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3个月.因右眼流泪伴分泌物2月余来诊.眼部检查时挤压右眼泪囊区溢出少许脓液,冲洗泪道不通畅,诊断为先天性泪囊炎(右).滴抗生素眼水和隔日多次冲洗泪道后不愈,于2000年1月10日试行泪道探通术,用0.5%丁卡因点眼后,用直径0.6mm探针自下泪点垂直插入1mm转90°朝鼻侧推进,抵触到眶骨,稍退后以针头为支点缓慢将针竖起,探针与额骨面约成30°,与矢状缝约成15°,向下缓慢进针约10mm时感到阻力增大,欲退针时感阻力明显消失,退出针后发现针尖部缺失约15mm,患儿泪道无出血,下睑皮肤无红肿,表面未触及硬性异物.拍摄颅面部X线正面片,见右泪囊区有一15mm纵向位条状阴影,诊断为泪囊异物(右).次日在全麻下行右泪囊内异物取出术,取出残留探针,术中直视下同时行泪囊探通术(右).术后冲洗泪道3次,泪道通畅,无溢泪症状和分泌物,治愈.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左眼溢泪、流脓20天,于2000年1月以左眼“慢性泪囊炎”收治入院。既往双侧鼻腔通气好,无脓血性涕,无鼻面部肿痛。查体:左眼无突眼,视力正常,无复视。挤压左眼泪囊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泪道冲洗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返流。鼻甲无肿大,中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及新生物,面颈部淋巴结未触及。三天后在局麻下行左眼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见泪囊扩张,泪囊内壁光滑无肿物,鼻粘膜无增生肥厚,未见周边骨质破坏等。术后泪道冲洗通畅,“泪囊炎”  相似文献   

3.
鼻科学     
不放扩张器的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5例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病例,全部患者术中均未放置泪囊扩张器。作者认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是否放置泪囊扩张器,主要根据溢泪症状是否与反复发作的泪囊炎有关,眼科检查泪道堵塞的部位为泪囊后,手术中由暴露泪囊及造口过程是否顺利来决定。首先,按压泪囊区域发现泪囊扩张或者有脓性分泌物或黏液从泪小管口反流,尤其是下泪点反流。其次,泪小点清晰可见,尤其是下泪点。第三,术中暴露和切口泪囊后,经泪小点插入探针,如能顺利通过或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时;如果泪囊壁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右眼溢泪10余年,于2012年3月到我院就诊.查体:右眼对应上下泪小点的解剖位置结构模糊,无法辨认泪小点,泪点扩张器尝试探寻泪小点未果. 患者取仰卧位,下鼻道行地卡因及麻黄素喷剂麻醉黏膜和收缩鼻黏膜血管,行常规肖毒铺巾后,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右眼筛前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平行右眼近内眦上下睑缘作">"形皮肤切口,长约1.5 cm,分离皮下组织至泪囊,泪囊前壁切开约0.6 cm,7号泪道探针自泪总管开口处逆行探查至泪小管近泪小点侧,对应位置切开睑结膜,并用显微剪刀剪除适量的结膜组织以重建泪小点,用内置导丝的探针经重建的泪小点沿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至下鼻道,将导丝向下推出至下鼻道前部直至露出鼻腔外,1-0丝线穿过导丝向上拉至下泪小点外,退出泪道探通管及导丝,从下泪小点拉出丝线,将硅胶管涂红霉素眼膏后放入丝线中拉出至右侧鼻腔外,同法行上泪小点重建和置管术,将硅胶管的另一端经上泪小点引入至鼻腔,鼻腔内用丝线将硅胶管两端结扎打结后,剪除暴露于鼻腔外的硅胶管,将留置的硅胶管推进鼻腔内.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1998年3月~2001年6月在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口术3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32例中男8例,女24例;年龄19~75岁。32例中慢性泪囊炎30例,鼻内镜手术鼻泪管损伤2例。均溢泪明显,长期或问歇溢脓,泪道冲洗提示泪囊以下狭窄、阻塞。其中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泪囊造影CT在创伤性泪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提供指导。方法:对28例创伤性泪道损伤患者行泪囊造影薄层CT扫描,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重建等以显示泪囊的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及泪道阻塞部位,并观察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测量泪囊窝前上部上颌骨额突与后下部泪骨的厚度,中鼻甲腋分别至泪囊顶、泪囊底之间的距离。结果:泪囊造影CT能显示泪囊的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泪道阻塞部位以及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发现泪小管堵塞6例,泪囊阻塞14例,鼻泪管阻塞8例;泪囊窝前上部及后下部骨质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96±0.30)mm和(0.02±0.005)mm,中鼻甲腋至泪囊顶、泪囊底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80±1.50)mm、(4.00±1.80)mm(P〈0.05)。结论:泪囊造影CT结合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均能清晰显示泪囊形态、泪囊窝骨折移位情况及泪道阻塞部位,分析钩突与泪囊窝的关系,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7.
鼻内鼻窦手术损伤泪道的解剖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或避免易内鼻窦手术损伤泥道,在20具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泪道与鼻腔外侧壁的毗邻关系。发现前筛气房与泪囊窝关系密切,气房侵及泪骨占87.5%;鼻泪管与钩突上端游离线之间距离为6.74±1.72mm,距离筛漏斗前界3.44±0.75mm,距上颌窦鼻内开口为5.50±3.73mm。鼻泪管开四位于下鼻道前端鼻甲附着处。研究表明,前筛房、钩突切除和上颌窦鼻内开窗手术范围,如果过于向前,容易损伤泪道。  相似文献   

