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脾不和"痛泻"的经典方剂,武维屏通过探究痛泻要方的组方特征,拓展痛泻要方的适应症,将其应用于肺系病咳、喘、哮之证,凡咳、喘、哮辨证属于肝脾不和、肺失宣降者,均可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亦体现其"从肝治肺"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乃《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方系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四药组成。方意在泻肝补脾,治肝实脾虚引起之腹痛腹泻,故名曰“痛泻要方”。张景岳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脾胃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吴鹤皋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  相似文献   

3.
李丽 《吉林中医药》2011,31(8):718-719
陆为民教授治疗久泻从"健脾化湿为本""重视从肝辨治""治脾不忘温肾"3个方面入手,认为泄泻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治疗常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同时十分注重情志因素。施以疏肝、理气、健脾之品。肝郁明显者,以柴胡疏肝散合痛泻要方辅以健脾之品;脾虚为重者,以六君子汤加理气药为主方。若患者素体不健,或久病伤正,脾胃虚寒,中阳不振,脾病及肾,损伤肾阳,致命门火衰,失于蒸化温煦,治当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附子理中汤或四神丸加减。  相似文献   

4.
“痛泻要方”源于《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取名曰“白术芍药散”,因主治痛泻,《医方考》称之为“痛泻要方”。该方的主治证是什么呢?三版、四版、1985年版大专函授教材《方剂学》,均认为是肝郁脾虚证:一版、二版、五版教材虽未提及证型而只写症状,但对病机的分析也认为是脾虚木乘。历版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沿袭《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来归纳分析该方的治证和病机。对此笔者认为。该方主治以不提脾虚、归纳为  相似文献   

5.
正瓜蒂散出自《伤寒论·太阳病》166条,原文为:"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用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为散,合治之"[1],意在治疗胸部痰涎壅盛,阻碍气机,宜用瓜蒂散将痰涎涌吐而出,从而达到祛除体内邪气的目的。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使用吐法来祛邪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载"其高者,因而越之"[2],吴崑注"高,胸之上也;越之,吐之也"[3]。高者  相似文献   

6.
痛泻要方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泻要方临证举隅翟光,龚伟民痛泻要方最早载于《丹溪心法·卷二泄泻》篇、书中虽无方名,但所列药味(防风、白芍、白术、陈皮)与痛泻要方完全一致,并标明“治痛泻”字样。其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抑木扶土”,大凡肝强脾弱为患用之即效。笔者验之临床,感受颇深,今...  相似文献   

7.
痛泻要方为中医调和肝脾主治痛泻证之要方,文章通过对痛泻要方组方原则的分析,初步探讨痛泻的病因病机及临证特点,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本方有补脾泻肝、缓急止痛、燥湿止泻之功效,土虚木乘、肝脾失调为痛泻要方的病机要点,临床运用上,痛泻要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为临证要点,广泛运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具有痛泻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8.
情志干预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情志干预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例采用情志干预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对照1组20例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对照2组20例仅用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40%,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  相似文献   

9.
浅析古方3则重用防风的意义李永堂(浙江省余杭市第一人民医院余杭311100)关键词防风白术芍药散玉屏风散泻黄散1防风于白术芍药散中之意义白术芍药散(《医统》,即《医学正传》引刘草窗“痛泻要方”)所治之证,是腹痛泄泻,泻必腹痛,故又名痛泻要方。腹痛泄泻...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金匮要略》用巴豆有五方。其用途、配伍、制剂、用量、服法各异。笔者试结合有关文献和点滴临床体会,浅析仲景对巴豆的运用。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一、巴豆的应用范围:《伤寒论》用巴豆有一方,即三物白散(见146条),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金匮要略》用巴豆有四方:一为桔梗白散(见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治第七之附方),治肺痈咳嗽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而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二为九痛丸(见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治第九之附方),治九种心痛,兼治连年冷积流注,冷气上冲,落马坠车血疾等。三为走马汤  相似文献   

