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分析89例外科危重病治疗中应用机械通气(MV)的临床资料,经APACHEⅡ评分,未脱机组的APACHEⅡ分值明显高于脱机组(P<001),提示:MV的治疗结果取决于患者行MV前的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不应忽视MV的治疗作用,适时把握MV的应用时机.可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到机会.MV应用中需根据血气分析、临床观察和病情变化动态调节呼吸机,兼顾各通气参数的利弊平衡;在病人临床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当FiO_2≤0.4时,血气PaO_2≥8.0kPa和PaCO_2<6.7kPa,可逐步脱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策略.方法 对10例外科危重患者在出现呼吸危象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10例患者中,脱离呼吸机9例;痊愈7例;死亡3例;最长通气时间120 d.结论 对外科危重病患者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把握呼吸机撤离的时机、维持水电解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徐敏 《浙江医学》2001,23(7):417-419
机械通气在长期生命支持和手术后呼吸治疗中的意义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治疗危重病人中更显示其重要性。我们对1994~1999年我院ICU收治的46例危重病人进行长时间机械通气 (≥3天 )治疗 ,疗效较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男性29例 ,女性17例 ;年龄11~83岁 ,平均33.4岁。原发病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并发呼吸性碱中毒1例 ,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后伴低心脏排血量症1例 ,胸腹挤压伤、血胸、多发性肋骨骨折5例 ,单纯多发性肋骨骨折1例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撤离的时机与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辰  詹庆元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6):1022-1024
一、撤离机械通气时机的掌握机械通气是一种生命支持手段 ,可以为治疗原发病提供时间。一旦原发病好转 ,即需及时地估计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尽早撤离机械通气。若未能抓住机会适时撤机 ,则可能在继续实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形成对呼吸机的依赖状态而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使治疗失败。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确定什么时候可以撤机 ,即撤机时机的把握。有报道撤机后再插管率为 3%~ 19% ,而究竟有多少上机患者已经具备撤机条件而又没有及时撤机尚无从确定 ,但有统计表明 ,5 0 %意外拔管 (unplannedextubatio…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时机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吸痰是需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的基本护理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因吸痰操作不当或过于频繁而造成许多并发症 ,如缺氧、窒息、肺不张、感染等 ,为了正确掌握吸痰方法 ,确保病人安全 ,我们把 68例需吸痰患者的操作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8例 ,男 30例 ,女 38例 ,年龄 18~ 70岁 ,平均 5 6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 48例 ,气管切开患者 18例 ,面罩呼吸机 2例。呼吸机治疗持续时间最长 2 0d ,最短 46h。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 2 4例 ,脑血管意外 10例 ,肺性脑病 2 6例 ,各种癌症 6例 ,其他 2例。1.2 吸痰方法 ①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在人ICU 24h内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将患者分为:①正常白蛋白组及低蛋白血症组,统计APACHEII评分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脱机时间及病死率;②存活组及死亡组:统计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正常白蛋白组及低蛋白血症组APACHEII评分值、MODS发生率、脱机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的标本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蛋白血症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随着重症医学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长期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当预计机械通气的时间超过数周,应当考虑气管切开,但是何时进行气管切开仍存在争议。虽然有许多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探讨气管切开的时机,大部分并不能证明早期气管切开的好处。早期行气管切开与晚期相比,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增加患者机械通气的舒适度,镇静药物的使用有减少的趋势,但是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的时间,对重症监护病房留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无影响,且不能降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针对特定人群的研究提示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从早期气管切开获益。  相似文献   

8.
