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次瓣膜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次瓣膜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体外循环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孙桂民,李桂芬,李波人工瓣膜替换术后数年、数月乃至数小时,均可由于瓣膜机械故障、瓣周漏、细菌性心内膜炎或瓣膜退化损害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机械瓣替换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机械瓣替换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规律,以指导术后抗凝治疗。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5例,胸部恶性肿瘤组12例、瓣膜替换组25例,术前及术后1、3、7、10、15、20、30、60天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动态变化。瓣膜替换组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观察临床抗凝治疗疗效。结果:瓣膜替换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术前略高于正常(P<0.01),术后显著增高(P<0.01),且逐渐增高,7~10天达到高峰,50~60天降至正常水平。胸部恶性肿瘤组术前、术后血浆D-二聚体也升高。结论:瓣膜替换组术前无论合并心房颤动与否,均提示高凝状态。术后2个月内处于血栓形成的高危期。血浆D-二聚体动态检测可指导术后抗凝治疗。胸部恶性肿瘤组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异常。  相似文献   

3.
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方法及效果,我们对1997年5月至2004年6月定期入院复诊的153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者,男34例,女15例,年龄5~14(平均116)岁。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3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5例、三尖瓣替换术2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病变。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12%。随访05~13(平均547)年,晚期死亡3例(652%)。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时,人工心脏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并要重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患儿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1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包填塞症:6例为早期心包填塞;10例为晚发心包填塞。两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有所不同。术中认真止血,术后合理抗凝治疗是预防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包填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替换术后瓣周过度纤维化致瓣膜功能障碍一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科旅朝霞敖定椿于文信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7岁。1980年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替换术(上海碟瓣)。术后心功能II级,一直服用抗凝药(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正常...  相似文献   

7.
育龄女性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65例年龄在17~45岁的育龄女性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14年。通过对本组病例的随访观察认为,只要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选用的机械瓣膜口径够大,以及妊娠期间将华法林的用量减少,妊娠分娩也并非禁忌。另外,减少抗凝药物的用量,也可以防止该年龄段的女性月经期经血量过多及脑出血的发生。本文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抗凝药物的用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适机械瓣膜替换有病变的天然心脏瓣膜后,影响其远期生存率的关键问题是出血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近年临床研究发现,低强度的抗凝治疗降低抗凝出血发生率的同时,并不增加血栓栓塞发生率。因此,国内外在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有逐步采用低度抗凝强度的趋势,并获得了初步效果,但适应我国人群抗凝强度的理想标准尚未达成到共识,因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瓣替换术致主动脉─右室瘘一例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莹,程显声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在我院行主动脉瓣、二尖瓣替换手术。术后不久,患者自觉气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瓣膜替换术患者5年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年龄17~61(43.8±6.7)岁。二尖瓣替换术(MVR)4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DVR)15例,三尖瓣替换术(TVR)1例。共用机械心脏瓣膜78枚,其中北京GK-Ⅱ47枚,意大利SorinBicarbon20枚,美国Medtronic-Hall11枚。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8例、Ⅳ级29例。结果无早期和远期死亡病例,随访183个病人年,心功能恢复到Ⅰ级和Ⅱ级者占98.4%。在PTR1.2~1.7,INR1.2~2.5范围内,无血栓栓塞和瓣膜相关并发症。抗凝有关的出血3例(1.6%/病人年),均发生在瓣膜替换术后1年内,并不需要住院治疗。结论机械心脏瓣膜替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一般PTR1.2~1.7,INR1.2~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作者1989年10月-1993年6月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80例(共93个瓣)的治疗体会。男35例,女45例,年龄6~59岁。包括二尖瓣替换52例,主动脉瓣替换1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13例。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为8.75%。文章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抗凝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抑肽酶减少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出血及输血的临床观察(摘要)王祖谦本文报道心脏瓣膜替换术中应用抑肽酶对术中和术后渗血及输血量的影响。1临床资料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2例,抑肽酶组30例,抑肽酶用量每例410.0±1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疾病行瓣膜替换及术后抗凝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各类瓣膜替换患者244例,男性97例,女性147例,年龄16-76(42.8±11.4)岁。心功能Ⅱ级66例、Ⅲ级127例、Ⅳ级51例。二尖瓣替换(MVR)12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DVR)76例,主动脉瓣替换(AVR)38例,乏尖瓣替换(TVR)1例,DVR+TVR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6例、房颤改良射频消融3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3例。结果手术死亡7例,余均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失访14例,2例猝死,不明原因死亡3例。存活在访者2例出现脑出血,2例脑梗塞,1例双下肢动脉栓塞。心功能I级122例、Ⅱ级83例、Ⅲ级13例。结论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瓣膜病变疗效好,术后低剂量抗凝,须定期复查,随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院1980年-2004年施行心脏瓣膜替换613例,早期死亡30例。术后获访495例,获访时间为2700病人年, 平均5.45病人年。结果:晚期死亡37例。晚期死亡率1.6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1.10%和6.10%病人年,1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3%和43.1%。结论:影响心脏瓣膜替换晚期疗效主要因素为抗凝不当、术前心功能、年龄和心房颤动。机械瓣替换术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抗凝有关并发症、心室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力衰竭,而生物瓣膜替换术晚期死亡原因则为生物瓣衰败。  相似文献   

15.
25例危重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刘学刚,施慈欣,唐震,陈开林1991年2月至1994年2月我们对危重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5~56岁。病程1~25年,平...  相似文献   

16.
近期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近年来在瓣膜替换术中应用人工生物瓣的例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的 评价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中的应用趋势。对象 我院自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有 9例患者行生物瓣替换手术。风湿性心脏病 5例 ,退行性变 2例 ,冠心病 2例。方法 全组 9例二尖瓣替换均采用MedtronicHankockⅡ型生物瓣 ,5例 2 7号 ,4例2 9号。结果 本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均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术后B型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功能良好。随诊近 1年结果令人满意。结论 由于生物瓣应用于老年人有良好的耐久性 ,同时可以避免因抗凝治疗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因此 ,随着生物瓣的防衰坏处理的不断进展、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和经济的发展 ,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将会得到重新的评价和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9月至1993年9月期间,我们为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其中12例为瓣膜替换手术,1例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扩张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我们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行心脏直视手术,关键在于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通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抗凝治疗,由于抗凝条件受限,血栓栓塞率在主动脉瓣替换组大约2%人年,二尖瓣替换组大约4%人年。通过30人次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监测与PT监测对比观察,认为ACT较PT方便,是降低抗凝治疗并发症的有效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抗凝治疗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中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检验科赵瑞雯,王国卿溶栓和抗凝治疗患者日益增多,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患者标本量,在我院占居首位。尤其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患者,须长期口服抗凝药,定期进行监控,根据时间调节药量,控制在...  相似文献   

20.
202例心脏瓣膜替换术体会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左景珍,于昂,李庆和,李培军自1990年1月至1993年2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202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106例,女96例,年龄20~64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85例(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