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胃癌生物活性肽对荷胃癌裸鼠酯酶同工酶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协同刺激分子B7-1某因导入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后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瘤效应.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PLXSN)载体重组的小鼠B7-1基因表达质粒导入小鼠EL-4淋巴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后获得高表达的B7-1~ EL-4细胞.B7-1~ 瘤细胞的形态,体外增殖能力及MHC Ⅰ类分子表达水平与野生型肿瘤细胞无显著差别,但致瘤性显著降低,用野生型肿瘤致死剂量接种C57BL/6小鼠完全排斥.同时免疫原性明显增强,以X-线灭活的B7-1~ 肿瘤细胞免疫后小鼠获得了对随后致死剂量野生型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以X-线灭活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进行实验性免疫治疗,对早期(接种7天)形成的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时晚期(接种14天)肿瘤.B7-1和B7-1~ 瘤细胞都未显示出明显的治疗效果.上述结果提示肿瘤细胞表达B7-1分子可有效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将C 57 BL/6小鼠脾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在同系的成纤维细胞上,4天后,回收脾细胞,作为经自体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以50:1的比例和5×10~4 3 LL瘤细胞(系C 57 BL/6小鼠自发的肺癌细胞株)一起接种于免疫机构完整的和免疫受损的(胸腺切除后一周,~(60)钴一次全身照射750R)同系小鼠。对照组只接种3LL瘤细胞。结果实验组的两种小鼠的肿瘤生长都比对照组显著增强。既然免疫系统完全损坏的小鼠也出现肿瘤生长的增强,那么,这种增强显然不需要宿主自身的淋巴细胞参与。  相似文献   

3.
转染趋化因子MCP-3基因诱导抗小鼠大肠癌主动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JY  Li GC  Zhu JG  Wang WM  Li YH  Zhou GH  Sun QB 《癌症》2002,21(5):504-508
背景与目的:趋化因子对于免疫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起重要作用,转染趋化因子基因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诱导了抗肿瘤免疫反应,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将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3,MCP-3)基因转染小鼠大肠癌CMT93瘤细胞,探讨MCP-3用于诱导抗大肠癌主动免疫的可行性。方法:用脂质体将小鼠MCP-3基因导入小鼠大肠癌细胞CMT93,G418筛选抗性克隆,RT-PCR检测MCP-3的表达,趋化实验检测MCP-3的活性,体内实验观察野生型及MCP-3基因修饰瘤细胞的致瘤性,组织病理学检测肿瘤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及肿瘤的转移。结果:RT-PCR检测发现G418筛选得到的转染MCP-3的抗性克隆(CMT93/MCP3)表达MCP-3,而野生型CMT93不表达MCP-3。趋化实验显示CMT93/MCP-3的培养上清具有良好的趋化活性,趋化指数达5.57(P<0.05),对照组培养上清均无趋化活性。体内成瘤实验显示:与野生型瘤细胞相比,CMT93/MCP-3的成瘤率没有显著性下降,但源于CMT93/MCP-3的肿瘤生长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慢(P<0.05)。在CMT93/MCP-3所形成肿瘤中有明显的免疫细胞浸润,对照组肿瘤中免疫细胞的浸润较少。接种CMT93/MCP-3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的转移受到了显著性的抑制,转移率为0%(0/5),与对照组CMT93(100%,4/4)和CMT93/mock(80%,4/5)相比均有显著  相似文献   

4.
冷冻治疗可使大块肿瘤产生凝固性坏死,并且可诱导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反应,若配合免疫治疗,对于清除残余肿瘤、防止复发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非免疫原性小鼠黑色素瘤 B16(1×10~5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侧腹壁.第18天,肿瘤直径达3~5时,苯巴比妥钠麻醉小鼠,瘤旁切开皮肤,用深部冷冻仪细探头接触肿瘤进行一次冷冻;免疫冷冻联合治疗组于冷冻前2天腹腔注射1mp环磷酸胺一次,肿瘤局部注射5万单位IFN-α两次,自冷冻当天起连续10天注射rIL-2,每次5万单位,肿瘤局部与腹腔交替注射;同时设立单纯免疫治疗组(方法同上)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测定两次肿瘤大小.结果显示:肿瘤接种后第35天,对照组、冷冻组、免疫组和免疫冷冻组的肿瘤平均大小分别为3.9(n=7)、1.1(n=7)、1.9(n=6)和  相似文献   

5.
