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表竭的临床治疗及相关分析。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分类、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治愈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尽快去除病因,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和诱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收治的232例首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年龄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患者主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但是老年组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心肌病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诱因为肺部感染、严重心肌缺血及劳累,中青年组劳累因素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肺部感染及严重心肌缺血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急性左心衰竭病因以防治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中青年还应重视心肌病;肺部感染、严重心肌缺血及劳累是其主要诱因,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3.
李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09-110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老年组为49例,青年组为38例;老年组主要病因为感染、心力衰竭、药物及恶性肿瘤等;青年组病因主要为,泌尿系结石,肾病综合征,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等。结论老年组和青年组病因构成不同,预后与其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老年组治疗效果差,病死率比青年组高,重在早期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6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UN、Scr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3.5%)和对照组(7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能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层次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动态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但未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CRF患者6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0~44岁)15例、中年组(45~59岁)27例、老年组(≥60岁)23例,分别于首次透析前及透析治疗1、3个月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mL,同时选择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体检当日采集静脉血5 mL,分别监测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动态变化,并检查肾功能。结果 1透析前,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T细胞亚群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1个月后,各组CD3~+、CD4~+均上升,以青年组上升幅度最高,与中年组、老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透析前,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Treg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CD4~+CD127-Treg/CD4~+T、CD4~+CD25~+CD127-Treg/CD4~+T细胞均降低(P<0.05);透析后,各组CD4~+CD127-Treg/CD4~+T、CD4~+CD25~+CD127-Treg/CD4~+T细胞均有所上升,以青年组上升幅度最大,与中年组、老年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5);透析后,各组BUN、Cr、WBC指标均降低,青年组BUN、Cr、WBC降低幅度均高于中年组与老年组(P<0.05);中年组透析1个月后BUN、Cr、WBC降低幅度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 CRF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液透析可改善其T细胞免疫,青年、中年、老年CRF患者中,以青年组血液透析后免疫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的不同模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将6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透析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每组34例,血液透析组采用血液透析模式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透析前后的肾功能指标、电解质和pH的异常情况。结果 (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ARF严重程度、透析疗程、肌酐、尿量、尿素氮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液透析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53%,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5>0.05);(3)两组透析前的电解质和pH的异常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后,两组的电解质和pH的异常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连续性血液净化组电解质和pH的异常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因素,性别、透析方法等变量与尿素氮和肌酐无统计学关联;(5)连续性血液净化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低于血液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较好,均能有效地清除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肌酐、尿素氮,连续性血液净化较血液透析更有效地纠正电解质和pH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陆兆炯 《河北医药》2013,35(15):2292-2294
目的探讨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分型,分析其预后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的青年结直肠癌患者48例,随机选取同期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48例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结果青年组以腹痛(52.1%)、大便习惯改变(47.9%)相对多见,青年患者多因大便习惯改变就诊(P<0.05)。青年组患者易误诊为肠功能紊乱、消化道溃疡、痔疮等疾病,误诊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肿瘤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肿瘤细胞组织学分型和Dukes分期均较老年组差(P<0.05)。青年组手术根治率和3年存活率均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青年结直肠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误诊率较高,肿瘤细胞分化低,恶性程度高,应及时就诊,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组不同年龄痛风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其临床特点以便于临床的诊疗及预后的判断。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20年6月扬中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痛风患者205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1例(≤44岁)、中年组67例(45~64岁)及老年组87例(≥65岁),分别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老年组男性痛风患者所占比例(80.46%)低于中年组(97.01%)和青年组(98.04%),老年组女性痛风患者所占比例(19.54%)高于中年组(2.99%)和青年组(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血压病合并率(85.06%)、慢性肾脏病合并率(35.63%)及脑梗死合并率(13.79%)高于中年组(58.21%、19.40%、2.99%)及青年组(29.41%、7.84%、0),中年组糖尿病合并率(14.93%)高于青年组(3.92%),老年组冠心病合并率(12.64%)高于青年组(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血尿素氮[(7.71±3.20)mmol/L]、血肌酐[(111.14±43.08)u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4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1岁)和青年组(≤60岁),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等。结果老年组患者为35例,青年组59例;老年组与青年组病因构成不同,老年组肾前性和肾后性比例高于青年组,而肾性比例低于青年组;老年组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和恶性肿瘤,青年组为药物和血容量不足;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比例高;老年组治疗效果较差。结论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青年患者病因构成不同,老年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比例高、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障碍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根据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评分标准、胃镜检查确定食管炎及分级(洛杉矶分类标准)及GERD相关症状将GERD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统计两组患者食管症状、并发症及食管外症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者内镜下食管炎分级,并进行比较;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计算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结果老年GERD组反流、烧心、胸骨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GERD组厌食、吞咽困难、消瘦、呕血或黑粪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GERD患者组食管外症状,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牙龈炎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SDS、SAS评分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抑郁、焦虑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GERD患者症状多不典型,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高,食管炎程度较重,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杨爱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228-3230
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血液透析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B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应用APACHE-II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肌酐( Cr)、尿素氮(BUN)、APACHE-II评分以及尿量达600 mL以上持续时间。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5.7%,显著高于B组的54.3%(χ2=11.321,P<0.05);A组Cr、BUN分别为(198.1±20.5)μmol/L、(20.3±2.6)mmol/L,均显著低于B组的(283.3±19.3)μmol/L、(28.3±1.5)mmol/L;A组尿量达600 mL以上持续时间为(12.1±0.7)d,显著低于B组的(18.3±2.1)d;A组APACHE-II评分为(14.1±2.1)分,显著低于B组的(17.5±1.9)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23、11.321、10.983、9.985,均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B组的17.1%(χ2=12.174,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有优势,但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测定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转为慢性肾衰率、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SCr、BUN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转为慢性肾衰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0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肌酐清除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0.15±3.23)天和(7.32±2.1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但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的难度增大,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留意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并合理控制药物用量,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应立即停药,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比较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O%(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比较均显著改善,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3±4.6)d,对照组为(24.5±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刘会永  李彦 《安徽医药》2014,(6):1086-108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该院门诊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B级及以上食管炎、食管外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卧位食管pH<4时间、立位食管pH<4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老年组在活力、总体健康2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食管酸暴露时间逐渐延长,中重度食管炎和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逐渐增加,患者生活质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77%(21/26),明显高于对照组53.84%(1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l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循证式督导法在老年肾衰终末期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源于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肾衰终末期血透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按循证式督导法给予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失衡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透析低血压、深静脉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1%,高于对照组的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失衡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透析低血压、深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8.8%、2.9%、5.9%、2.9%)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式督导法在老年肾衰终末期血透患者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血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临床药师干预下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疗效差别,探讨药学监护工作对万古霉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监护室102例MRSA肺炎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均使用万古霉素,随机分为两组,监护组有临床药师提供药学监护,对照组无临床药师参与。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监护组与对照组万古霉素初始稳态浓度达到治疗窗率分别为70.0%和45.8%;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4.1%和56.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和20.8%。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监护组54例患者平均肌酐清除率为(80.7±10.1)ml·min-1,高于对照组的(68.4±12.7)ml·min-1(P〈0.05);监护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42 302.2±2 465.4)元,药品总费用为(18 105.3±1 416.5)元,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6 801.8±2 542.1)元和(22 886.1±1 446.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患者给药方案的制定实施药学监护,能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改善预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减少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运用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24例,结果治愈22例(治愈率91.67%)。总结了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ARF的主要措施,对ARF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性,充分的透析治疗,可以减轻ARF引起的并发症,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并能预防其他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尤其对ARF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者,早期充分地透析,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