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状态对各种抗凝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抗凝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暴露增加,肾脏清除率降低和半衰期延长,从而导致抗凝效果增强,出血风险增加。临床上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抗凝药物应当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使用剂量,进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是过去半个世纪证实抗凝疗效确切、安全、价格便宜的口服抗凝药,在心脑血管血栓疾病的防治中地位相当重要。但由于其治疗窗比较窄,个体差异大,起效缓慢、药物相互作用常见,需频繁监测凝血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影响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1]。新型口服抗凝药( NO_ACs)克服了华法林的上述缺点,以其剂量固定,出血风险更低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小的优势而更受医师及患者的青睐。达比加群酯即为其中一种,但同其他同类 NOACs 一样亦存在如下弊端:(1)半衰期短,对药物依从性要求高;(2)存在部分药物相互作用;(3)暂未发现特异性拮抗剂。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达比加群酯80%从肾脏排泄,对特殊人群使用应如何调整剂量有待于进一步评价。故临床药师有必要了解该药物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从而配合医师保障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有效。笔者以临床药师角度对达比加群酯的用药教育进行阐述,以期保证达比加群酯的安全、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胸痛为主。本文对1例冠心病心绞痛PCI术后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随着抗凝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使用越来越多,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时通常采用多种抗凝药物联合使用。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合理正确地使用药物,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袁冬冬  向倩  周颖 《中国药房》2014,(2):180-18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血管外科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根据该患者HAS-BLED评分为1分,为出血低危患者,且无使用华法林禁忌证,确定使用华法林抗凝;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确定在2.03.0之间,以2.5为宜。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抗凝强度,提高其长期抗凝治疗和INR监测的依从性,使患者注意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结论:抗凝药物个体化方案的参与制订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析可能影响抗凝治疗的因素,探讨临床药师在抗凝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38例,对抗凝药物选择、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功能监测频率、合并用药、基础疾病、出血并发症、用药教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我院CHA2DS2-VASc评分在2分及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规范抗凝覆盖率48.8%,年龄和合并冠心病会影响临床抗凝药物选择,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对患者抗凝治疗接受度影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PT/INR在目标值范围内的患者仅占38.15%(29/76),TTRs平均值为49.57%±3.68%。年龄、性别、华法林初始剂量、出血风险、合并用药等不影响INR达标情况,合并疾病中仅消化道疾病对INR达标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7),住院期间患者凝血功能监测频率也影响患者INR达标率(p=0.038)。结论 目前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规范抗凝覆盖率仍较低,临床药师可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开展患者抗凝药物用药教育,积极参与到抗凝管理中,提高抗凝期间凝血功能监测频率,提高抗凝达标率,促进卒中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浙江省12家医院肿瘤患者抗凝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其用药特点和趋势。方法 对2015-2018年浙江省12家医院肿瘤患者使用的抗凝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排序比(B/A)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8年肿瘤患者抗凝药物的用药总金额呈上升趋势,2018年比2015年上涨2倍左右;其中肝素类抗凝药的DDDs和DDC排名较前,肝素钠类B/A大于或接近于1,肝素钙类B/A小于1;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片、阿哌沙班片和达比加群酯胶囊的DDDs逐年上涨,但排名仍较后,且DDC较高,B/A接近于1;纤溶药的DDDs轻微上升,但DDC较为稳定,B/A小于1;华法林的DDDs稳定,DDC低廉,B/A大于1。结论 2015-2018年浙江省12家医院肿瘤患者抗凝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基本无滥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药教育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3例NS患者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预防性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临床药师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疗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监测频率、用药依从性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抗凝达标率分别为19.4%和6.7%,出院后平均INR监测频率分别为(20.7±8.4)d和(32.5±3.5)d,对照组患者用药不依从情况较治疗组显著增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NS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可提高抗凝效果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对于提升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应用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华法林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抗凝率高于对照组,抗凝不足率、抗凝过度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对照组为18.42%(7/38),P<0.05。结论:在华法林抗凝治疗期间通过临床药师用药指导,可以提升抗凝效果并确保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华法林是临床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长效抗凝剂,适用于需要长期持续抗凝患者,如防治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等,然而华法林用药剂量与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其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现对华法林用药合理性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1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合理用药的定义是:“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求,药物剂量符合他们的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不仅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而且要使其经济、方便,患者冒较小风险,获得最大效益和最小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药物治疗和监护。收集患者病史信息,查阅国内外文献,协助医生评估该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探讨患者抗凝治疗的时机、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和疗程,给与用药建议并持续监护患者情况。