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54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25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2.2%。不同不孕原因之间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IUI周期数等与IUI周期的妊娠率之间无显著关系,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与不孕原因及是否采用促排卵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8例88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资料,分析女性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精液的处理方法、IUI治疗周期数及促排卵方案等临床因素和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超过40岁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不孕年限超过10年的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精液的处理方法中密度梯度离心法妊娠率高于上游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低于自然周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腔内人工授精过程中影响妊娠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治疗时应综合分析并把各种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促排卵药物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3对不孕夫妇进行的723个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分为自然周期组(143对)、枸橼酸氯米芬(CC)组(40对)、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26对)及CC+HMG组(54对)促排周期组;各组患者均在排卵前1d、排卵后1d进行一次IUI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多胎率及OHSS率。结果促排卵周期总妊娠率为14.5%,略高于自然周期组妊娠率(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促排卵周期中CC+HMG组的妊娠率22.7%(20/88),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的妊娠率为3.0%(2/66)(P〈0.05)明显低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组妊娠率为14.6%(40/274)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宫外孕率、多胎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UI治疗中,CC+HMG促排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236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186例不孕患者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治疗2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比较,后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排卵前进行IUI妊娠率高于排卵后IUI(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促排卵周期及排卵前行IUI妊娠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110周期)接受夫精IUI治疗妇女的年龄、不孕年限、治疗方案、IUI时机、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我院夫精IUI的妊娠率为10%。女性年龄越轻,不孕年限越短,IUI妊娠率越高。IUI妊娠率与治疗方案、IUI的时机无关。IUI手术时子宫内膜8~14mm,妊娠率高。结论:夫精IUI促排卵方案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夫精IUI的关键,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以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影响IUI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的影响因素,提高成功妊娠率.方法:比较IUI治疗69对夫妇,共13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促排卵周期、排卵数及不同适应症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1)自然周期妊娠率17.2%,高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排卵2个的妊娠率较排卵1个者妊娠率高.(3)44例男方精液异常,妊娠率16.2%;18例女方排卵障碍,妊娠率10.3%,两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I最佳适应症为男方因素引起的不孕,且自然周期妊娠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案对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95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探讨其与妊娠结果的关系。结果 3种方案中病人的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9.14%、29.55%和28.57%(P〉0.05),流产率为13.86%、14.77%和25%(P〉0.05),宫外孕发生率为2.90%、2.80%和0(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采用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准备内膜的妊娠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排卵正常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法更经济、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行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的104对夫妇的195个周期。分析年龄、不孕年限、IUI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促排卵、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和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妊娠率更高(OR=3.494,P=0.032,OR=3.657,P=0.048)。与自然周期相比,促排卵周期成熟卵泡数目更多(OR=18.279,P=0.000),子宫内膜增厚(OR=0.186,P=  相似文献   

9.
卢兴宏  陆杉  倪运萍  邓雪梅  王小云 《广东医学》2012,33(23):3607-3609
目的分析促排卵治疗及排卵数目对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技术)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UI治疗的122例共22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促排卵治疗以及排卵治疗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7.4%,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无流产、异位妊娠及双胎妊娠;促排卵周期流产2例,异位妊娠1例,双胎妊娠2例。结论对于存在排卵障碍的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排卵数目可显著提高妊娠率。促排卵治疗不会降低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但可能增加双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苏亮  罗平  罗江霞 《广西医学》2013,(5):602-603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2例158个周期IUI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及男方精液进行分析。