给接种 B_(16)黑色素瘤的 C57BL/6小鼠行β-胡萝卜素灌胃,每日10mg/kg。20天后,取小鼠脾细胞和B_1~6黑色素瘤细胞混合注入健康 C57BL/6小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检测脾细胞增殖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肺部瘤转移灶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脾细胞增殖活性和巨噬细胞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β-胡萝卜素可增强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趋化因子MCP-3基因和B7基因共转染诱导抗大肠癌主动免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MCP-3(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3)和B7基因共转染诱导抗大肠癌主动免疫的可能性。方法:用脂质体将小鼠MCP-3和B7(B7.1)基因导入小鼠大肠癌CMT93细胞,G418筛选抗性克隆,RT-PCR检测B7和MCP-3的表达,趋化实验检测MCP-3的功能。体内实验观察基因修饰瘤细胞(CMT93/B7+MCP-3)的成瘤性、免疫小鼠后所诱导的针对CMT93的免疫保护及其作为疫苗治疗已形成肿瘤的疗效。结果;RT-PCR检测发现CMT93/B7+MCP-3瘤细胞有B7和MCP-3的表达,而且所表达的MCP-3有良好的趋化活性。CMT93-/B+MCP-3的成瘤性显著下降(P<0.01)。经CMT93/B7+MCP-3免疫的小鼠获得对CMT93的免疫保护(P<0.05)。作为疫苗CMT93/B7+MCP-3能抑制接种早期肿瘤的生长。结论:共转染MCP-3和B7基因能有效诱导抗大肠癌主动免疫,共转染的细胞作为疫苗治疗已形成的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转染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经G41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及培养上清中TNF活性测定,从多株阳性克隆中筛选到一株高分泌TNF的克隆株(B16-TNF_a~( )).B16-TNF_a~( )细胞的形态,体外增殖能力及集落形成能力与野生型B16细胞无显著差异.体内致瘤性实验表明,B16-TNF_a~( )细胞致瘤性下降,但致瘤性高低与接种细胞数量有关.小鼠皮下接种1.25×10~4或更多细胞,肿瘤结节形成率与接种细胞数量成负相关;而接种6.25×10~3细胞的小鼠肿瘤结节形成率反而高于2.5×10~4细胞接种的小鼠.接种B16-TNF_a~( )的荷瘤小鼠长期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实验为进行肿瘤细胞靶向的TNF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12 Gy)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雌性C57BL/6小鼠右侧后肢接种肿瘤细胞后7 d,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6);免疫组(IM,n=6);放疗组(RA,n=6);联合治疗组(IM RA,n=6).比较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及存活时间.采用TUNEL法对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IM RA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较慢,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RA、IM及C组,IM组与C组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没有差异.TUNEL实验结果表明,IM RA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HPV16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IL-12瘤苗联合放疗对小鼠Lewis肺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小鼠IL-12(Murine interleukin-12,mIL-12)的小鼠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瘤苗LLC/mIL-12,评估瘤苗对荷鼠Lewis肺癌C57BL/6小鼠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cD-NA3.1( )-mIL-12用脂质体转染LLC,G418筛选后获得LLC/mIL-12瘤苗。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LC细胞2×106,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n=10),第0、7、14d瘤苗组和联合组瘤内注射瘤苗,第1、3、5d放疗和联合组给予2Gy局部照射。第21d处死小鼠,观察肿瘤体积、脾细胞中CTL和NK活性以及肿瘤细胞凋亡。结果:联合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NK和CTL活性增强,凋亡增加,与其它组相比,P<0.05;放疗组NK和CTL活性降低。结论:LLC/mIL-12瘤苗及放疗均能产生抗瘤反应,且联合组作用更强。瘤苗放疗增敏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凋亡,增强NK和CTL活性。  相似文献   

10.
