖治疗和正确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其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症发生、住院时间与无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能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6.
李晓萍 《安徽医药》2012,16(1):125-126
目的探讨恶性腹腔患者穿刺后预防液体外渗的方法。方法将45例恶性腹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纱布组与术后宁加橡胶塞组),比较两种方法对恶性腹腔穿刺后液体外渗的预防效果。结果术后宁加橡胶塞组预防液体外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纱布组(92.6%vs 35.7%,P<0.01)。结论橡胶塞加术后宁法在预防恶性腹腔穿刺后液体外渗效果更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5例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80%,并发症20%,包括尿瘘6例,切口感染3例,尿道狭窄1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预防切口感染,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锴  未德成 《安徽医药》2016,37(2):181-183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经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15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腹腔镜手术,76例行经腹横纹切口手术,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术后感染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经腹横纹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的分析普外科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腹部术后129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普外科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62%(129/947),以腹部切口感染率最高,达58.14%(75/129);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式、术前营养状况、是否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等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Q05)。结论影响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预防是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降低院内感染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减少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