无创机械通气在危重病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身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人工装置(主要是呼吸机.Ventilator)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功能并减少呼吸功的一种技术方法。它是当代临床医学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呼吸、ICU、急诊、麻醉、心血管等各科室危重症的治疗、抢救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潘佩玲 《吉林医学》2012,33(9):1955-1956
目的:分析选择不同的吸痰时机给机械通气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68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听诊组、压力组、咳嗽组和感觉组,每组17例。听诊组即根据听诊状况选择是否吸痰(以痰鸣音为标准),压力组剂根据呼吸机对压力的耐受情况选择是否吸痰(以报警声为标准),咳嗽组即在患者出现咳嗽时选择吸痰,感觉组即根据护士对患者情况的自主分析选择是否吸痰。对比患者取得的通气效果。结果:各组经不同时机吸痰后取得的通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听诊组患者的通气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根据听诊状况选择是否吸痰(以痰鸣音为标准)利于患者通气顺畅。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IMS)多发生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2~3d,其发病隐袭、发展迅速,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治疗无效,死亡率高,抢救成败的关键是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自Senanavake等^[1]1987年首次报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以来,国内报告病例逐渐增多,但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时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斌 《医学综述》2009,15(22):3513-351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外营养(EN)+肠内营养(PN)]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N+EN组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与TPN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并发症、病死率均较TPN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规范化支持能显著降低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危重患者获得合理、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在长期机械通气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将机械通气后的老年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再分别应用胸腺肽α1(A组),免疫球蛋白(B组),泛福舒(C组),当感染时加用常规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对照组感染时仅常规针对病原体的治疗。观察各组肺部感染发生次数、持续时间、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肺部感染发生次数、持续时间、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减少(P〈0.01),各治疗组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例升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患者长期机械通气肺部感染,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是安全且有明显辅助疗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撤机的影响。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重症医学科中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按通气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对两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再按脱机结果分为两组,以脱机是否成功为因变量,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为自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呼吸机撤机的影响。结果 总共收集76例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男性占65.8%,患者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63.87±16.20岁。组间比较,A/C模式组的机械通气时间、48h重新插管率、ICU滞留天数显著高于PSV模式组,脱机成功率显著低于PSV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成功组的两种通气模式比例和脱机失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脱机情况为因变量,以APACHE Ⅱ评分、ALB、通气模式等3项指标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进入法进行分析。APACHE Ⅱ评分、通气模式是脱机成功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APACHE Ⅱ评分每提高1分,其脱机成功为原来的0.684倍;以A/C组为参照,PSV组脱机成功是其2.791倍(95%CI:1.279~6.089)。结论 PSV模式较A/C模式在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撤机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危重孕产妇剖官产术后机械通气的临床特点,探讨机械通气时间延长(≥12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剖宫产术后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孕产妇。记录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治疗干预措施、机械通气的原因和最终结局。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危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年问共收集61例危重孕产妇,其中21例(34.43%)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孕次、孕周、转入ICU时的血压、心率、体温、白蛋白水平、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APACHEⅡ评分、是否存在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入ICU时的体温(OR=16.387,95%CI3.710—72.374,P=0.000)、APACHEⅡ评分(OR=1.564,95%CI 1.023~2.458,P=0.043)、白蛋白水平(OR=0.437,95%CI 0.296—0.787,P=0.034)和孕周(OR=0.763,95%CI 0.620—0.939,P=0.011)是危重孕产妇剖宫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ICU时的体温、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和孕周是导致危重孕产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在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序贯治疗组依次选择BiPAP→A/C→SIMV或SIMV+PSV→BiPAP或PSV+PEEP通气模式,而对照组选择A/C→SIMV通气模式。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撤机失败、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无创-有创-无创性序贯通气是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行之有效的手段,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撤机失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及阿托品和其他药物辅助进行治疗。结果32例中,抢救成功30例(93.75%),死亡2例(6.25%)。机械通气前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对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ICU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9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其开始机械通气时生命体征、生化及影像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长期机械通气组41例,短期机械通气组55例。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者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收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指数、PaCO2、白细胞数、白蛋白、肌酐、肺动脉楔压、APACHEⅡ、性别、胸片感染像、腹胀、并发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高肺动脉楔压、胸片感染像、APACHEⅡ评分、腹胀、出现1种以上并发症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改善营养状态、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朱江 《河北医学》2013,19(2):169-171
目的:探讨将机械通气应用于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我院收治的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143例,其中有53例患者采用针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通气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周后,通气组患者的Pa02、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HR、PaCO2及住院天数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和通气组患者在治疗ld后肺功能(FEVl)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气组患者在治疗3d、7d及2周后肺功能(FEV1)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救治是有效的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失败率及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 年1月至2011 年1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70 例,统计撤机失败率,分析撤机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70 例患者按计划撤机,58 例撤机成功,12 例撤机失败,撤机失败率为17.1%.60 岁以上老年人撤机失败率高于60 岁以下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机械通气时间对撤机成功与否差异无显著性,心理障碍对撤机成功与否无影响,但应给予高度重视.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撤机成功率最高,合并呼吸中枢损伤患者是撤机失败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评估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生命指标监测及临床医生的经验判定,适时的撤机和去除导致撤机失败的因素是提高撤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吗啡对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病人在接受呼吸机期间充分的镇静、良好的耐管并与呼吸机合拍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60例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期间,采用平均045mg/(kgd)的吗啡量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入,间断辅助安定的方法.用药后连续2h观察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变化.结果:在用药期间病人血压、心率、呼吸平稳,保持清醒,安静耐管,解决了病人与呼吸机拮抗的矛盾.结果表明:该法在临床上有广泛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