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治疗的患者100名,其中50名患者在常规慢阻肺治疗基础之上,采用早期规律性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50名患者接受常规慢阻肺联合抗感染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早期规律性综合疗法可有效的提高老年慢阻肺和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48例住院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辅助检查均不典型,且合并症、并发症多,漏诊、误诊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COPD和肺结核都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经济的发展,COPD 的发病率不降反升,肺结核亦有复燃的趋势。近些年医学界发现COPD和肺结核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可能是由于在发病年龄、性别、幼年肺病史、粉尘接触等高危因素,以及发病机制上有重叠情况存在,以致两病同时存在时相互促进而加速病情进展,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但是,由于此类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不典型、痰菌培养阳性率低,给其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临床上需加强对COPD合并肺结核的警惕性,找到它们的共同高危因素,为明确其发病机制及进一步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诊断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20例肺结核患者(COPD组与非COP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非COPD组相比,COPD组在症状、客观检查方面存在差异,肺部影像学检查能提高COPD伴肺结核诊断率,伴COPD并不影响肺结核疗效.结论 COPD合并肺结核其诊断并无特异性方法,肺部影像学检查阳性率最高.如早期诊断,合理的综合治疗,则COPD并不影响肺结核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例老年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X线和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高热(57.1%),X线双肺均有广泛病变,抗酸杆菌阳性率57.1%,PPD试验阳性率28.6%。结论老年COPD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不典型,肺部病灶广泛,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PPD试验阳性率较低,死亡率较高,应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机械通气死亡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监护病房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89例重症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得出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89例病人入选,死亡68例。死亡组的多耐药结核菌感染,APACHEⅡ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项指标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耐多药结核菌感染,APACHE评分〉25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低蛋白血症。结论重症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有较高的死亡率,较多因素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21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市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近2年收治的210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规则治疗、合理护理后大部分治愈或好转。结论 COPD合并肺结核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容易掩盖结核病状,导致误诊率增高。此类人群免疫功能普遍低下,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TBAB)阳性率不高,多途径痰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且病程较长,临床上需引起高度重视,要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检查在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2例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痰涂片查抗酸杆菌结果,以及经支气管镜取支气管分泌物刷检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查抗酸杆菌、活检病理等检查结果,观察支气管镜检查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经支气管镜取支气管分泌物刷检涂片、BALF涂片、活检病理阳性率分别为44.4%,51.4%和60.6%,三种方法联合阳性率为100%,均显著高于痰涂片的阳性率21.8%(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刷检、BALF涂片联合活检可提高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10.
COPD急性加重期综合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维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1012-1013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在全世界范同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它是引起慢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主要原因,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COPD在所有致死性疾病中位居第五。急性加重增加了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的死亡率可达3%到4%,约24%的病人需住重症监护病房与预期寿命和急性加重发作的频率有关,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将会减少急性发作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常规COPD治疗与强调戒烟和氧疗疗效对比.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就诊确诊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B,对照组仅针对COPD进行规范化治疗,实验组A采取常规的COPD系统化治疗外还特别强调戒烟,实验组B在实验组A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处理6周后,观察肺动脉压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实验组A及实验组B对改善肺动脉高压及患者动脉血气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与实验组A相比,患者肺动脉压降低明显,P〈0.05.结论 规范治疗COPD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正压通气治疗及戒烟能明显增加患者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老年COP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与血清Rho激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结果共纳入观察组3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肺动脉平均压、血清ROCK1、单核细胞ROCK1、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ROCk1水平与肺动脉高压呈现显著性正相关(P0.001)。观察组患者单核细胞ROCk1水平与肺动脉高压呈现显著性正相关(P=0.004)。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COPD患者,外周血及单核细胞内ROCK1表达均升高,且与肺动脉平均压力呈现正相关。提示ROCK1是干预COPD向肺动脉高压进展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治疗C0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方法对比研究我院两性霉素B治疗COPD合并IPA的52例患者诊疗过程与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IPA的25例患者诊疗过程。结果两性霉素B治疗COPD合并IPA有效率70.2%,不良反应发生率53.1%,主要是低血钾(44.7%),寒战发热(31.9%),中位疗程29天,治疗经费1820元,7例中途放弃治疗(14.9%);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IPA有效率68.4%,不良反应发生率10.5%,均为轻度肝功能异常(5.3%),中位疗程26天,治疗经费28000元,6例中途放弃治疗(24%)。结论与伊曲康唑相比,两性霉素B治疗COPD合并IPA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无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经费低,患者能坚持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合并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炎化痰平喘和无创通气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72 h临床症状、格拉斯哥(GCS)评分、血气分析、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格拉斯哥(GC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与无创通气联合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90例接受治疗的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加以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以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中具有积极有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Saltini C 《Respiratory medicine》2006,100(12):2085-2097
Since after the first streptomycin 1944 trials, anti-tuberculous chemotherapy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upon establishing drug combination regimens capable of overcoming drug resistance and amenable to ambulatory treatment in resource strapped countries. The first milestone being the 1959 Madras trial comparing home and sanatorium treatment in South India. Subsequently, the MRC trials led Fox and Mitchison to indicate rifampicin, isoniazid and pyrazinamide as the first line drugs for short course, 6 month, regimens and the 1982 Hong Kong Chest Service trials established intermittent therapy as the ambulatory treatment standard for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 (DOT). The rising of the HIV epidemic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 has refuelled tuberculosis spread in Africa and Asia and contributed to the expansion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worldwide m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and drug regimens for ambulatory treatment a top priority. Led by biotechnological advances, molecular biology has been brought into TB laboratory diagnosis for the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biological samples. The field of immunological diagnosis of TB infection, dominated since the early 1900s by the intradermal tuberculin reaction has been put back in motion by the discovery of M. tuberculosis-specific proteins and peptides, now employed in blood tests of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latent TB which may help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tacts at higher risk of active disease and the eradication of epidemic cases.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62例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65岁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特点。方法通过对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02年4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5岁COPD患者842例中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性研究,并应用χ2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肺结核在≥65岁的COPD患者中的发病率高(约7.3%),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细菌感染多,晨痰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PCR检查阳性率高,结核抗体、PPD阳性率低,胸片和CT病灶部位及形态不典型,临床易漏诊误诊。结论年龄≥65岁的COPD患者是并发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对临床疑有肺结核活动的老年COPD患者及时诊断可获得及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