观察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保护小鼠免受骨髓瘤攻击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本文用mGM-CSF和L929细胞上清从BALB/c小鼠的骨髓中培养树突状细胞,将树突状细胞与小鼠NS-1骨髓瘤细胞融合(FD),并用瘤细胞制备的抗原体外冲击致敏树突状细胞(DC~ ).FD每鼠1×10~5,DC~ 每鼠2×10~5分别在第0,7天经尾静脉注射,第14天每只小鼠皮下接种NS-1骨髓瘤5×10~6,观察两种瘤苗保护小鼠免受肿瘤攻击的预防作用.FD(每鼠1×10~5)和DC~ (每鼠2×10~5)分别间隔1周治疗荷瘤7d和14d的小鼠2次,观察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57BL/6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脾转移与血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细胞悬液接种法制备C57BL/6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荷瘤模型,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织器官中转移瘤细胞的有无及其生长状态,伊文思蓝尾静脉注射法观察蓝染部位与肿瘤转移阳性部位间的相关性。结果 接种成瘤率100 %。12只小鼠中有9只出现脾转移,均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淋巴结转移, 其中3只尚伴有肺转移。脾转移较肺转移出现早、概率高。大体观脾转移阳性部位位于脾背侧段约全长1/4区域。镜下观脾内转移瘤细胞呈散在分布,生长受抑并向成熟分化。伊文思蓝蓝染部位位于脾背侧段约全长1/4区域,与肿瘤转移阳性部位一致。结论 C57BL/6小鼠的B16黑色素瘤细胞脾转移先于其他脏器转移,其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瘤苗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诱导、扩增C57BL/6J小鼠DC.将表达小鼠AFP基因(mA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以单纯DC为A组;将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s)为B组;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以单纯PBS(磷酸缓冲液)注射为对照组D组.免疫方法: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胁部注射5×105个细胞(0.1ml/资),连续免疫3天,以后每7天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同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80只免疫小鼠中,A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70%;B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仅为25%;C组肝癌发生率为65%;D组肝癌发生率为75%.B组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能激发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Qin YS  Zhang X  Li L  Yu HL 《癌症》2007,26(8):833-836
背景与目的:肿瘤生物治疗中微血管壁通透性是大分子抗体偶联药物进入瘤体的主要屏障.组胺可通过增加微血管壁通透性和组织液的生成促进抗体偶联物在肿瘤局部的富集.本研究观察组胺所致微血管壁通透性的增加和组织液的生成增多是否会增加肿瘤血行及/或淋巴的转移.方法: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将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注入小鼠左上肢腋部皮下,建立C57BL/6小鼠荷瘤模型.实验组接种第6天起,背部皮下注射300 mg/kg组胺,隔日一次,共5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在各脏器的转移情况.分别用Student t-test和四格表资料确切概率法分析组胺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结果:接种成瘤率100%.300 mg/kg组胺隔日一次皮下注射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瘤重分别为(5.26 1.55)g和(6.96±1.31)g,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3%和75.0%,血行转移率分别为25.0%和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胺能够抑制C57BL/6小鼠B16黑色素瘤的血行和淋巴转移,该抑制作用部分与其抑制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4.
HSA基因转染小鼠淋巴细胞EL-4诱导宿主的体内抗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热稳定抗原(Heat-stable Antigen,简称HSA)的cDNA与质粒载体(PcDNA3)连接,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电穿孔的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到小鼠淋巴瘤细胞EL-4中,使其表达抗性基因和HSA分子,通过高剂量G418(400μg/ml)选择培养和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高比例表达HSA的阳性细胞克隆,以提供活化T细胞所必需的协同刺激信号,从而诱导宿主体内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实验发现:表达HSA的EL-4淋巴瘤细胞在同系小鼠(C57BL/6)体内的致瘤性明显较野生型肿瘤弱。HSA~ EL-4瘤细胞经丝裂霉素灭活后,腹腔免疫同系小鼠后可获得对低剂量(2×10~3/鼠)野生型瘤细胞EL-4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应。用HSA~ 瘤细胞灭活后作为瘤苗治疗早期带瘤动物显示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Yin XL  Duan H  Peng ZP  Sun SL  Li SL 《癌症》2006,25(9):1087-1091
