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分析了近十年来经住院治疗的共同性斜视240例。在同期4500人眼科住院患者中斜视病例272例,其中共同性斜视240例,占5.35%,其中男性135人,女性105人;共同性单眼斜视177例,其中内斜视133例,外斜视44例,共同性交替性斜视63例,其中内斜视40例,外斜视23例,以单眼共同性内斜视最多,占55.4%。发病年龄,5岁以前发病率最高165例,占68.9%,10岁以前发病的共计227例,占94.5%。就诊年龄年青人多,16—20岁111人,占总数近一半,21—25岁72人,占总数1/3强。视力情况,斜眼与健眼视力不相同的139人,弱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与共同性外斜视的屈光状态分布情况,探讨屈光不正与斜视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儿童共同性斜视717例分为内斜视组和外斜视组,分别进行屈光状态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同性内斜视以远视为多,共同性外斜视远视稍多,近视次之,其中≤6岁组以轻度远视为主,>6岁组以近视为主。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中重度远视关系密切,外斜视≤6岁与远视有关,>6岁与和近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共同性斜视的屈光状态,探讨屈光不正与斜视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儿童共同性斜视359例分为内斜视组和外斜视组,分别进行屈光状态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同性内斜视以远视居多,共同性外斜近视多见。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中重度远视关系密切,共同性外斜视6岁以上与近视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与共同性外斜视的屈光状态分布情况,探讨屈光不正与斜视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儿童共同性斜视717例分为内斜视组和外斜视组,分别进行屈光状态统计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同性内斜视以远视为多,共同性外斜视远视稍多,近视次之,其中≤6岁组以轻度远视为主,&gt;6岁组以近视为主。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中重度远视关系密切,外斜视≤6岁与远视有关,&gt;6岁与和近视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斜视的类型及手术年龄的分布,以指导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病儿(≤13岁)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斜视的类型、手术年龄的构成比。结果共同性内斜视病儿占20.7%,共同性外斜视病儿占50.6%,麻痹性斜视病儿占26.4%,特殊类型斜视病儿占2.3%。共同性内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以1~6岁最多,占61.8%;共同性外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明显偏大,7岁及以上者占58.1%。结论儿童斜视手术病例中外斜视比例高于内斜视,外斜视手术病儿中以7岁及以上者较多,内斜视手术病儿中以6岁及以下者较多。  相似文献   

6.
共同性内斜视在儿童斜视中最常见,除屈光矫正外,为了眼位及早得到纠正,早日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正确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我们对71例14岁以下的儿童共同性内斜视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71例,男30例,女41例,年龄2岁~14岁,发病年龄:1岁者6例,其中婴幼儿性内斜视5例,2岁~3岁发病者居多,占65.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67例,非调节性内斜视4例。 2病人的选择 所有患儿术前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戴全矫正眼镜6月以上,有弱视者行弱视治疗至双眼视力…  相似文献   

7.
儿童共同性斜视与屈光及弱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汉军 《医学争鸣》2000,21(6):S154-S154
0 引言 儿童共同性斜视、屈光不正及弱视往往并存.为了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将我院眼肌门诊自1994年以来接诊的共同性斜视儿童295例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1991/1998门诊斜视儿童295例,男160例,女135例,年龄3.6~13(平均7.4)岁.共同性内斜视167例,其中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39例,非调节性内斜视28例.共同性外斜视120例,其中恒定性外斜视71例,间隙性外斜视49例.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10g·L-1阿托品眼膏涂眼,3次·d-1,连续用3d,由作者检影验光.屈光≤2.75D为轻度,3.00~5.75D为中度,≥6.00D为高度.单纯近视散光及复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共同性内斜视患儿手术对远近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住院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内斜视患儿204例,按手术治疗年龄分为<2岁组(24例),2~9岁组(105例),>9岁组(75例);根据戴矫正眼镜后患儿的残余斜视度分为≤25△组(129例)和≥25△组(75例);按不同发病年龄分为<2岁组24例,≥2岁组180例。比较共同性内斜视患儿手术前后的远立体视和近立体视功能,以及不同发病年龄和手术年龄对患儿立体视功能的影响。结果 <2岁组患儿的融合存在66.7%(16/24)、近立体视87.5%(21/24)、远立体视75.0%(18/24)以及立体视91.7%(22/24)存在率高于2~9岁组融合存在42.9%(45/105)、近立体视48.6%(51/105)、远立体视34.3%(36/105)、立体视59.1%(62/105)存在率和>9岁组融合存在33.3%(25/75)、近立体视40.0%(30/75)、远立体视32.0%(24/75)、立体视46.7%(35/75)存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双眼立体视与术前比较,术后患儿中心凹立体视13.2%(27/204)、黄斑立体视33.3%(68/204)率提高,周边立体视11.8%(24/204)率、无立体视觉41.7%(85/204)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岁组和≥2岁组患儿存在立体视觉率分别为91.7%(22/24)和53.9%(97/180),高于术前66.7%(16/24)和42.2%(76/180)(P<0.05),且<2岁组高于≥2岁组(P<0.05)。结论共同性内斜视患儿的手术年龄越早,立体视恢复程度越高,然而,患儿的发病年龄越早,立体视恢复程度越差,共同性内斜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早期手术可提高远近立体视觉恢复。  相似文献   

9.
共同性内斜视分为调节性内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两大类。 1 调节性内斜视 1.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1.1发病机制是由于未矫正的远视合并外展融合储备力不足所致。此型斜视AC/A(调节性集合和调节的比例)比值正常,患者能否发生内斜,不仅取决于远视度数,也取决于外展融合储备力,若后者超过调节性集合,则眼保持正位,否则即呈内斜。 1.1.2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多在2~3岁。 (2)多为中度远视, 2.00D~ 6.00D,平均 4.75D,戴镜能矫正内斜视。 (3)斜视角不稳定,看近斜视角大于看远斜视角。调节性内斜视进展通常是逐渐的,大多数病人有间歇  相似文献   