11.
痛泻要方治愈顽固性吐食252000山东省聊城地区中医院谷越涛,王桂枝王某,女,26岁。1992年12月18日诊。饭后吐食已1年。每当饭后旋即吐食,少则吐几口,多则吐出全部食物。伴院腹胀满,纳减,头晕,心烦,乏力,畏寒,手足不温,大便于,4日一行。舌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37-1538
痛泻要方作为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和常用方,留传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但在当今临床依然得到广泛应用,尤其脾胃病科专家常用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痛"和"泻"即腹痛和泄泻,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表现,应用痛泻要方来治疗可有效缓解;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著名专家唐旭东教授临床善用此法,他从"痛""泻"症状产生的基本病机着手,以"抑肝扶脾"为基本治疗思路,以痛泻要方为主方,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灵活加减用药,辅以耐心细致地情志疏导,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3.
徐景藩教授擅治脾胃疾病。所录其所治泄泻疑难证 2例 ,一为便下白色粘冻之“痰泻”,用平胃二陈汤运脾温中、化湿化痰而奏效 ;一为久泻肝脾失调 ,以痛泻要方、甘麦大枣合方加味调理肝气为主而建功。  相似文献   

14.
四六痛泻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肿安 《陕西中医》1992,13(8):353-353
采用四六痛泻汤(以四神丸、六味地黄丸和痛泻要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80例,治愈率95.55%。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刺激所致,病机初为肝郁脾虚型,久则脾肾两亏,故以此拟方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5.
周海平主任中医师系舟山市名老中医,临床擅用古方,对运用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痛泻症有其独特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申健 《河北中医》1985,(6):25-25
痛泻要方出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四味药组成。治疗肝脾不调之痛泻,疗效显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扩大应用,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一头晕羞明赵××,女,43岁,工人。1983年4月23日就诊。患者平素情志抑郁,头晕,头胀,眼干涩羞明,纳呆,已六年多。曾服去痛片,维生素B_1缓解症状,但未能根除。诊得脉弦细微滑,舌红苔白。证属肝郁脾虚,治以调肝健脾,方用痛泻要方,服12剂,临床症状告愈。按:患者平素爱生闷气,肝气郁滞,久郁化火,火灼津液,肝血受损,肝开窍于目,目  相似文献   

17.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因张景岳称其为“治痛泻要方”而有今名。该方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功具泻肝补脾、调和气机。前人运用此方,强调必以“腹痛泄泻,泻后痛不止”为据,但笔者在临床中谨守病机,  相似文献   

18.
痛泻要方功擅调和肝脾,治疗脾虚肝郁之痛泻,配伍精当,药简力宏。在其沿革过程中,历代医家基于对病机方药之不同见解,而调整方剂的药味与剂量,其功效表现出异方同治、异方异治、同方异治之情况。本文通过辨析痛泻要方之方论及其组成药物等配伍变化,以阐明“方之用,变也”之理,即方剂之用重在变化,方剂之效靠治法彰显、由君效引领、因药力实现。  相似文献   

19.
吐法亦名撩痰,其主治正如《内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①王冰曰:“上盛不已,吐而夺之”,②又曰:“上盈不愈者,吐而夺之,此病乃瘳。”③例如汉代张仲景用葱豉汤引吐,治伤寒头痛;用栀子豉汤引吐,治伤寒发汗吐下后的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用瓜蒂散引吐,治宿食在上脘及中暍、酒疸等证。张子和遵《内经》之旨,继前贤之法,擅长汗、吐、下三法。  相似文献   

20.
痛泻要方与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泻要方出自《景岳全书》,由白术、白芍、陈皮和防风组成,功效为疏肝利脾,是治痛泻证的主方。临床医家在应用本方时多主要是围绕着“痛、泻”为主证而加减应用。肠易激综合征(IBS)即是以“痛、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故本方是中医治疗IBS最常用的基本方。有文献报道,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