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非地区不断出现登革2型病毒森林株感染病例,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当地人群、蚊媒和丛林红猴体内均检测到登革病毒森林株或其抗体.当地一种在森林和乡村广泛分布具义伊蚊对登革病毒高度易感,可能是造成森林株跨种传播的关键宿主.该森林株在人体感染模型如人树突状细胞和肝癌移植小鼠中可有效增殖,与引起广泛流行的登革病毒株一致.这些发现卓显出西非登革2型病毒森林株跨种传播的可能性,及其感染人类引起广泛流行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2型登革病毒04株结构蛋白C,PrM(M)、E和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与国际参考株新几内亚C株、牙买加株和候选疫苗S1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壳体蛋白C到主要非结构蛋白NS1,这一开放读码框架核苷酸总数为3381,编码1127个氨基酸;在E蛋白区有3个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位于E区的98-111、371-378、416-422;有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E区的Asn-67和Asn-153位;有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非结构蛋白NS1有两个糖基化位点,位于NS1区的130和207位,有10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在结构蛋白C、PrM(M)、E和非结构蛋白NS1中,E蛋白表现最为保守,其次是C蛋白。D2-04株病毒在核苷酸水平与氨基酸水平上与其他2型病毒株比较,我国04株较类似于牙买加株,其次是NGC株,与S1株类似性最小。说明我国病毒株与牙买加株相关性较大,与S1株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可引起人类疾病的传染病病原体,是威胁我国以及全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能感染人的7种冠状病毒均为动物源性,通过跨种传播而最终感染人。这些不可预测、但不断发生的冠状病毒反复跨种传播事件已经引起全世界对冠状病毒的特别关注以及恐慌。目前...  相似文献   

4.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人数不断上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本文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媒介效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登革病毒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属于黄病毒属,是一种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RNA病毒。根据E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登革病毒被分为四个血清型(DEN-1,2,3,4),它威胁着数以亿计的、居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们的健康。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前者是一种轻型的发热性疾病,而后者则是一种威胁患者生命的综合症,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 (DengueFever,DF)和登革热出血热 (DengueHemorrhagicFever,DHF)均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流行病 ,登革病毒在自然界中以 4种不同的血清型存在 ,自然宿主是人和低等灵长类动物 ,主要由埃及伊蚊 (Aedesaegypti)与白纹伊蚊 (Ae .albopic tus)作为传播媒介 ,是最重要的虫媒病毒病 ;它广泛流行于全球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在我国则多发于台湾、海南、广东等沿海省分 (Pinheiroandcorber,1 997)。病毒的细胞膜受体是病毒得以进入靶标细胞进一步增殖并…  相似文献   

7.
贵州白纹伊蚊对登革病毒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贵州省白纹伊蚊不同地理株对登革病毒(DEN)易感性的研究。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5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取羽化后3~5日龄期的贵州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用不同型别的DEN分别经口连续感染3d,于首次感染后的4、7、10、14d收集感染成蚊标本;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DEN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核酸;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抗原片,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同时感染白纹伊蚊海南株作为对照。结果 DEN1-4型国际参考株感染白纹伊蚊贵州省不同地方株,其感染比率分别为12/15、12/15、8/15和13/15。结论 白纹伊蚊贵州省不同地方株对DEN1-4型国际参考株普遍易感,表明贵州省具备引起登革热流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揭示广东省2006-2007年各地登革病毒流行株的遗传关系,探讨其可能来源.方法 收集广东省2006年5个流行区、2007年4个流行区登革毒株和近几年广东省分离的登革病毒流行毒株,设计覆盖登革Ⅰ型病毒E(包膜蛋白)基冈的3对扩增片段瓦相嵌套的引物,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所得序列经拼接成E基因全长序列后,同时与GenBank上扶得的登革Ⅰ型病毒E基因序列一起,用MEGA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广州流行株来源于越南;阳江、南海流行株来源于阳江本地;汕头、潮州流行株来源于新加坡.2007年流行株都来源于新加坡.结论 广东省2006年发生的登革热疫情来源多样,而2007年疫情来自同一源头,近几年广东省流行的登革病毒主要来源于东南亚等国,但在广东省局部地区已形成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登革病毒,RT-PCR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发生树,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9份标本中38份病毒分离培养阳性,获得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6/1707的E基因序列,其同源性与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的流行株接近,但与广州市2002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2/281较远。结论广州市2006年流行的登革病毒属输入性,但与2002年流行的登革病毒有不同的输入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登革病毒分离株NS1基因的扩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利用逆转录(RT-PCR)技术将由聚乙二醇浓缩的登革病毒制备的RNA合成为双股cDNA,建立了扩增登革病毒大片段cDNA的条件。采用该方法扩增了我国登革2型病毒株的cDNA片段,长度为1383bp。它不但包括完整NS1基因,而且也包括了对NS1编码蛋白的功能起重要作用的位于其上游和下游的部分碱基序列。登革病毒大片段cDNA的扩增有助于对我国毒株NS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Ⅱ型登革病毒临床分离突变株(B株)E基因区部分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蛋白表达、复性和纯化,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探。方法:将B株E基因1~476bp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入表达菌,IPTG诱导后将包涵体变性,复性,纯化后的蛋白免疫C57BL/6和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B-E原核表达载体,在表达菌中以包涵体形式稳定高表达,分子量为20kD。利用蛋白的His标签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确定该蛋白为重组B-E蛋白,得到的可溶蛋白纯度大于90%。B-E蛋白免疫BALB/c和C57BL/6小鼠均可以得到有效的多克隆抗体。结论:B-E蛋白对BALB/c和C57BL/6小鼠具有免疫原性,其中ELISA鉴定免疫C57BL/6小鼠抗体的滴度为1∶12800,Western blot鉴定免疫BALB/c小鼠抗体滴度为1∶500。  相似文献   