在随访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改善了患者预后,提升用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现况,评价抗凝药物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368例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抗凝药物在预防静脉血栓中的用药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19例(32.34%)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其中,58例(48.74%)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用药评价结果显示,不合理用药的患者43例(74.14%),其中主要为用药疗程不合适(72.09%),其他依次为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剂量不符(20.93%)、未出现用药适应证就给患者使用了抗凝药物(4.65%)、联合用药不恰当(2.33%),服用抗凝药物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抗凝药物患者(P 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对静脉血栓栓塞进行预防患者较少,且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上治疗静脉血栓栓塞高危的妇科肿瘤患者时,应积极的采取预防性的抗凝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用药种类和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利巴韦林和炎琥宁联合用药方案使用率最高,其次是抗病菌药物和抗菌素药物联用方案、静脉滴注用药方案、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联用方案。结论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选择治疗药物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年龄来选择药物种类和联用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做好药学监护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华法林临床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探讨临床药师应发挥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应利用药学知识并结合药学服务实践,对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用药监护,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认知程度和用药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避免出血等风险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贇  王忠壮  许丽雯  沈洁  张明 《上海医药》2014,(7):13-15,28
目的:通过分析1例接受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用药过程,研讨用药合理性。方法:病例讨论。结果:发现抗菌药物选择存在不合理现象;抗凝、活血药物使用品种过多;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不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治疗过程中安全、合理地用药十分重要,在联合使用中、西药物时应考虑到药物相互作用,必要时请临床药师事先介入,参与制定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在某三级骨专科医院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检索某院PASS系统,收集2018年1~10月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医嘱信息及数据,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等对其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301例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290例预防应用抗凝药物,其中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未预防应用抗凝药物的1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DVT,DVT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4份病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用药合理率为60.7%。主要不合理原因有给药时机不适宜(55.5%)、用药疗程不适宜(25.0%)、用法用量不当(14.8%)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结论:某三级骨专科医院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比例较高,但合理率较低。临床医师应规范诊疗行为,严格把握预防给药时机和疗程,重视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推荐的药物品种选择和用法用量,确保药物使用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周葵  赵强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230-231
各种疾病都需要正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药师在药疗过程中起到保证供应,保证质量,保证合理用药,保证患者按医生处方要求用药的责任.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只有理解和掌握药品正确的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注意事项、储存方法等内容,药物治疗过程中才能得到患者和其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最大限度地防止患者出现用药错误,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因此,药师在熟练掌握药物调剂知识的同时,做好发药交待是调剂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7,(5):688-690
目的探讨出现导管相关感染伴上肢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抗凝及抗感染治疗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从初始及后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和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合理性。结果该患者PICC相关血栓和感染的治疗基本合理,但利伐沙班用于PICC相关血栓的抗凝治疗循证药学证据不足。结论 PICC相关感染伴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抗凝和抗感染治疗是必要的。但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影响,并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患者存在的多重用药风险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本院多重用药管理门诊的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以Beers标准2019版为依据,对老年患者多重用药风险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31例老年患者,其平均为(80.77±8.61)岁,平均用药种数(7.86±2.71)种,其中99例(42.9%)发生了至少1项用药风险,共涉及147例次。存在用药风险的药物主要为苯二氮■类、质子泵抑制剂及阿司匹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就诊时告知医师目前使用的所有药物(OR=0.516,95%CI 0.285~0.936)是老年患者用药风险的“保护性因素”,年龄(OR=2.147,95%CI 1.204~3.830)、合并用药种数(OR=2.095,95%CI 1.094~4.013)是用药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多重用药风险发生率较高,高龄及合并用药种数≥10种是发生用药风险的危险人群,沟通不足是用药风险的危险因素,应识别高危人群,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降低用药风险,提高其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尹茜  曹立 《医药导报》2022,(3):406-409
目的 分析总结1例多系统疾病老年危重患者在老年人急性期照护(ACE)单元多学科团队照护下的住院经过,为多重用药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用药选择的权衡和决策,探讨多重用药中地高辛中毒、华法林的药物相互作用、心房颤动的控制、抗凝治疗与出血风险的矛盾等治疗难题.结果 患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