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OCT4、SOX2和Nanog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放射测定法检测61例宫颈癌组织中OCT4、SOX2、Nanog和血清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情况。结果:OCT4、SOX2和Nanog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与FIGO分期和阴道切缘等密切相关,并且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与血清中SCC-Ag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OCT4、SOX2和Nanog高表达与宫颈癌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与临床相关参数密切联系,OCT4、SOX2和Nanog可能作为宫颈癌诊断、预测及评估疗效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联合检测血清CYFRA21-1和SCCAg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可用于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定量检测,可作为多种恶性肿瘤的标记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宫颈癌患者行治疗前血清CYFRA21.1及SCCAg检测,以2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分析其作为诊断参考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两者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YFRA21-1、SCCAg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特异性均为100%。CYFRA21-1、SCCAg升高用于治疗前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36.0%和47.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60.0%,与CYFRA21-1单一指标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CYFRA21-1升高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相关:SCCAg升高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CYFRA21-1升高显著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与SCCAg升高显著相关的因素为宫颈深肌层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SCCAg升高用于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YFRA21—1(75.0%眦29.2%,P=0.001:55.8%US.26.9%,P=0.024)。联合检测CYFRA21—1对提高SCCAg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2%US.75.0%,P〉0.05;63.5%vs.55.8%,P〉0.05)。结论:CYFRA21-1对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深肌层浸润的价值不及SCCAg。对于宫颈鳞癌患者,SCCAg是首选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上皮膜抗原表达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宫颈正常上皮、不典型增生上皮、原位癌及浸润癌进行上皮膜抗原表达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上皮及轻度、中等度上皮表层细胞呈弱阳性,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几乎全层阳性表达,原位癌及浸润癌全层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宫颈上皮的上皮膜抗原分布范围及表达强度与上皮细胞的异型性有关。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根治性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SCC-Ag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与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患者127例,卵巢癌患者125例;收集手术联合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相关基线信息以及血清SCC水平以及SCC-Ag阳性信息,并进行相关水平的对比分析,全部研究对象随访5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CC等水平。评价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前后SCC-Ag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宫颈癌患者血清中SCC阳性率为100.00%,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后阳性率降至17.32%,P<0.01,有105例患者转阴。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SCC阳性率分别为14.40%和5.60%,P<0.01,有11例患者转阴。治疗前和治疗后,SCC阳性率均见宫颈癌组较卵巢癌组高,P<0.01。另外,SCC-Ag水平在宫颈癌患者中由治疗前的(3.79±0.76)ng/m L降至治疗后的(3.31±0.72)ng/m L,P<0.01。卵巢癌组治疗后SCC-Ag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2种肿瘤患者之间比较,SCC-Ag也均见在宫颈癌组水平较高。SCC-Ag>3.5 ng/m L的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较SCC-Ag≤3.5 ng/m L组患者差;且SCC-Ag高表达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均显示宫颈癌组要低于卵巢癌组,SCC-Ag低表达患者中也发现了生存率的类似上述变化状态。结论 SCC不仅作为宫颈癌的肿瘤标志物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卵巢癌的治疗评价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还可同时作为宫颈癌和卵巢癌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5 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110 例ⅠB~ⅡA 期宫颈鳞癌患者行术前血清SCC-Ag 检测,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SCC-Ag 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U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确定评估淋巴结转移的SCC-Ag 阈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CC-Ag 滴度与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分化程度及脉管内瘤栓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血清SCC-Ag≥4ng/mL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淋巴结转移对SCC-Ag 的影响更大;ROC 曲线显示SCC-Ag 为4ng/mL 是筛选淋巴结转移的最佳界值。结论:术前血清SCC-Ag 在评估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有一定的价值,其临界值为4ng/mL。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型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宫颈癌患者102例纳入恶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2例HPV感染的良性宫颈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化验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分析2组患者的HPV-DNA分型,评估血清SCC-Ag、CA125、CEA表达水平、HPV-DNA分型及二者联合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以病理化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计算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患者血清SCC-Ag、CEA、CA125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16亚型感染率高于良性组,其他亚型低于良性组(P<0.05)。与金标准对比,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结果一致性为良(kappa=0.696),HPV-DNA分型一致性为差(kappa=0.343),二者联合一致性为优(kappa=0.804);血清肿瘤标志物与HPV-DNA分型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与准确率均最高,依次为89.22%、91.18%、90.20%... 相似文献
10.
肿瘤标志物对评估肿瘤反应和监测肿瘤复发有着重要作用。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在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作用更重要,因为CSCC是宫颈癌最常见病理类型。SCC-Ag在CSCC中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指导预后的作用,但是目前在CSCC诊断、分期、预后、随访方面并无具体SCC-Ag临床诊断临界值。本文就SCC-Ag的生物学特点及近年有关SCC-Ag在CSC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VEGF-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C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CIN、4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果VEGF-C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三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1)。VEGF-C在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鳞癌组织(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VEGF-C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端粒酶表达率浸润性宫颈癌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与CINⅠ,CINⅠ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作为宫颈癌癌前病变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法测定29例食管鳞癌切除术后患者血清中鳞癌相关抗原(SCCAg)以监测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SCCAg手术后下降并保持正常的19例,未发现复发或转移,术后SCCAg又出现异常升高的10例,1—8个月后均发现转移或复发。这表明,术后血清SCCAg测定对监测食管鳞癌复发或转移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组织和5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p16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官颈组织中p16蛋白基本呈阴性表达;在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呈过表达,过表达率分别为30.0%和63.5%。p16蛋白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有无癌栓无关(P〉0.05);p16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较p16表达阴性患者差,但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抑癌基因p16的过表达发生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阶段,故其可作为1种肿瘤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及诊断。p16能否作为宫颈癌预后判断的指标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F κBp6 5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宫颈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用NF κBp6 5单克隆抗体检测 6 4例宫颈鳞癌组织 ,6例宫颈腺癌组织 ,1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组织 ,1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NF κBp6 5的表达。 结果 NF κBp6 5在宫颈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IN和慢性宫颈炎组织 ,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中NF κBp6 5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的癌组织。结论 NF κBp6 5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候选抑癌基因FHIT产物FHIT蛋白在由正常宫颈上皮过渡至子宫颈癌过程中的表达缺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5例子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14例慢性子宫颈炎,5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FHIT蛋白在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缺失率分别为56.00%和72.31%,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子宫颈癌的肌层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FHIT表达缺失是子宫颈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FHIT蛋白表达缺失是早期诊断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较好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n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以期进一步探讨VEGF、MMP-9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选取宫颈癌石蜡组织标本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例,另20例同期正常宫颈及炎症病变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CIN(P<0.05),以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为序,MMP-9阳性表达率逐步升高(P<0.05).VEGF-C,MMP-9的阳性过表达率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分期≥Ⅱ期组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分期≤I期组.宫颈浸润深度>2/3组织中的VEGF-C,MMP-9的过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深度≤2/3者(P<0.05).结论:VEGF-C、MMP-9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