8.
用双腰穿针法治疗陈旧性泪小管断离14例.方法是第1根腰穿针经上泪小点泪道探通,并以其为支撑行泪总管或泪囊切开术.第2根腰穿针经下泪小管、泪总管或泪囊切口泪道探通的同时退出第1根腰穿针,泪道冲洗挂线,逆行硅胶棒置入,下泪小管与泪总管或泪囊吻合.14例中除1例泪小点撕裂轻微溢泪外,均一次治愈,提示该术式操作及术后处理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自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在鼻内镜下使用射频技术行泪囊鼻腔造孔术 ,治疗慢性泪囊炎 14例 (18侧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慢性泪囊炎患者 14例 (18侧 ) ,单侧 10例 ,双侧 4例 ;男 3例 ,女 11例 ,年龄 19~ 61岁 ,平均 5 0 5岁。均为鼻泪管阻塞 ,临床表现都有持久溢泪、压迫泪囊时有黏液性或脓液性分泌物逆流、泪道冲洗都不通畅 ,病程 0 5~ 2 0年 ,其中 1例曾行泪囊切开排脓术。2 手术方法 :1%丁卡因加 1∶10 0 0肾上腺素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以及 2 %利多卡因 10ml加 1∶10 0 0肾上腺…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鼻泪管阻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鼻内窥镜施行经鼻腔泪囊鼻腔造孔术,疗效较好,与经皮泪囊鼻腔造孔术相比,它具有进路操作简单、组织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术后面都无援痕的优点,易被患者接受。现将采用此法对鼻泪管阻塞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工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35只眼)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17~51岁,病史4个月~16年。所有患者术前均仔细检查鼻腔,27例行泪囊碘油造影,未行造影者均为指压泪囊、泪点返流较多分泌物的大泪囊。1.2手术方法选用视角为0或30的STORZ冷光源硬性鼻内窥镜和国产BDJ-D型(天松牌)易窦内窥镜及配套手术器械。手术均…  相似文献   

11.
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我们诊治下泪小管断裂48例、48眼,其中男42例、42眼,女6例、6眼,男∶女之比为7∶1,11~69岁,平均30.9岁,全部病例均于伤后1周内手术,随访6~20个月。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找到两断端,利用直接插管法,自下泪小点处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经两断端进入泪囊,再经鼻泪管进入鼻腔,利用鼻窥镜将导管拉出鼻腔,吻合两断端上、下各1针,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先于导管上端打一双环结,扎紧后剪除上方多余导管,并使残端圆钝,再于下方导管位于鼻前庭处打另一双环结,剪除多余导管,术后3个月后拔除插管。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为: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患者溢泪但泪道冲洗通畅或泪道冲洗通而不畅;无效:泪道冲洗不通。术后随访6~20月,48例、48眼完全治愈43眼,好转5眼,无失败病例发生,治愈率89.5%。  相似文献   

