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且患者病情重、发展快、致死率高,尤其创伤早期患者的代谢率升高,能量消耗增加,呈现明显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状态,因此营养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医师及营养师均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只要患者胃肠道有功能时,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  相似文献   

2.
樊爱华  陈永汉  田耀辉 《河北医药》2012,34(7):1108-1109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此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组织修复,肌肉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临床上常规鼻胃管在危重患者尤其是脑功能障碍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紊乱,胃内容物易发生反流而引起误吸,从而引发严重肺部感染,不利于肠内营养的实施和预后.因此,加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疾病早日康复甚为重要.为了解肠内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的影响,将我院3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鼻胃管减压并鼻肠管营养支持中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胃肠道肿瘤患者大多术前营养状况较差,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禁食时间较长,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因此,针对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我们对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普外科9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及传统处理组,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及生化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营养状况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和可以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颅脑病变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鼻胃管给予25例病人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临床营养表现和测定三头肌皮皱、血浆白蛋白、淋巴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作比较。结果 高营养支持组的临床营养表现和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保持胃肠道功能,减少并发症,为疾病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背景和目的对于胃肠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是优于传统处理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但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仍然限制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因此,针对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可耐受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患者住院时间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我们对自己科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24h内进行空肠营养支持的患者(EEN组),观察临床表现和住院时间,并与同期术后进行传统处理的74例患者(TM组)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和可以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肠内营养(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已由8∶2转变为2∶8[1]。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PN)相比,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况,能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费用低,使用和监护简便,并发症较少且易处理。从长远讲,对患者的胃肠功能的恢复也有肠外营养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只要患者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就应该选择肠内营养。目前提倡肠内早期营养。有研究证实: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明显降低严重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6]。1肠内营养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加深,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在国际上已被普遍使用,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且有大量的资料证明,肠道在应激反应和危重疾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1肠内营养剂的适应证由于EN用于临床的时间比较晚,所以临床适应证尚不规范,目前以下几种情况得以公认:(1)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术后支持治疗;(2)严重的创伤、烧伤等高分解代谢的患者;(3)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4)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5)老年营养不良、畏食症;(6)中风…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来,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加深,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治疗在国际上已被普遍使用,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以此为契机,肠内营养的护理概念与方法、理论与技术也有了较深的认识和发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食道癌、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15例食道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分别采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并注意滴注速度,保持管道通畅及预防并发症发生,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同时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张师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91-1491
营养支持是近代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由于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特点,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维护,操作简便、经济、有效,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老年胃手术患者因各种原因常合并有各种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在外科老年胃病患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选择胃手术后的老年胃病患者,应用“能全力”经鼻饲管术后第一日即开始肠内营养支持,以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等情况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蔡卫红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45-1246
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深入,胃肠内营养(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危重患者营养支持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现选择我科自2013年08月一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重症脑卒中昏迷患者及时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保持和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所获得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期Hb、ALB、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经不同途径实施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体内Hb、ALB、Ig A、IgG、Ig M水平均较手术后3 d显著改善,且肠内营养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显著缩短,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机体营养及免疫状态,促进术后胃肠功能蠕动,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胃肠道手术后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及使用技巧。方法对临床50例糖尿病胃肠道手术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的观察研究,监测血糖水平,比较营养指标、病人耐受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病人血糖控制良好,营养指标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结论糖尿病人胃肠道手术后完全可以耐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显著地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加快病人恢复,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梦虹  付月强  张恩龙 《河北医药》2008,30(7):1067-1067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营养支持对其顺利康复至关重要,适当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代谢状况和免疫功能,我院近几年对40例胃肠道患者行空肠置管造瘘早期行肠内营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静  李玮  梁伟庆 《肿瘤药学》2013,(4):306-308
目的总结高龄胃癌手术后胃瘫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5月收治的1例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龄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给予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液的类型、调节肠内营养液的浓度、速度、输注时的体位变化等护理。结果经综合治疗和积极营养支持20天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肠内营养液安全、可靠、价廉,且有利于维持内环境及水电解质的平衡,合理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合理恰当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纠正营养不良,防止细胞代谢紊乱,维护器官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进而改善病死率。依照营养支持相关指南的要求,评估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目标和机体耐受状况,给予合适的营养,相关问题涉及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恰当的时机、营养素种  相似文献   

17.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是ICU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选择营养支持途径、选择何种营养制剂已成为目前临床营养研究的焦点.肠内营养支持由于具有符合生理性、保护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细菌移位、降低高分解代谢、避免器官衰竭和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但应用不当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腹胀、腹泻、呕吐和误吸等,尤其腹泻的发生率高,在危重患者中可达68 %[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如百普力、安素等均不含膳食纤维,使用过程会发生腹泻、便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4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高蛋白组和标准组,每组22例,高蛋白组以瑞高作为肠内营养制剂,标准组以瑞素作为肠内营养制剂,全部患者均于发病早期(5天内)开始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时间不少于2周,测定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第1周、第2周多项营养指标,并监测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第2周,高蛋白组ALB及Hb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第1周及第2周,高蛋白组TC、TG、LDH明显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均被纠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蛋白营养制剂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胃肠道手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24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 h即输注氨基酸,随后应用蛋白;肠外营养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及营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TPN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安全、可行,是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20.
巫晓莉  赵孝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2028-2028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补充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创伤后2~3天内开始行肠内营养,可减少肠道细菌群易位,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肯定疗效。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更有意义。对于需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支持[1~2]的观点已成为共识。现将我科126例行食管癌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