12.
登革病毒是一种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蚊媒病毒,其引起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SS/DHF)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病毒缺乏精确的复制校正系统.在传播过程中核苷酸的变化会导致病毒毒力的变化,目前其致病与免疫机制尚未明了,缺乏有效的疫苗。本文就登革病毒基因变异与其毒力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情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方法从广州11个行政区及其登革热旧疫点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经实验室培育羽化成成蚊),提取登革病毒RNA,One step SYBR Green I实时RT-PCR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从广州地区采集的493批白纹伊蚊(6255只)中,共检测出两份阳性结果,分别来自登革热疫点和旧疫点,经测序证实为登革I型.其余为阴性。最低感染率为0.32。结论本文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比率较低,可能与登革病毒在蚊体内传代的递减效应、采样时间滞后以及广州登革热非连续性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研究了几种细胞因子(rIL-1,rIL-2,rIL-6,rTNF-α,nIFN-α和nIFN-γ)对D2V感染U937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除nIFN-γ对DV感染U937细胞的感染无影响外,其余几种细胞因子都可使D2V感染U937细胞的感染率明显降低,为研究细胞因子在DV感染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悬液芯片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检测方法,可对四种血清型登革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依据GenBank上4种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并合成相关引物及探针序列.抽提病毒RNA,经反转录后对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与核酸探针微球组杂交后于Bio-PlexTM 200系统检测荧光信号值.结果 DV1的悬液芯片检测敏感性约9 DNA拷贝,DV2、DV3、DV4的悬液芯片检测敏感性约90 DNA拷贝.进而将本方法用于检测15份临床标本,其检测结果与分型荧光RT-PCR一致.结论 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四种血清型登革病毒的悬液芯片检测方法,为快速筛查和鉴定登革病毒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贵州独山、兴义两地夏秋季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登革病毒(DEN)分离及鉴定,从病原学角度证实贵州省人群DEN的感染情况.方法 于2005年6至10月份收集贵州独山县、兴义市两地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356份,并接种于生长良好的单层C6/36细胞盲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型别鉴定;用DEN NSl基因区特异性通用引物进行RT-PCR检测分离的DEN毒株核酸,经序列测定并作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 3份病人血清标本可使C6/36发生细胞病变,用单克隆抗体、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鉴定为DEN2;系统发生树分析证明,分离的病毒与DEN2-43、DEN2-44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结论 贵州省独山、兴义两地人群中存在DEN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以2型登革病毒NS3基因构这酸疫苗能否诱导体液免疫,用表达2型登革病毒NS3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SV.NS3直接接种Balb/c小鼠。结果发现在接种后2周即可检测到IgM抗体,该抗体在加强接种后滴度显著升高,6周达最高水平至少维持2个月;IgG抗体在接种后4周可检测到,8周达最高水平至少维持2个月。  相似文献   

18.
登革病毒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蚊媒性急性传染病.但至今仍没有获批准的疫苗可用.近年,一种新的病毒样颗粒(VLPs)能使免疫小鼠产生中和性抗体和持久、特异的T淋巴免疫记忆细胞.VLPs克服了传统疫苗的很多不足,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非同位素标记探针检测登革病毒RNA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地高辛配基(Digoxigenin,Dig)、生物素(Biotin,Bio)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分别标记登革病毒2型(Denguevirustype2,Dv2)的cDNA,制备三种非同位素标记探针,与感染DV2的C6/36细胞上清中病毒核酸做斑点杂交。结果表明:三种标记探针均只与DV2-RNA呈强阳性杂交反应,显示DV2型特异性;Dig-探针最灵敏,可检出DV2-RNA的最小量为0.1pg,其次为HRP-探针(可检出0.3pg)和Bio-探针(可检出1~3pg)。用PCR技术制备探针并同步标记比其他方法简便、快速,只需少量模板数小时内可获得足够量的标记探针,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标记探针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理、生态以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观察比较通过胸腔接种方式人工感染登革病毒的白纹伊蚊和胸腔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蚊虫的死亡率、产卵量、孵化率、子代发育情况,以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两组蚊虫在死亡率、存活时间、产卵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方面的差异不显著。结论登革病毒感染能够增加白纹伊蚊的死亡率并降低蚊虫的产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