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在西药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对照组40例,用西药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康江晖  曾弢 《医药导报》2006,25(12):1293-1293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菌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胆囊炎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使用抗菌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7%,8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菌药治疗急性胆囊炎,作用强,起效快,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的常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可以明显增强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在盐酸纳洛酮基础上加清开灵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意识清醒、症状消失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盐酸纳洛酮加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具有迅速恢复患者意识、解除呼吸抑制、明显缩短昏睡时间、缓解酒精中毒的功效,优于常规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2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9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2组治疗2、4周后血肿明显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血肿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促进血肿吸收作用明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昕  刘锦森 《中国药房》2011,(8):701-702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热、鼻塞、咳嗽、头痛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脱水、降颅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进行西药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西药常规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抗感染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以活血化瘀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星 《中国实用医药》2014,(36):151-152
目的:探讨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现象,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急性安眠药中毒的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安定中毒常规治疗,包括输液、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吸氧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0.5μg/k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 mg/kg清开灵注射液滴注,q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两组患者意识、呼吸及各种反射,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意识清醒时间,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意识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04±2.35)h、(4.56±1.58)d,对照组分别为(7.56±2.85)h、(6.87±2.05)d,观察组意识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两药协同,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0例,占总数的66.67%,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4例,占总数的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显效13例,占总数的43.33%,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1例,占总数的36.67%,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2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功能训练结合针灸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房常规对症治疗与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MAS评分、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及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卒中单元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I),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BI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876、10.3567,均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48,P〈0.01)。结论采用卒中单元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价值。方法: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针灸结合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各29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CT测量血肿评价血肿吸收情况,同时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症候的改变,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头晕、呕吐、言语謇涩、口角歪斜、吞咽困难、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异常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血肿吸收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药和针灸结合治疗对于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肖衍虎  康伟  郭莉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22-123,126
目的 评价早期针灸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给予功能训练;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为(22.5±3.4)分,对照组为(28.1±6.2)分,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为(77.9±6.7)分,对照组为(70.3±3.2)分,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灸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研究早期针灸治疗配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相关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治疗时间共1个月,治疗结束时及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进行生存质量(SS-QOL)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SS-QOL评分各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t=6.009、7.126,观察组t=6.140、7.092,均P<0.05);观察组SS-QOL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5.448、7.036,均P<0.05).结论 早期针灸治疗配合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