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9例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检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998年3月~2001年12月有海绵窦侵犯的鼻咽癌59例。其中初治47例,复发再治12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出。分析头痛、颅底骨破坏、颅神经损害、视朦症状与海绵窦侵犯的关系。结果:59例中头痛46例(78.0%),与受累海绵窦同侧性头痛39例(84.8%)。近70%头痛患者同时合并颅底骨和前组颅神经损伤。颅底骨破坏53例(89.8%),3个部位以上、开窗样的广泛骨破坏35例,占66.0%。前组颅神经受损47例(79.7%),两对以上的颅神经聚合性损伤30例。占63.8%;26例患者出现视朦症状(44.1%),其中4例早于前组颅神经损害出现视朦。结论:大多教的原发肿瘤(53/59)自鼻咽部通过颅底骨破坏区。沿扩大的孔道直接向上蔓延至海绵窦。头痛、前组颅神经损伤、视朦是主要的继发症状。视朦可能是部分海绵窦受侵病例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ECT和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及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同期进行前瞻性SPECT和CT检测,比较两者的检出率及与临床症状、体征、T、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SPECT和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在全部患者中分别为60%和36%;在头痛、颅神经损害及两者并存患者中分别为83.3%、25%;100%、0;94.4%、77.8%。在T1+T2及T3+T4的患者中分别为18.2%、0;92.9%、64.3%。在N0+N1及N2+N3的患者中分别为67.7%、45.5%;41.2%、17.6%。在Ⅰ+Ⅱ及Ⅲ+Ⅳ期的患者中分别为20%、0;70%、45%。SPECT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nar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头痛及T分期是SPECT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头痛=11.92,ORT分期=15.43);颅神经损伤是CT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颅神经损伤=7.50)。结论:结合患者头痛、颅神经损害症状、T、N分期,综合SPECT和CT检测结果,提高鼻咽癌患者早期颅底骨受侵犯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是可行且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SPECT骨显像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PECT骨显像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及全身骨转移早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鼻咽癌初诊患者,于放射治疗前进行全身前后位加颅底左右侧位SPECT骨显像。[结果]全身骨显像(颅底骨除外)阳性检出率23.6%(17/72),共检出41个病灶,胸部及脊柱检出率最高,颅底骨显像阳性检出率62.5%(45/72),同期CT阳性检出率23.6%(17/72)。颅底骨侵犯SPE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McNemar检验,P=0.0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全身骨显像阳性检出与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分期无正相关;颅底骨显像阳性检出与头痛,颅神经损害,T分期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临床分期是全身骨显像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2.036);头痛及T分期是颅底骨显像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头痛=3.943,ORT分期=6.858)。[结论]鼻咽癌初诊患者SPECT骨显像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检测结果有一定可信度,可用于鼻咽癌颅底骨侵犯及全身骨转移的早期检测,其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颅底侵犯CT与MRI检查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鼻咽癌侵犯颅底时CT与MRI在显示侵犯程度上的差异.结果:30例鼻咽癌中CT显示骨质破坏12例.MRI显示骨质破坏15例.CT显示海绵窦侵犯2例.MRI显示海绵窦侵犯5例.结论:CT与MRI检查显示颅底侵犯情况效果基本相仿.如果肿瘤侵润骨组织尚未发生骨皮质破坏时,MRI优于CT.MRI在显示病变与颅底、海绵窦、脑、脑膜的关系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超腔、颅底骨破坏和颅神经损害者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咽癌超腔、颅底骨破坏和颅神经损害而无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效果.方法:1980年9月~1988年9月收治的鼻咽癌原发灶超腔、颅底骨破坏和颅神经损害的患者205例.鼻咽病灶全部用~(60)Co放射,有38例单用耳前野放射,其余以耳前野为主,眶下野、鼻前野为辅野.有颅底骨破坏、前组颅神经损害者加照颅底野,有后组颅神经损害者加照患侧耳后野,肿瘤量60~80GY/W.颈部预防照射~(60)Co切线野40GY加深部X线20GY.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47.3%,原发灶超腔者、颅底骨破坏者、颅神经损害者和侵犯两项以上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61.7%、72.7%、37.1%和30.2%.鼻咽剂量60Gy、70Gy、80Gy的5年生存率各是32.0%、53.8%、38.0%,P<0.05.体重增加者5年生存率为62.7%;下降者为32.2%.结论:以伴颅底骨质破坏和原发性超腔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效果较好.放射剂量以DT70Gy/7周为宜,营养支持使体重增加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颅底骨侵犯SPECT及MRI检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PECT及MR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61例异咽癌初治患者于放疗前同期进行SPECT伞身前后位、左右头侧位平而显像和颅底断层骨显像及MRI鼻咽、颅底横断和冠状检杏,采用双盲法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PECT和MRI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在全部患者中分别为51%、46%(P=0.508),在头痛、颅神经损害及两者并存患者中分别为83%、80%、88%和86%、80%、94%(P值均为1.000),在T1+T2和T3+T4期患者中分别为22%、74%和0、82%(P=0.031、0.250),在N0+N1和N2+N3期患者中分别为50%、53%和48%、40%(P=1.000、0.500).SPECT与MRI检测符合率为85%.Binary Logistic同门分析显示T分期是SPECT对颅底骨侵犯阳性检出的关联因素(χ2=4.23,P=0.040;OR值=3.04),头痛有成为SPECT和MRI对颅底骨侵犯阳性检出关联因素的趋势(χ2=3.13,P:0=077,OR=4.54;χ2=3.64,P=0.056.DR=12.00).