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建军  田志诚  胡华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3,(13):1968-1969,1971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24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14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24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中,21例位于颈前正中,3例偏向一侧;9例与舌骨直接关联,13例与甲状腺直接关联,1例位于舌骨上方,1例位于舌骨和甲状腺之间。CT平扫囊肿均呈低密度,5例囊内见分隔、分房,4例囊壁可见等密度结节影突入囊内;14例增强扫描囊内均无强化,其中13例囊壁强化,2例囊内分隔、囊壁结节有强化。结论甲状舌骨囊肿的特定部位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8,(2):110-11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确诊的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30例,Rathke囊肿18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垂体脓肿2例,空炮蝶鞍5例,鞍旁囊性听神经瘤、蝶鞍动脉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MRI)扫描。结果:垂体腺瘤以囊实性为主,不均匀强化,部分囊液因高蛋白或出血呈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呈单囊,多位于鞍上,无强化,垂体受压变形;空炮蝶鞍垂体呈线样受压改变;囊性颅咽管囊壁伴钙化,囊内信号混杂,垂体受压变形但均可显示;垂体脓肿常累及整个垂体,边界不清,见液平面,呈环状强化;动脉瘤血管检查可见病变与相应动脉相连;囊性听神经瘤位于鞍旁,内耳道扩大。结论:根据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多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1例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和MRI表现特点。结果 11例垂体Rathke囊肿均位于鞍区,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5例行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垂体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MRI扫描对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卢占兴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80-81,84
目的 分析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以揭示其核心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男性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6,2岁)的MRI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由囊肿的占位效应引起,如视力下降、垂体功能紊乱、头痛等。结果 7裂鞍内鞍上型Rathke囊肿,病变大小约2.2—3.5cm。MRI信号强度因囊内容物不同而有区别。增强扫描囊肿内容物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I未显示囊肿壁钙化。囊肿内可移动颗粒2例,呈等T1短T2信号,无强化。结论 鞍内鞍上型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呈多样性,认真分析其MRI表现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囊肿内颗粒状可移物是RCC少见但特征性表现。应与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或颅咽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鞍区病变病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Rathke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MRI表现与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病例6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组:Rathke囊肿组24例,囊性垂体瘤组16例,囊性颅咽管瘤组20例,均行MRI检查,测量和记录3种鞍区囊性病灶的大小、有无囊壁及囊壁厚度,记录影像学特征。结果 Rathke囊肿91.7%直径<2 cm,而囊性颅咽管瘤仅5%为小直径,囊性垂体瘤56.2%为小直径;Rathke无囊壁比例58.3%,囊性垂体瘤和囊性颅咽管瘤比例仅0%和20%;囊壁厚度≥2 mm的比例分别为Rathke囊肿80%、囊性垂体瘤62.5%、囊性颅咽管瘤31.3%;三组间病灶大小、无囊壁比例及囊壁厚度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thke囊肿的MRI信号变化多样,受内容物蛋白含量影响较大,单一从信号特征方面进行诊断易造成漏诊与误诊,还应结合病灶大小、囊壁特征等因素综合鉴别,以便有效与其他类型的鞍区囊性病变区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及CT表现,提高对肠系膜囊肿的认识.方法:对本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的临床、CT表现及结合文献分析.结果:腹痛、腹胀、腹部肿物为主要症状与体征,急性腹膜炎、急性或慢性肠梗阻为主要合并症.CT表现为腹腔内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囊肿边界清晰、锐利,囊壁薄且均匀,无壁结节,囊内为水样密度影.结论: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28例支气管囊肿中,右肺10个,左肺9个;肺内型19例,纵隔型9例;含液囊肿13例,含气液囊肿8例,含气囊肿7例,其中多发肺囊肿8例,囊肿周围气肿5例,囊壁钙化3例,2例含曲霉菌。液囊肿增强扫描。囊壁增强,囊内无增强。结论大部分支气管囊肿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在支气管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脾肾包虫囊肿及其破裂感染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脾包虫囊肿的超声与CT所见,并分析本病的破裂感染及鉴别诊断。结果单纯型包虫囊肿2例,超声显示为边缘清晰的囊性无回声区。CT呈水样均匀低密度囊性肿物,边缘光整。多子囊型4例,声像图母囊内见子囊形成的小无回声区,呈“囊中囊”征象。CT显示为母囊内多个更低密度的子囊。多子囊型中破裂感染1例,其内外囊分离,内囊膜塌陷,伴内外囊壁不规则钙化。结论B超与CT对肾脾包虫囊肿的诊断、分型及有无破裂感染的诊断颇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李邦君 《中国医药科学》2012,(17):114-115,117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结果 17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中,13例位于颈前中线区域,4例偏左侧;CT表现为颈前三角区囊性肿块,平扫:肿块囊壁光滑,囊内容物呈较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结论甲状舌管囊肿的特定部位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扫描可准确诊断,并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囊性肾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其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 左肾肿瘤5例,右肾肿瘤3例。单囊6例,多囊2例。囊壁及房间隔不规则增厚6例,伴有囊壁结节2例,囊内见片状悬浮物3例。8例囊性肿瘤中实性成分、不规则增厚之囊壁或房间隔及壁结节增强后均有中高度以上强化,以肾皮质期为显著,实质期强化程度减弱。结论 囊性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是诊断囊性肾癌有价值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婴幼儿甲状腺舌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笔者将12例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婴幼儿甲状腺舌囊肿的CT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CT表现为颈前正中圆形或椭圆形囊肿11例(91.7%),偏—侧(离中线1.5cm)1例(8.3%)。其中低密度10例(83.3%),等密度2例(16.7%)。增强后囊内均无强化,仅囊壁及周围组织有强化,全部病例未见钙化灶及瘘形成。此外,甲状腺、舌骨体可出现受压及骨吸收改变。