结果158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26个周期,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6.46%。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大,妊娠率降低;增加IUI治疗次数,妊娠率增高;不孕原因中妊娠率以宫颈因素最高;注入宫腔内的前向运动(a+b)级精子数以(10~50)×106组妊娠率最高。结论女方年龄、不孕原因及注入宫腔内的(a+b)级精子总数是影响妊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肾调周法对男性因素不孕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以男性因素为指征IUI治疗的63对不孕夫妇,分为2组,A组西医治疗组(自然周期+IUI)50周期,B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补肾调周+IUI)50周期,分析两组周期妊娠率与累计妊娠率的关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周期妊娠率18%,西医治疗组妊娠率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累计妊娠率31.03%,西医治疗组累计妊娠率8.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运用于IUI治疗周期,可以提高IUI的累计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莲 《当代医学》2011,17(2):104-105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周期对不孕夫妇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将281个IUI周期分为自然周期组(A组)和促排周期组(B组);促排周期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为克罗米芬组(CC组)、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极显著低于促排周期组(7.9%vs19.0%,P〈0.01);促排卵组中CC组、HMG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1%和2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HMG联合IUI能提高IUI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体重指数(BMI)对不孕女性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20 年6 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施行IUI 治疗的3 707 例患者的周期资料,按照BMI 分为3 组,A 组(正常 体质量组18.5 kg/m2≤BMI<23.0 kg/m2)、B 组(超重组23.0 kg/m2≤BMI<25.0 kg/m2)、C 组(肥胖组BMI≥25.0 kg/m2),比较各组间 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方案中,3 组间自然周期方案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药物联合肌注促排药物 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 与活产率无关,B 组(OR=1.161,95% CI:0.861~1.565,P=0.328)以及C 组(OR=1.003, 95% CI=0.761~1.322,P=0.948)与A 组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注促排药物(OR=1.425,95% CI:1.026~1.980,P=0.035) 以及口服药物联合肌注促排药物(OR=1.366,95% CI:1.038~1.796,P=0.026)是影响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肥胖(OR=2.784,95% CI:1.471~5.267,P=0.002)以及继发性不孕(OR=3.048,95% CI=1.454~6.389,P=0.003)是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以及继 发性不孕为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促排药物可提高不孕患者IUI 活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中,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探讨其与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三种不同方式准备子宫内膜,对妊娠率、流产率、单胎妊娠率、双胎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促排卵周与激素替代周期的妊娠率、流产率、单胎妊娠率、双胎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mm有16个周期,妊娠率为43.75%(7/16);8-10mm有68个周期,妊娠率为30.89%(21/68);〉10mm有19个周期,妊娠率为68.42%(13/19),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移植日血清中E2/P值对冷冻胚胎妊娠结局有影响,而移植前子宫内膜的准备方式对冷冻胚胎的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COS所致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及术后排卵、妊娠率、流产率。结果患者术后血清FSH升高,LH、LH/FSH、T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自然排卵率88.6%、妊娠率70.5%,而流产率9.1%。结论应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自然排卵率、妊娠率高,流产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和氯米芬(CC)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氯米芬组34例,2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2.5mg或氯米芬50mg,均于月经第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18mm时,肌注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U。结果肌注HCG当日最大卵泡MFD、周期排卵率、异位妊娠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P〈0.05)。其中来曲唑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1例,而氯米芬组有3例。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治疗优于氯米芬,将来有可能替代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TF)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不孕患者的效果。方法42例PCOS合并IR不孕患者,其中22例作为试验组,口服MTF,3月未妊娠者加服克罗米芬(CC)3个周期;另20例直接口服CC3个周期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排卵情况、妊娠结局及睾酮(T)、空腹胰岛素(INS)、体重指数(BMI)、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有14例(64%)恢复排卵;其中11例(50%)妊娠,均未发生流产,用药3个月后T、INS、BMI均明显降低(P〈0.05),血脂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有13例(65%)恢复排卵;其中6例(30%)妊娠,均未发生流产;用药3个月后BMI、INS、T、血脂均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MTF治疗可提高IR患者的妊娠率及降低T、INS、BMI,且安全、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取出皮下埋植剂后妇女第一次排卵的时间,从而指导其避孕及受孕。方法监测取出皮下埋植剂后200例妇女在不同取出时期、不同埋植持续时间、不同年龄、不同剂型的情况下第一次排卵的时间,并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200例妇女均恢复排卵,第一次排卵的时间为(41.4±9.8)d。其中有月经周期者比有闭经期者短,到期取出者比3年以内因症取出者短,年龄40岁以下者比40岁以上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皮下埋植剂Ⅰ型与Ⅱ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有生育意愿者25例,1年妊娠率为88.0%。结论皮下埋植避孕剂取出后能很快恢复排卵及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