背景与目的: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是具有抗瘤活性的细胞因子,本研究建立稳定表达小鼠IL-12(murineinterleukin-12,mIL-12)的小鼠Lewis肺癌(Lewislungcarcinoma,LLC)细胞系LLC/mIL-12,评估mIL-12重组质粒及LLC/mIL-12瘤苗治疗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疗效。方法:脂质体转染LLC获得LLC/mIL-12瘤苗。于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LC细胞2×106个,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n=10),第1、4、7天瘤内注射质粒或瘤苗,第14天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脾细胞中CTL细胞和NK细胞活性以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结果:LLC/mIL-12瘤苗组和pcDNA3.1( )-mIL-12质粒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mIL-12能增强NK细胞和CTL细胞活性,两者均以LLC/mIL-12治疗组更显著,LLC/mIL-12和pcDNA3.1( )-mIL-12治疗组有大量CD4 、CD8 淋巴细胞浸润。结论:mIL-12基因能增强NK细胞和CTL活性,LLC/mIL-12及pcDNA3.1( )-mIL-12均能产生抗瘤免疫反应,且前者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瘤苗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诱导、扩增C57BL/6J小鼠DC。将表达小鼠AFP基因(mA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以单纯DC为A组;将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s)为B组;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以单纯PBS(磷酸缓冲液)注射为对照组D组。免疫方法: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胁部注射5×105个细胞(0.1ml/次),连续免疫3天,以后每7天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同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80只免疫小鼠中,A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70%;B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仅为25%;C组肝癌发生率为65%;D组肝癌发生率为75%。B组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能激发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应用HSV-tk/ACV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进行了基因治疗研究。体外实验证实,转有HSV-tk基因的B16细胞(B16LNTK)对阿昔洛韦(Acyclovir,ACV)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亲本细胞B16,当B16LNTK与B16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时,亲本细胞B16对ACV的敏感性不同程度增高,存在旁观者效应。用B16LNTK接种同系C57BL/6小鼠,经ACV治疗20天后,B16LNTK组小鼠的肿瘤(0.254±0.18cm~3)较对照组B16组的肿瘤(4.43±1.08cm~3)小94%(n=5,双侧t检验P<0.01)。HSV-tk/ACV系统原位基因转移治疗B16荷瘤小鼠效果显著:HSV-tk/ACV治疗组肿瘤14天后较对照组肿瘤小43%(n=5,双侧t检验P<0.05)。结果提示HSV-tk/ACV系统可作为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小鼠GM-CSF基因导入EL-4淋巴瘤细胞中,研究EL-4/GM-CSF在同系C57BL/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EL-4/GM-CSF细胞在小鼠中的成瘤性下降,50%小鼠无瘤生存.射线灭活的EL-4/GM-CSF瘤苗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对实验性荷瘤小鼠进行治疗,能延长荷瘤宿主的存活时间(33.1±1.8)与对照组EL-4/Wt(23.2±1.5天)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基因修饰的瘤苗作用明显增强.结论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可诱导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的部分根除,本实验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提出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流体高温热疗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接种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悬液于C57/BL6小鼠的背部皮下,当肿瘤长至直径为(0.8±0.1)cm时,将20mg磁流体直接注射到肿瘤内部,24h后在交变磁场下加温(50℃,10min),间隔24h,连续治疗3次,观察磁流体热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瘤体的病理变化、对肿瘤生长及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加温治疗后,部分(4/7)小鼠的瘤体完全消失,实验组肿瘤没有消失的小鼠平均生存(20.333±7.881)d,瘤体消失的小鼠生存>70d;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样改变。结论:磁流体热疗能有效的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为其成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锚定表达GM-CSF的小鼠黑色素瘤作为肿瘤疫苗的有效性.方法:GM-CSF基因嵌合GPI信号肽修饰序列实现在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的锚定表达,研究锚定修饰的B16细胞于同源C57BL/6小鼠的成瘤性及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抑瘤实验结果表明,锚定修饰GM-CSF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强,成瘤性明显下降;成瘤率为58.8%,而肿瘤对照组为100%.活瘤苗接种实验结果显示锚定修饰的肿瘤细胞可以预防肿瘤的发生,肿瘤发生率仅为20%,说明抗肿瘤的免疫应答有记忆性,能够有效地防止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结论:锚定修饰GM-CSF的肿瘤细胞可以诱导抗特异性的抗肿瘤反应,这种设计可以应用于肿瘤疫苗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