结论 SPECT对鼻咽痛颅底骨侵犯的检测敏感性与MRI相当,检测结果与MRI有较高符合率,且与T分期有良好相关性,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对头痛明显、T分期晚、CT检测颅底阴性、无条件接受MRI检查的鼻咽癌患者行SPECT颅底断层骨显像阳性应考虑早期颅底骨侵犯,并以此指导放疗靶区(GTV)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放疗后海绵窦复发再程放疗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海绵窦复发受侵再程放疗的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方法:回顾分析2000-06- 2006-04我院诊断的鼻咽癌初次治疗后局部海绵窦复发受侵者55例.全部经CT和(或)MR诊断,部分鼻咽局部重新活检;分析海绵窦受侵的CT和MR诊断意义及再治疗的效果、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55例海绵窦受侵复发患者,CT检出13例,MR检出43例.全组主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是外展神经麻痹、颅骨破坏,伴发头痛及前组颅神经受损.再程治疗后、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3%、78.18%、34.54%和9.09%.初治时有无颅底破坏对再次治疗后的生存率有一定影响,但1、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年以上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到复发间隔时间越短再次治疗后生存率越低,与间隔3年以内者比较,间隔>3年者生存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MR较CT能更早期准确诊断鼻咽癌复发中海绵窦受侵,头痛和颅神经症状是海绵窦受侵的主要临床体征,放疗后海绵窦处复发再放疗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颅底骨侵犯SPECT及CT检测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SPECT及CT以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检测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于放射治疗前同期进行全身前后位加颅底左右侧位SPECT骨显像及鼻咽、颅底连续模断CT检查,采用双盲法对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在全部患者中分别为63.5%、25.4%;在头痛、颅神经损害及两者并存患者中分别为87.9%、93.3%、92.3%和42.4%、46.7%、46.2%;在T1+T2期及T3+T4期患者中分别为37.5%、90.3%和0.0%、51.6%;在N0+N1期及N2+N3期患者中分别为63.9%、63.0%和19.4%、33.3%。经McNemar检验,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SPECT与CT检测符合率为61.9%,不符合率为38.1%。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头痛及T分期是SPECT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头痛=3.864,ORT分期=6.422),T分期及N分期是CT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T分期=48.932,ORN分期=2.860)。结论 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敏感性优于CT,但特异性不如CT。SPECT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分期有较好的相关性,其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上,若结合患者头痛、颅神经损害症状及T、N分期情况,综合分析SPECT及CT结果,有可能提高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颅底侵犯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确诊的67例NPC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资料均有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CT常规采用横断面扫描,MRI采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扫描层面自口咽到鞍上池水平。结果① MRI扫描显示52例有颅底侵犯,CT显示35例。CT和MRI对颅底结构侵犯显示例数如下:翼板8 例,14例;斜坡22例,25例;岩尖25例,28例;蝶骨体或蝶窦19例,25例;蝶骨翼9例,12例;海绵窦14例,17例。两者的显示差异有显著意义(x2=9.47,P=0.02)。②颅底侵犯的CT表现主要为孔道的骨质破坏和吸收,而MRI除骨质改变外,还能清楚显示通过孔道的肿瘤。③头痛、颅神经受累及两症状均出现的发生率分别为82.7%(43/52)、67.3%(35/52)和57.7%(30/52)。结论头痛和颅神经损害症状是NPC颅底侵犯的主要特征;MRI诊断颅底和脑组织受侵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Xie GF  Cao KJ  Li Y  Huang PY 《癌症》2005,24(10):1246-1248
背景与目的:有蝶窦、海绵窦侵犯的T4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颅底复发率较高。本研究探讨颅底补量对有蝶窦、海绵窦等侵犯的T4期鼻咽癌患者颅底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从1996年10月至1998年11月,共有12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经CT诊断为筛窦、蝶窦或/和海绵窦侵犯的T4期鼻咽癌初治患者在我院住院接受放射治疗,鼻咽剂量为(71.55±3.09)Gy,颈部剂量为(58.95±6.16)Gy。其中27例在放射治疗后接受颅底补量6~10Gy(颅底补量组),93例未进行颅底补量(对照组)。有53例接受诱导化疗1~3疗程,其中对照组41例,颅底补量组12例。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生存率和局控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对照组1、3、5年颅底控制率分别为93.4%、76.4%、65.1%,颅底补量组分别为100%、91.8%、8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5)。对照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75.3%、45.2%、31.2%,中位无瘤生存期为30个月,颅底补量组分别为85.2%、59.3%、51.9%,中位无瘤生存期为60个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84),对照组与颅底补量组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3%和7.4%,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514)。结论:颅底放射补量可减少蝶窦、海绵窦等侵犯的T4期鼻咽癌患者的颅底复发,对提高无瘤生存率有一定的益处,此类患者宜给予颅底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