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泰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与对照组(传统阳明经穴针刺法),每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MAS分级、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MAS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脑卒中患者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神经促通技术对老年急性脑卒中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248-249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促通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神经促通治疗。采用Bnrstrom6级运动功能评价法和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是神经促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采取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91-19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进行确诊,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灸治疗。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改善能力与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神经促通技术与电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提高患者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肢体运动反应,避免发生肢体痉挛,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增强运动控制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近年来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有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随机的分为三组即针刺组(A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组(B组)和针刺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组(C组),每组都要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与5周之前的病情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经过治疗之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0.47%、72.29%、97.47%。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46例、康复训练组(B组)46例2个研究组。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改良Barthel指数(巴氏)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巴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运动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81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运动针法进行治疗。结果2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针法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疗效,比常规针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杨云珠 《上海医药》2016,(21):40-4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及2、4、6个月的FMA得分和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肢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U,对患者的上下肢肌痉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分别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下肢的改良Ashwonh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MA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可显著降低痉挛肢体肌张力,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改善ADL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药》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活动系统(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JAS静态牵伸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拮抗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不同时间段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13±0.57)、(4.20±0.62)、(1.50±0.57)分,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22±0.75)、(4.27±1.04)、(1.60±0.62)分,均低于治疗前的(2.97±1.07)、(5.33±2.19)、(2.50±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43±1.01)、(4.80±1.34)、(1.97±0.81)分,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60±0.65)、(4.87±1.05)、(2.10±0.92)分,与治疗前的(2.83±1.05)、(5.20±2.20)、(2.57±0.9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97±3.32)、(82.13±2.71)分,均低于治疗前的(38.63±5.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6.87±4.56)、(65.97±4.2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3.73±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5.91±12.61)、(62.53±15.4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4.72±11.23)、(44.86±11.64)分,实验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刀微创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刀微创技术对患儿双下肢进行切割松解。每月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及随访1年3个时间段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足背屈角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1年,2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及足背屈角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GMFM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及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及足背屈角显著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针刀微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够迅速取得显著的疗效,同时针刀微创治疗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四肢痉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沪〈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甜一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O.05);实验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肌张力,增强四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杨攀  朱佳静 《医药世界》2010,(10):1182-1183,120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综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一般的药物治疗方案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69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禁用其他抗痉挛药物,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痉挛,Fuge-Meyer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中药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减轻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1.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the direct acting muscle relaxant, dantrolene sodium (5 mg kg-1), on tension, integrated EMG, soleus muscle motor unit discharge frequency and gamma nerve fibre discharge were measured in the decerebrate rat. 2. Dantrolene sodium did not have any detectable direct effect upon the discharge of the gamma nerve fibres. 3. The soleus muscle of the decerebrate preparations exhibited spontaneous tension and reflex responses. 4. With the muscle held at constant length, dantrolene sodium caused an increase in the integrated EMG in 15 out of 18 experiments and a decrease in muscle tension in 15 out of 17. The results from these experiments showed great variability. 5. Dantrolene sodium caused a slight reduction in the tension response to tonic stretch;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integrated EMG. 6. Dantrolene sodium also caused a shif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nsion and integrated EMG during the phasic component of the stretch reflex, with a greater integrated EMG being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tension. 7. Motor unit discharge frequencies were found to increase but not sufficiently to overcome the action of dantrolene sodium. It is concluded that motor unit recruitment mus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muscle weakening action of dantrolene sodiu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结合针刺与中药熏蒸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结合针刺与中药薰蒸,对照组采用针刺与中药薰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MMS、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P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针刺与中药薰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单纯性被动活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结合被动运动训练治疗.针刺1次/d,被动训练2次/d,共观察2个疗程,运用运动评估量表改良巴特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动态改变.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I增加值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选用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仅选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齐刺与常规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针法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齐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76%)明显高于对照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69,P〈0.05)。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