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重建心阻抗图探讨O波形成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胸部体表O波形成的机制. 方法:6对方片电极检测胸部体表阻抗变化,用波形重建获得重建心阻抗微分图,对比正常组和异常组的O波幅度,用阻抗变化叠加原理分析胸部体表O波形成的机制. 结果:胸部体表O波是重建心阻抗微分图的血管分量O波和心室分量O波叠加而成的;在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体表O波以心室分量O波为主;在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当血管分量O波大于心室分量O波时,体表O波中以血管分量O波为主. 结论:血管分量PL',PR'的O/C比值可以用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右心循环血容量变化对体表不同部位心阻抗微分图C波幅度的影响。方法 用阻断麻醉狗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方法,同步观察六对方片电极上心阻抗微分图C波幅度的改变。结果 不管是阻断主动脉还是肺动脉,各电极上的C波幅度都有明显下降,但影响的程度因电极位置不同而异。结论 胸部六对方片电极测得的心阻抗微分图是左右心循环容积变化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3.
重建心阻抗微分图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重建心阻抗微分图的基本波命名,探讨有关波幅和时间间期.方法:对180例正常成人重建心阻抗微分图的基本波进行归类分析,统计有关波幅和时间间期.结果:血管分量AO', PL', PR'有C波,X波和O波,C波为正向,X波为负向,O波有的为正,有的为负;心室分量LV', RV'有b波, C波, O波, b波为一正向小波,C波为负向,O波为正向;AO'分量的C波幅度最大,PL', PR'分量次之,LV', RV'分量最小;心室分量的Q-C间期大于血管分量的Q-C间期.结论:本研究可为重建心阻抗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 进行阻抗心动图检查时,通常与心电图、心音图及某些心机械图同步记录。阻抗随时间的变化(△Z)及其微分波(dz/dt)都有应用价值。以下着重介绍阻抗微分波的意义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1966年 Kubicek 应用阻抗微分图计算心搏量以来,因该法为非创伤性,方法简便并可重复,故受到人们广泛注意。心输出量与微分波的高度密切相关,而微分波值可因胸围大小而变化。本文旨在探讨胸围与微分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建心阻抗图AO分量的阻抗变化与主动脉容积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心导管刺激狗的左室后壁心内膜,诱发室性早搏,改变射入主动脉的血量,用六导联同步检测狗的胸部体表阻抗变化,通过波形重建得到狗的重建心阻抗微分图,分别测量正常时、早搏时对应的AO、PL和PR分量的C波幅度.结果 与早搏前正常的C波幅度相比,早搏时AO分量的C波幅度下降(80.4±20.0)%,PL分量下降(25.4±21.4)%,PR分量下降(21.8±29.6)%;这表明主动脉容积变化对AO分量的影响比对PL、PR分量的影响大得多(P<0.001).结论 重建心阻抗图AO分量的阻抗变化能够间接地反映主动脉的容积变化.  相似文献   

7.
心阻抗血流图近年来用于测量心排量,测定收缩间期、舒张间期,测定外周阻力、血管顺度,测定心肌收缩力、冠状动脉功能,以及分析心阻抗微分波图变化等作为心功评定和心脏病的诊断,已展示广阔的前途。一、测定心排量  相似文献   

