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要点,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在两种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行PTED手术治疗的68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钙化组)和2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病人(后缘离断组)的临床资料,术前CT明确椎体后缘骨性结构情况,分析两种疾病影像学差异,通过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来评估近期手术疗效。结果 CT图像显示后缘离断组椎体后缘存在明显的骨缺损区域,椎体后缘骨块与骨缺损区域相对应,二者在形态上互补;钙化组的钙化组织一般呈点状或小片状分布于突出的椎间盘内部,椎体后缘没有骨缺损区域。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 相似文献
2.
微损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自Mixter和Barr于1934年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传统开放手术需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髓核,术后部分病例遗留神经根粘连、硬膜纤维化、腰椎不... 相似文献
3.
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6例进行系统回顾,其中中央型84例,外侧型462例,行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45例,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168例,单侧椎板间开窗间盘摘除术298例,双侧椎板间开窗间盘摘除术35例.结果中央型优良率79.8%,外侧型优良率91.6%.结论经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操作简便,副损伤少,暴露充分,减压彻底.3种术式各有优越性,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情,在病变充分暴露的前提下,要考虑到脊柱的稳定性,只要选择合适的术式,手术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钙化型腰椎赣肋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注意其特殊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1992年10~1997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经CT诊断、手术证实的钙化型腰间盘突出症21例。详细介绍了手术及采用自制“L”型骨力可顺利切除椎体后缘突出的钙化型椎间盘。结果 21例患者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全部消失,恢复了原工作和正常生活但其中3例足趾、小腿外林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39.8岁。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椎板减压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术前在X线机下,分别于病变节段上位棘突下缘、上位椎板下缘中点定位,置人内窥镜头。在椎间盘镜配套的监视器下咬除部分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板间隙,清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扩大神经根管。结果:本组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囊破裂改为开放手术,其余14例平均手术出血量60ml,平均手术时问86min。本组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按照Nakai评级,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常规手术方法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应用中出现的情况和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通道管经棘突旁小切口进入,在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根据神经根是否松弛,作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结果 本组87例,术后随访20-31个月,平均26.4个月。手术时间40~160min,平均67min。术中出血30~500ml,平均95.2ml。术后平均2-3d下床,16d恢复日常生活,29d恢复工作。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93.1%:术中可能出现(1)定位错误;(2)进入椎管困难;(3)止血困难;(4)硬脊膜损伤;(5)髓核残留。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扩大狭窄的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对神经根的压迫,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脊柱后路的稳定性,本术式适用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合并侧隐窝狭窄和/或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儿童椎间盘钙化症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儿童椎间盘钙化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2例椎间盘钙化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32例均住院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24例牵引治疗7-10例后症状完全消失,6例合并环枢关节半脱位者牵引治疗10-14天后症状完全消失。X线片显示环枢关节已复位;2例有神经受压症状者牵引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儿童椎间盘钙化症属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诊断并不困难,枕颌带牵引治疗效果好,即使存在神经压迫症状,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应用完全内镜技术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总结 2008年 8月至 2009年 2月应用完全内镜技术治疗的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开展手术时间分为三组(早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 每组各 10例患者, 学习曲线评价内容包括手术时间、住: 时间、腿痛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1.61±0.22)年(1.2~2年)。三组完全内镜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可忽略不计, 且无术后感染和复发病例出现。与早期组比较, 中期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2.5%, 中期组为 10%, 后期组无。早期组有 2例转为开放手术, 而中期和后期组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结论应用完全内镜技术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微创结果, 但陡峭的学习曲线需引起关注。术者的微创手术经验与合理的病例选择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经后路椎管内椎间盘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介绍经后路椎管内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手术系统(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999年6月-8月用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操作技巧及手术适应证。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6.1个月,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属优1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娴熟操作技巧是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经CT诊断的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4例患者经6个月-4年随访效果优良。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以CT扫描确诊率较高,一经确诊,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13.
14.
腰椎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对39例腰椎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4-5突出27例,L5-S1突出27例,L5-S1突出11例,L3-4突出1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以往手术至此次手术时间6个月-17年,JOA评分-3-18分,平均12分。随访1-15年,最后随访时JOA评分为12-29分,改善率为29%-100%。其中29巳恢复原工作或日常生活,7例症状有明显改善,3例仍需服用镇痛药物。结论 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初次手术病例并无明显区别,但应注意与瘢痕形成相鉴别。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显露时勿损伤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5.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例行单侧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6例行双侧开窗减压,6例行后路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8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28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16例行椎间自体髂骨植骨,12例行cage椎间植骨术。单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双侧椎间植骨融合14例。应用JOA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硬脊膜撕裂,1例出现单侧神经根麻痹。JOA评分由术前(11.85±2.41)分提高到术后(25.34±3.23)分,优良率为83.78%。其中单侧开窗组评分由术前(11.60±2.30)分术后改善到(24.85±3.30)分,优良率83.06%;双侧开窗组由术前(11.50±2.40)分术后改善到(25.50±3.20)分,优良率81.12%;半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71±2.34)分术后改善到(25.83±3.41)分,优良率86.36%;全椎板切除组由术前(11.92±2.53)分术后改善到(24.49±3.19)分,优良率80.00%。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6个月,随访期内26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疗效欠佳及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者进行再手术,对术中所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6个月-7年,术后优良率80.6%。结论再手术原因主要有:(1)诊断不明或漏诊,尤其是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2)手术操作不够精细及手术适应证掌握不严。(3)术后腰椎不稳。(4)术后处理不当。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采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B-Twin cage治疗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5~130 min,术中出血量95~225 ml。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个月。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植入cage松动脱出等并发症。术后JOA下腰痛评分:优33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8.4%。结论应用B-Twin 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不稳,创伤小,植骨融合率高,安全性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腰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手术方法。方法 对83例腰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椎间盘切除并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经1-6年的随访观察,优良率为92.9%。结论根据类型选择手术方法,减压必须彻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