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进行分析。方法:患者均在5d内行气管切开术。结果:10例患者在原发病好转,下呼吸道感染控制后及相关条件成熟后成功拔管,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拔管后原发疾病治愈出院。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共7例成功拔管后原发病好转,2例拔管失败,予长期带管,原发病好转,其余均原发病严重以及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引起重视,并用有效的方法防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持续气管内滴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其与多种方法治疗结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6例给予持续气管内滴药治疗(A组),29例给予雾化吸入治疗(B组),27例行间歇气管内滴药治疗(C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三组患者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血液内氧氟沙星浓度的差异,分析持续气管内滴药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气管切开后3、6、9、12 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25、0.016、0.021),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治疗后6、12、24、48、72 h血中氧氟沙星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0、3.004、3.346、3.035、2.938,P=0.007、0.011、0.019、0.020、0.017),A组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持续气管内滴药用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的肺部感染,疗效显著,优于雾化吸入及间歇气管内滴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余建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2):1535-1536
目的:了解气管切开术与医院呼吸道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神经外科病区的40例气管切开后患者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应用比较。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占同期病区内医院呼吸道感染总数的68.18%,而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改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本组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即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史,治疗中均应用气管插管,给予皮质激素,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结论:以上因素可能是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易感因素。因此在治疗中除了应用抗菌药物,还应努力消除易感因素,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7.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11):998-998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因体循环强迫肺灌注的原因,伴肺泡张力降低、肺弹性减弱、肺顺应性下降、小气道及肺内分泌物物增多,气管切开术后患由于气管插管刺激使呼吸道分泌增多,易造成重度感染,气管切开是抢救患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纠正缺氧和保证二氧化碳排出,预防感染,但术后若护理不合理,仍有可能再度发生呼吸困难、重度感染,以致患窒息,所以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4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口腔护理、保持气道湿化、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合理氧疗、正确吸痰、做好气管套管的护理。结果 84例气管切开患者中,治愈58例,好转9例,主动出院5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死亡8例,带管时间最短为48h,最长为38d,平均时间为16d。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无菌操作,气道加温湿化,加强翻身叩背以及营养支持等,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0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发生率[4.0%(2/50)]低于对照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0.0%(40/50)]高于对照组[6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滴注法与间断滴注法相比能明显缓解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刺激性干咳、降低术后并发症比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气管切开术后安全性较高的护理方法之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总结报告2000年1月-2003年6月在内科住院并行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57例,通过取深部痰培养和药敏试验,了解肺部细菌种类和药敏情况,发现细菌种类多且对大量抗菌素不敏感是其特点.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预防和治疗继发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细菌鉴定方法的发展 ,葡萄糖非发酵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尤其在医院内感染中 ,感染率日渐上升。而气管切开术是昏迷患者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时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之一。为了了解气管切开术与医院下呼吸道葡萄糖非发酵菌感染间的关系 ,探讨有效治疗方案 ,现将我院自 1997年 9月以来收住的32例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结果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2例中男性 2 4例 ,女性 8例 ,年龄 9~ 78岁 ,平均年龄 4 8 4岁。均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其中重症颅脑外伤 12例 ,自发性脑出血 13… 相似文献
14.
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现将我科2009-02~2012-11对30例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险[1]。气管切开后,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气管切开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护理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期内收治的82例气管切开术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实施气道常规护理,给予B组患者实施气道管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气道管理护理的B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实施系统的、科学的气道护理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紧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呼吸道梗阻是一种紧急意外情况,需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处理,否则,将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从1996年至今共收治气管切开病人200例,其中并发呼吸道梗阻14例,经积极抢救均迅速解除。现将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紧急对策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传统的气道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充分,痰液容易结痂,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甚至气道保护不周造成感染。2007-05/2008-02我们对3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病人常因各种原因需行气管切开术 ,它对救治危重病人起到了良好效果 ,同时完善的术后护理也是保证病人恢复的关键。我科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1月共行气管切开术 43例 ,无 1例死亡。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3例 ,男 38例 ,女 5例 ,年龄 6~ 72岁 ,平均 5 2岁。1 2 病种及结果 本组 43例中 ,胸外伤 18例 ,开胸术后 2 2例 ,纵隔肿瘤 1例 ,自发性气胸 2例。以上均为呼吸道梗阻或呼吸衰竭者 ,气管切开时间 5~ 12 5d ,无 1例死亡。2 护理体会气管切开病人多为危重病人 ,除痰、血块等梗阻或肺病压迫不能及时缓解外 ,多数病人已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