8.
肝阻抗微分图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肝阻抗微分图对605例正常肝脏和肝病进行观察。正常人肝阻抗容积图三峰型占65.30%、双峰型占34.7%;毒肝组除高房缩波22.6%与传肝组一样,多为低平波;肝硬化组除低平波外可见高舒张波46.2%;肝癌组主要为齿状波或水纹波。肝阻抗微分图正常组Z波(dz/dt)为1.2208Ω/秒,O波(dz/dt)0.3612Ω/秒;病理组均低于正常值,经均方差分析F=35.5151及11.6749,P<0.01,有显著差别。由于微分波波形稳定,各拐点清晰,测量分析准确,结合充盈指数和扩张指数则更能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因此阻抗微分图对慢性肝病诊断、判断效果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六导联胸部阻抗微分图进行波形分析。方法 选择63例心功能正常成年人为受试者,按性别分为2组:男性组32例、女性组31例。采用由3个电流电极和12个电压电极构成的六导联同步检测六路胸部阻抗容积图,然后利用软件微分得到六导联的微分图。对各导联的基础阻抗(Z0)、波幅(C波、X波、O波)、Q-Z间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导联的微分波形态、Z0、C波幅度、Q-Z间期基本一致(P>0.05)。女性组Z0及C波、X波、O波的幅度均显著大于男性组(P<0.05),但女性组Q-Z间期显著小于男性组(P<0.001)。左侧导联(E1-E′1、E2-E′2、E3-E′3)的X波幅度大于右侧导联(E4-E′4、E5-E′5、E6-E′6),其中E1-E′1与E5-E′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导联的O波幅度差别较大,其中E1-E′1导联的O波幅度最大,而E4-E′4导联的最小,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六导联胸部阻抗微分图可为胸部阻抗图的波形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心阻抗微分图测定是一种无创伤的心功能检查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地被临床应用。本文是对不同呼吸状态下测定的心阻抗微分图进行研究,观察生理及病理因素对心阻抗微分图测定的影响及探讨心阻抗微分图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使用心阻抗微分图方法,对36例RVD并Af病人,分别在电复律前及复律后进行左心功能测量。结果发现Af时A波消失,C波形态不一,振幅不等。复律后A波出现,C波形态一致,振幅相等。复律前后心排血量HI、O/C、PEP/LVET、PAWP等均有显著差异,与临床症状相吻合,提示心阻抗微分图在判断RVD并Af前后左心功能有高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0只家兔的心阻抗一阶和二阶微分图进行了分析,家兔一阶微分图中有A、C、O波和B点,二阶微分图中有a、c、o波和b、p、x、k、f点。但是家兔的b-p间期(快速射血期)比p-x间期(缓慢射血期)长,k-f间期(快速充盈期)比f-a间期(缓慢充盈期)长。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枝(中上1/3处)和注射垂体后叶素(0.5u/kg)后,阻抗法测定的心收缩间期和心舒间期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变,结扎冠状动脉组更为显著。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2.5mg/kg)24小时后,仅有心舒间期指标出现异常。三种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均能使二阶微分图中的正向a波(a′)增大,注射垂体后叶素后10分钟,心电图ST段已复位,但增大的正向a波仍然存在,提示正向a波能够灵敏地反映心脏功能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3.
导纳法是在阻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无创伤性检测心功能的方法。目前多认为其应用价值优于阻抗法。本文采用心导纳微分图多项指标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做了检测,并与健康组进行对照,初步探讨了心导纳图各项指标的变化和冠心病心绞痛病变部位及范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多种无创伤性检查与导管检查法测定心脏病人STI、PWP、PAEDP、心搏出最等项目,并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其相关性: ①慢性心衰病例STI的PEP/LVET与每搏搏出量r=—0.71,PWP与D—Sz/A_2-O,r=0.80,对扩张型心脏病,瓣膜病r=0.64,而急性心肌梗塞相关性均极差.②阻抗微分图与热稀释法测SV、CO、CI、等三个参数,两法结果相近(P>0.05),但个体来看r=0.32,阻抗微分图O波增高提示PAEDP增高,O/C比与PAEDP相关性r=0.72,在心衰时O/C比值加大,心衰纠正后O波恢复正常.③胸片上肺淤血程度与心/胸比星中度相关,与PAEDP r=0.50.  相似文献   

15.
实验资料证明心阻抗微分波(dz/dt)与心动周期各时相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近年来有些学者采用心阻抗法来测定心缩间期(STI)和心舒间期(DTI)。由于此法较心机械图测定法简便,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心阻抗法测定STI和DTI及其与其他测定  相似文献   

16.
心阻抗容积图(ICG)计测收缩时间间期(STI)和应用Kubicek氏公式计算心输出量,为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方法之一。最近又用肺阻抗图(IPG)诊断肺心病,但影响因素甚多,微分波射血始点(简称B点)的定  相似文献   

17.
心阻抗图(Impedance Cardioqram)及其微分图是近20年来发展的一种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966年Kubicek氏成功地把阻抗图应用于心输出量的计算后,不少学者的研究均证实了心阻抗图应用在这些方面的可靠性。在分流型先心病中,由于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故临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步记录心阻抗二阶微分图和肢体阻抗血流图的方法,测量了183人的动脉容积脉搏波的传导速度(V)。结果提示,V 随年龄增长而加快,高血压患者的 V 明显高于同龄血压正常人,V 能间接地反映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9.
用心阻抗微分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PD)的临床价值,国内报道不多。本文对6例 PDA 患儿与健康儿童,以及动脉导管结扎术前后心输出量和心收缩间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机理。笔者采用心阻抗微分图、心音图,心电图等同步记录,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微电脑采集心阻抗血流图,同步自动微分得心阻抗微分图。将二者分别作为X、Y座标,拟合成心阻抗微分环。测定了210例3~50岁健康儿童和成人各相面积与总面积比值及Ⅲ相面积与Ⅰ相面积比值的正常值,以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各面积比值的多无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