结论 CT对甲状腺舌囊肿能出现明确诊断,是术前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脏棘球蚴病的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6例经过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分析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例单纯型囊肿表现为肾内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囊性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不强化。2例多子囊型表现为母囊内大小不一的多个更低密度子囊。2例破裂感染表现为囊膜剥离形成"双壁征"或"飘带征"。1例继发感染后囊液密度增强,囊壁及囊内容物有强化;3例囊壁弧形钙化。结论 CT影像能准确显示肾脏棘球蚴病的位置、形态等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瘤(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MCN)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的认识。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N患者及其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左肾3例,右肾2例。CT表现:病灶均南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5例患者CT增强显示囊内分隔及囊壁均较清楚,囊壁规则光整,其中1例增强显示囊内分隔不规则增厚模糊,强化明显,提示有恶性潜在倾向。结论MCN是肾脏少见的良性囊性病变。CT能准确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但和多房囊性肾癌等其他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上存在一定闲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胰腺囊腺癌CT表现的认识,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癌的CT表现,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4例均呈囊性低密度肿物,囊壁较清楚。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尾部3例,最大病灶为5.6cm×6.8cm位于胰头,最小者为3.0cm×3.1cm在胰体部,病灶呈圆形1例,类圆形2例及分叶形1例。CT值1.1HU~28.2HU。2例囊内见线状分隔,2例囊壁厚薄不均并见壁结节。1例囊壁弧形钙化伴囊内结节状钙化。增强后囊壁、壁结节及囊内间隔不同程度强化。1例胰头病变推压十二指肠及下腔静脉,1例肝内见囊性转移状。结论CT检查能全面地显示胰腺囊腺癌的特征性图像和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为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28例均位于舌骨上下水平,22例位于颈前正中区,6例偏左;CT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囊性占位,22例病灶呈低密度,CT值〈20HU,6例囊肿密度偏高,CT值为30~40HU;28例囊肿壁均光滑整齐;6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囊壁未见增厚。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并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杨井岗 《江西医药》2007,42(4):347-34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胰腺病变的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症实的20例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螺旋CT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层厚7.0mm,螺距1.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动脉、门脉期扫描分别为30s和70s.结果 胰腺假性囊肿12例,平扫为囊状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脓肿4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CT值为24Hu左右,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胰腺囊腺瘤4例,平扫为类圆形的水样或肌肉样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呈不规则强化,囊壁厚度<2mm.胰腺囊腺癌2例,平扫星囊状水样密度及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囊壁厚度>2mm,1例伴有肝内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特征,但也有相似之处,必须结合临床病史加以鉴别,难以鉴别时,必须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肾上腺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13例(14个)肾上腺囊肿超声检查参数和临床资料.结果 经13例患者在经过不同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或手术复查后可得出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4.6%(肾上腺囊肿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伴后方回声增强,壁薄而光滑,边界清,部分伴分隔及钙化.囊内有出血或较多蛋白渗出者,可表现为囊实性回声或低回声.所有肾上腺囊肿内均无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诊断肾上腺囊肿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由于超声检查经济无痛安全便捷,可以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8.
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细粒棘蜩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目的探讨肝脏、脾脏、肾脏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鉴别诊断,重点的讨论少见脾脏包虫囊肿影像变现。回顾性分析新疆布尔津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经CT、B-超检查的30例初步影像诊断为肝脾包虫囊肿患者中,结合手术、病理证实的包虫病理25例,其中23例是肝肾脏包虫囊肿,1例肺脏包虫囊肿,1例单纯巨大脾脏包虫囊肿,23例肝肾包虫囊肿中,单发10例,多发10例,单纯性1例,多子囊肝包虫型2例,特别是平时很少见的脾脏包虫囊肿1例,而且是有特殊结构巨大单纯性包虫囊肿。肝脾包虫囊肿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清晰,密度均匀的水样密度,囊性病变,可见到囊型弧形、线状、间断的钙化影的3例,母囊内有分隔或大小不等的子囊,囊型很薄,子囊的密度总是低于母囊密度的2例;囊肿破裂级发感染,囊内可见纤细条状影,密度不均匀,增强CT扫描外囊壁呈轻度强化2例。结论肝脾脏包虫囊肿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CT是诊断该病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临床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用CT诊断进行适形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情况、病理分析。方法对已经经过CT确诊的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34例囊性肾细胞癌的患者中有超过20例患者患有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有6例患者患有透明细胞癌囊变坏死,还有2例患者患有单纯囊肿癌变。在所有34例囊性细胞癌的患者中,通过CT进行诊断,诊断正确的患者有30例;单纯囊肿癌变的有2例,但是CT检查为单纯囊肿,有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但是CT检查为复杂囊肿。经典的囊性肾细胞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内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物,并且可以发现囊肿的内壁是凹凸不平的,并且囊壁均有较强的不均匀性,还有囊壁的壁结处有明显的强化和实质性成分,还有部分患者的囊壁会产生钙化。结论 CT能够较为全面的对患者的囊性肾细胞癌进行诊断,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腮裂囊肿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裂囊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CT表现.结果 CT表现为颈前三角区,沿胸锁乳突肌前内侧,呈上、下走行的囊状密度影,边界清晰,壁薄,其内密度均匀.周围组织受推压、移位.当合并感染时,边界较模糊,囊壁增厚,部分囊壁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检查对腮裂囊肿可以清晰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尤其是冠状及矢状重建图像,病变显示得更加清晰,易于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