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133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监测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咯列酮和常规治疗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尿酸的作用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降低血尿酸作用高于吡咯列酮组和胰岛素组。结论:胰岛素组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无痛风的患者,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2.
殷雪芹 《海峡药学》2016,(2):107-108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常规指导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对照组仅口服吡格列酮片,联合组采用金芪降糖片+吡格列酮片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指标(FPG、2hPG及HbA1c)和胰岛素指标(FINS、2hINS、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尿酸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5名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每组25人,监测、分析3种药物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MAU)、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吡格列酮组试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尿酸、MAU、BUN、Cr、TC和TG均较试验前下降(P〈0.05)。瑞格列奈组试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较试验前显著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试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TC、TG和MAU较试验前下降(P〈0.05)。瑞格列奈组试验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显著高于瑞格列奈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吡格列酮组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比二甲双胍组显著(P〈0.05)。结论瑞格列奈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改善肾功能。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同时伴有肾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时,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晋红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09-811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窦念涛 《安徽医药》2008,12(8):742-74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使用用磺酰脲类及双胍类药物治疗3个以上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随访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和谷丙转氨酶(GPT)等变化。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GPT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不良反应为下肢浮肿,发生率为2.8%,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因脂肪肝所致的GPT增高有降低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王丽红 《黑龙江医药》2010,23(4):623-623
盐酸吡格列酮(下称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IS),降低血糖。为观察其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对90例T2DM患者分别进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及两者联合应用为期半年的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胰岛素和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例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外的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而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倒)单用胰岛素,治疗组(28例)予胰岛素+吡格列酮,疗程均为12周。在开始和结束时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甘油三酯。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HbA1c水平则较低(P〈0.01),甘油三酯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体重较治疗前均增加,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T2DM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吡格列酮,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在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天津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近半年内收治的T2MD患者100例,按照用药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针对性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针对性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糖控制.HT5"H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82.0%),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T2DM,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T2DM患者,其中50例仅予吡格列酮治疗为对照组,另50例予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两组的有效性和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 PG、Hb 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2h PG、Hb 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T2D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对预后影响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50例T2DM患者,将高尿酸血症者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率33.33%,与血肌酐、血脂代谢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高。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对T2DM高尿酸血症者在降压、调脂、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同时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吡格列酮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芪降糖片。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使用金芪降糖片与吡格列酮片联合口服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理想药物联合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朱晓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49-195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对照组联合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吡格列酮组每天加服吡格列酮15 mg治疗12周,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RP、TNF-α水平,评估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IR)变化.结果: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著下降(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吡格列酮组治疗后FPG、2hPG、HbAlc、IR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T2DM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等一般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0.5 g/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剂量为15 mg/次,每日1次。两组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浓度经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可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肥胖T2DM患者,在口服吡格列酮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加用艾塞那肽,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肽(C-P)、体重指数(BMI)等变化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H0MA-R),胰岛β细胞功能(H0MA-β)。结果治疗后BMI、FPG、2hPG、HbA1C、HoMA-IR、TC、TG均下降;C-P,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可显著改善肥胖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诊T2DM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饮食干预及适量运动基础上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则明显上升(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各指标改善均更为明显(P<0.05);经12周的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能更明显改善T2DM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每天在应用厄贝沙坦胶囊150mg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15mg;对照组每天在应用厄贝沙坦胶囊150mg基础上给予其他降糖药控制血糖。均持续观察治疗12周以上,监测血压。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周期控制血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良好降压药。  相似文献   

17.
曾文谊  孙晓玲 《今日药学》2009,19(10):41-42,4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吡格列酮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lc、UAER、Homa—IR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FBG、HbAlc、UAER、Homa—I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有效调控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维格列汀组(16例)和吡格列酮组(16例),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1.0 g/d基础治疗,维格列汀组予以维格列汀90 mg/d治疗;吡格列酮组予以吡格列酮9 mg/d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吡格列酮组比较,维格列汀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在血糖控制、炎症因子改善方面优于吡格列酮,可能成为胰岛素抵抗治疗的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阮丹丹  林勇  王寅 《中国医药》2022,(3):407-410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就诊的107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格列净联合吡格...  相似文献   

20.
叶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281-28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原因、预后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并发高尿酸血症患者为观察组,以无高尿酸血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病程、血糖水平、肾功能、脂代谢、合并症、再次住院、死亡等情况。结果160例T2DM中高尿酸血症者58例,发生率36.3%(58/160),对照组102例,两组间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脂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观察组死亡率高、住院次数多、住院总时间长(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T2DM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血糖水平、病程、年龄无关,与脂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有关,监测血尿酸水平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