10.
共同性内斜视在儿童斜视中最常见 ,除屈光矫正外 ,为了眼位及早得到纠正 ,早日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正确掌握手术时机非常重要。我院自 1995年以来 ,对 71例共同性内斜视儿童进行了手术治疗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71例中男 30例 ,女 4 1例 ,年龄 2~ 14岁 ,以 2~ 3岁发病者居多占 6 5 .8% ,先天性内斜视(<1岁 ) 6例 ,其中婴儿性内斜视 5例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6 1例 ,非调节性内斜视 4例。二、术前检查所有患儿术前用 1%阿托品散瞳验光 ,戴全矫天眼镜 6个月以上 ,有弱视者行弱视治疗至双眼视力相似或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圆周度与三棱镜度数理论值与临床值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本组共202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共同性外斜视100例,男43例,女57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17.89±7.44岁。共同性内斜视102例,男46例,女56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18.82±9.02岁。分别以角膜映光法和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行斜视角测量。将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斜视的圆周度与三棱镜度的换算值:1°=1.85△~2.24△。内视圆周度与三棱镜度的换算值:1°=2.07△~2.50△。内斜视和外斜视圆周度和三棱镜度的临床值同理论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2-0.000);内斜视与外斜视的临床值间也有统计学意义(=0.001)。结论①圆周度与三棱镜度理论值和临床值的比值随斜视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内斜视圆周度与三棱镜度的比值较外斜视大。患者配合程度、瞳孔直径大小、隐斜度的部分缺失及三棱镜块本身的缺陷等是造成圆周度与三棱镜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同视机联合三棱镜检查斜视度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62例62眼共同性内斜视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采用显微技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显微技术应用于斜视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共同性内斜视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施行手术治疗,并对疗效、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完全功能治愈者49例(79.03%),不完全功能治愈者7例(11.29%),临床治愈者6例(9.67%),其中5例(8.06%)外斜者欠矫<-10△,1例(1.61%)术中缝线穿透巩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共同性内斜视和外斜视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疗效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A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型斜视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87例A型斜视患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术前远近斜视度、A征程度、眼球运动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结果 A型斜视占同期斜视住院患者总数的1.94%,占A-V综合征的24.14%.其中A型内斜视20例(22.99%),发病年龄(1.9±1.6)岁、病程(11.0±7.8)年、术前视远斜视度(51±28)△、视近斜视度(54±25)△、A征程度(25±14)△.眼球运动功能:上斜肌亢进者17眼(42.50%).双眼视功能:同时视2例(10%);周边立体视1例(5%),无立体视19例(95%).A型外斜视67例(77.01%),发病年龄(4.3±4.9)岁、病程(12.9±11.0)年、术前视远斜视度(56±28)△、视近斜视度(61±30)△、A征程度(20±9)△.眼球运动功能:上斜肌亢进者69眼(51.49%).双眼视功能:同时视31例(46.27%);黄斑立体视10例(14.93%),周边立体视7例(10.45%),中心凹立体视5例(7.46%),无立体视45例(67.16%).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双眼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年龄、病程、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A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内斜视发病年龄早,双眼视功能破坏重;A型外斜视发病较晚,双眼视功能破坏轻.A型斜视与上斜肌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斜视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双眼单视功能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除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可通过戴镜矫正眼位外,大多数患儿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双眼单视和改善外观。为探讨儿童斜视手术中常见疾病类型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现将我院自1989年10月以来168例已施行手术的儿童斜视完整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情况 1989年10月~1997年2月在我院施行矫正手术的斜视儿童168例。男88例,女80例。手术年龄15~14岁。斜视类型:垂直斜视36例,共同性内斜视102例,共同性外斜视30例…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共同性斜视与屈光不正及年龄的关系,将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共同性斜视患者291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98~2005年共收治共同性斜视患者291例,其中内斜视患者206例,外斜视患者85例。其中儿童232例,成人59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斜视矫正手术的基础上,对直肌后徙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共手术3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6~25岁,平均15.5岁。共同性内斜视16例,共同性外斜视18例,人院检查斜视度数15—45°,眼部无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92例124眼共同性内斜视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采用显微微创技术治疗的资料,探讨显微技术应用于斜视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共同性内斜视及共同性外斜视在显微镜下施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并发症等与行传统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微创手术后完全功能治愈者84例(91.3%),不完全功能治愈者6例(6.52%),临床治愈者2例(2.17%);其中5例(5.44%)过矫<15△,2例(2.17%)欠矫<15△。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并发症、眼-胃肠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角膜上皮损伤剥脱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术后随访6~12个月,显微手术组结膜肉芽肿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其他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微创手术治疗共同性内斜视和外斜视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颖宾 《中原医刊》2009,(22):82-83
目的探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方法、时机及疗效。方法追踪观察7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发病时间、年龄,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发病年龄愈小、病程愈长,双眼视功能愈差。结论儿童共同性内斜视应及时发现,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共同性内斜视是指出生时或生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内斜视,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斜视。与其它类型共同性内斜视相比较,由于该病发病时间早,正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内,对患儿视觉功能发育影响更为严重,故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早期手术效果及伴随的问题一直是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共同性内斜视是临床最多见的斜视,尤其是儿童更为多见。共同性内斜视不仅有碍患者外观,而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的发育和形成,斜眼往往还形成弱视,所以一旦发病,应立即诊治,以获得功能和美容两方面的治愈。我们采用手术的方法对55例共同性内斜视儿童进行了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