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饶向东 《临床荟萃》2011,26(21):1883-1884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壁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断所致的肠壁缺血性改变。易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或黏液血便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本病在临床上少见,早期不易被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IC的发病率日逐增高Ⅲ。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确诊的32例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经结肠镜和病理确诊的2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结果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75%),男女差别不大,多数伴有动脉硬化的基础疾病(80%).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等,内镜表现主要为黏膜高度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溃疡。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26例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结果 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80.8%),22例(84.6%)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76.9%),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48h内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缺血性肠炎(IC)5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36例,年龄52~84(平均68.2)岁。入院时情况:发病1 d入院15例,1~3 d入院30例,3d以上11例。本组均以急性起病,以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诉入院。伴发热12例,伴腹膜炎15例,血性腹水10例。合并症:高血压51例,冠心病49例,有心肌梗死病史9例,房颤8例,脑血管病史19例,高脂血症23例,糖尿病20例,腹部手术史5例,腹部外伤史1例,习惯性便秘17例。1.2检查方法本组入院前均做大便R t OB、血R t、肝胆胰B超胸腹联合透、心电图。入院后高度怀疑IC者均须大便培养除外…  相似文献   

5.
11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以腹痛、便血为主要表现,内镜检查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改变,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老年人出现腹痛、便血者,应考虑到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黄敏  许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30-4031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和内镜下的特点,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收集分析2005-01-2010-12本院42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肠病病例资料.结果 患者42例,男∶女为1∶2.62,50岁以上占90.5%;临床上多以腹痛、腹泻、血便为首发表现.结肠镜检查,其中一过型40例,狭窄型2例,无坏死型者.病理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病变部位主要于左半结肠.结论 缺血性肠炎早期行内镜检查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并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结肠炎23例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院1998-2006年缺血性结肠炎23例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3-89(平均63)岁。其中〉50岁19例。  相似文献   

8.
王云  王毅  莫乐君 《新医学》2006,37(2):100-10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以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0岁以上占85%,女性多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55%).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及便血.内镜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病变处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一过型18例、狭窄型1例、坏疽型1例.20例患者均予禁食、补液,分别使用右旋糖酐40、丹参、依前列醇等扩张血管,抗菌药(喹诺酮类等)抗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一过型及狭窄型中18例预后良好;另1例一过型经内科治疗无效而行手术,发现并发肿瘤,后自动出院;1例坏疽型患者死亡.结论: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及便血,结肠镜检查病变处与正常黏膜界限清,一过型及狭窄型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必要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易患因素、体征、结肠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87.3%(55/63);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下腹痛以及便血;易患因素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人群;内镜分型均为非坏疽性,未发现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内镜下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较明显,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红斑,点状糜烂及浅溃疡,多呈纵行或不规则形.2周后59例复查结肠镜患者病变54例(91.5%)痊愈;5例(5/59,8.5%)患者病变明显减轻,有黏膜红斑,轻度充血、水肿;2例(3.1%)出现肠腔局部狭窄4例肠镜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症状缓解,未复查肠镜;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收集、分析2003年1月—2008年5月经临床和结肠镜确诊的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出现腹痛后10d内行全结肠镜检查,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经临床和结肠镜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者3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43~8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者31例,狭窄型4例,坏疽型1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早期结肠镜检查结合临床特点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3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及内镜表现。结果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78.3%),女性多见(男∶女为1.0∶1.6),且多数(87%)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12例60岁以上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结肠镜下表现、病理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并进行总结。结果 12例患者治愈率100%,病变好发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主要症状为腹痛后血便,大多数病例伴有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诊断该病的要点是对临床表现做综合分析,并排除与之相鉴别的疾病,早期结肠镜检查至关重要,及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结肠炎(1C)是指肠系膜血管狭窄、闭塞、低血压所致的结肠壁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肠炎症性病变。该病在临床并不少见,在国外其发病率平均占急诊入院患者1~3/1000,如何早期识别和诊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3年6月消化科收治的47例I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与内镜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结肠局部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多见于老年人的肠道缺血性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临床相对少见,重者可导致死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此病有增多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就我院2003-01/2007—10确诊的49例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平均年龄58.8岁;临床主要表现腹痛、便血及腹泻等;病变累及左半结肠27例(75.0%),未见累及直肠、升结肠和回盲部,也无全结肠受累。结肠镜下1例误诊为克罗恩病,2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误诊为结肠癌;结肠镜确诊32例,确诊率为88.9%。根据Marston分型,一过型31例(86.1%),狭窄型5例(13.9%),无坏疽型。病理检查特征性改变为肠壁内微小血管闭塞、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素血栓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等。经治疗均临床痊愈。其中19例在治疗后2周~2个月复查结肠镜,8例在原病变部位有轻度糜烂、血管纹理模糊或浅小溃疡,11例内镜下黏膜"正常"。结论缺血性肠炎有其特殊的临床、内镜表现以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colitis,IC)系结肠局限性缺血性病变 ,国内报道较少。随着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率日益增加 ,以及医技检查技术的进展 ,IC发现率增多。但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病情轻重差异很大 ,误诊率较高。我们总结了近年诊断明确的 2 6例IC ,结合临床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9年 8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经临床、钡灌肠、电子结肠镜、病理组织学确诊的IC 2 6例 ,其中男 10例 ,女 16例 ;年龄 4 878岁 ,平均 6 3 2岁。病程 3小时 4个月。其中 2 4例伴随下列疾病的一项或几项 :冠心病 16例 ,高脂血症 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要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病机制.结果:本组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便秘或结肠病变等基础疾病,均表现为腹痛、便血.肠镜检查示:病变肠段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伴散在出血点、红斑或浅表糜烂,部分节段可见浅小溃疡,明确诊断为一过型缺血性结肠炎6例,狭窄型缺血性结肠炎2例.予卧床、禁食、补充血容量、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抗感染、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8例均治愈.结论:本病以左半结肠为好发部位,对出现腹痛、便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便秘或结肠病变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及时行肠镜检查,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缺血性结肠炎是指由于闭塞性/非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结肠缺血损伤。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漏诊率较高。作者回顾分析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确诊的37例缺血性结肠炎老年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2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病理结果.结果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85.7%),男女发病率相当(11:10),绝大多数(85.7%)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和便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90.5%).内镜表现主要为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一过型最多(95.2%).病理改变无特异性.大多预后良好.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尽早做结肠镜检查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与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探讨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对IC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IC患者,均在入院后72 h内行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年龄>50岁36例(85.71%),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内镜检查结果显示一过型IC 36例(病变呈纵行溃疡者16例,病变呈环形侵及肠腔全周者10例,病变呈散在点状红斑者6例),内镜特点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并可见溃疡,痛变处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狭窄型IC 6例,内镜特点为肠腔明显狭窄、全壁增厚及结肠袋消失.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IC病理特征为黏膜活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固有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出血及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及巨噬细胞内有舍铁血黄素沉积.结论:中老年人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内镜结合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