12.
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成功率。方法于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即中鼻甲的前端,鼻丘处,“工”形切开鼻腔黏膜,形成前后二个“门”形黏膜瓣,磨开骨壁,造口约1?cm,泪囊内侧壁也做同样较小的“工”形切开,形成相似的“门”形泪囊壁瓣,将其前后分别与鼻腔黏膜瓣对应缝合,覆盖骨性造口缘,使造口表面光滑,无纤维肉芽和瘢痕组织形成,不易造成阻塞。硬膜外麻醉导管自泪点进入泪道系统,并自下鼻道鼻泪管开口及造口处拉出,形成两条通道。结果术后7?d拆除固定于造口处的导管上的高分子膨胀材料,“门”形瓣缝合处已愈合,无黏膜的上下部分骨面已有上皮爬行,造口表面黏膜红润、光滑,冲洗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本组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为97%。结论本改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造口光滑,不易形成肉芽。而硬膜外麻醉导管所形成的第二条通道,更加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辅助下行鼻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期泪囊炎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的22例(43眼)新生儿期泪囊炎患儿,其中男6例、女16例,平均年龄22 d,所有患儿均有体温升高、患侧面部鼻部肿胀明显,患侧内眦以下泪囊区红肿及压痛,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鼻内镜辅助下鼻泪道探通术,术后观察泪囊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泪囊炎患儿均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术后随访8个月~2年,所有患儿症状均好转。结论 年龄<3个月患儿因泪道阻塞出现感染、红肿等症状时,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泪道探通,鼻内镜辅助手术可精确定位,避免鼻腔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4岁。因右内眦部反复红肿.右眼反复流脓2个月余,于外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右泪囊炎”.缩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近2个月.并多次行泪囊冲洗.每次均不通。病情未好转而逐渐加重。曾于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检查:右侧鼻根、内眦及上下限睑内侧均红肿.右眼球结膜、睑结膜高度水肿.右内眦部脓性分泌物多:鼻内镜检查鼻腔,见右侧下鼻道周边黏膜高度水肿及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6年9月~1999年6月应用鼻内窥镜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8例,女16例;右眼15例,左眼9例;年龄22~66岁。病史4个月~20年,临床表现为泪溢、脓性分泌物,内眦部红肿。1.2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头部抬高约10度,常规消毒铺巾,患眼泪点表面麻醉,中鼻甲和鼻腔侧壁表面麻醉,在中鼻甲附着处的前上方和鼻腔外侧些用1%利多卡因行浸润麻醉。自下泪点插入泪囊探针进入泪囊,在鼻腔侧壁可见到粘膜有一隆起,在中…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 1 999年以来我们对 2 8例 ( 31眼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患者 2 8例 ( 31眼 ) ,男 5例 ,女 2 3例 ;年龄 2 3~ 5 7岁。病史 3个月~ 1 2年。术前行泪囊造影X线摄片 2 6例 ( 2 8眼 ) ,泪囊造影CT扫描 2例 ( 3眼 ) ,泪道冲洗均有脓性分泌物。 2 8例中 2例为泪道激光手术失败者。全部病例未并发鼻息肉、鼻窦炎、重症鼻炎、鼻中隔剧偏等症。1 .2   手术方法选用德国WOLF 0°广角鼻内镜及手术器械、国产电钻、高频电刀。术前鼻内镜检查鼻腔并连接ENT影像工作站…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我们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6例、40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40眼,其中2例为双侧泪囊炎,男10例,女26例,25~50岁,平均35岁.病史2~20年.有鼻部外伤骨折史2例,鼻外径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复发3例.临床症状有:见风溢泪,眼内发痒.局部检查见内眦部慢性充血并有泪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下泪小点时从上泪小点溢出.泪囊碘化油造影摄片见鼻泪管阻塞.鼻腔检查示中鼻甲肥大,鼻中隔高位偏曲.  相似文献   

18.
鼻内境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疗效随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泪囊病变患者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临床远期随访观察结果,探讨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75例(310眼)慢性泪囊病变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手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根据泪囊大小或病变情况决定术终泪道放置泪道硅胶扩张管。术后随访包括鼻内镜检查处理、泪道冲洗及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应用。结果随访3~60个月,随访超过1年(远期)者211例(230眼),治愈率75.3%,好转率11.7%,无效13.0%,总有效率87.0%。9眼术后1年发现自然泪道复通,但泪囊鼻腔造孔瘢痕闭锁。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远期效果较好。扩大造孔骨窗,减少黏膜损伤和手术创面,以及随访清创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鼻泪管黏膜在手术造孔引流后,有可能发生可逆性转变,重新发挥泪道的泪液排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例1,男,45岁.因双侧流涕,头痛半年就诊.检查见双侧下鼻甲略大,麻黄素棉片收敛中鼻道粘膜,体位引流后见双侧中鼻道均有脓性分泌物.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副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炎症.遂行双侧上颌窦穿刺冲洗,冲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术后头痛、流涕症状明显减轻,5d后左眼流泪,在眼科行泪道冲洗术,未通畅,予泪道插管,3月后拔管,流泪症状消失.例2,女,37岁.因头痛半年就诊,检查双侧鼻腔粘膜淡红,下甲不大,中道无脓,心肺腹无异常.副鼻窦CT示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积脓).遂行右侧上颌窦穿刺,抽出约15ml淡黄色液体,术后头痛缓解.1周后因右眼泪流不止而复诊,行泪道冲洗,鼻腔无液体下流,予泪道插管,置管时,至下端有明显阻塞感,3月后拔管,随访2月,流泪头痛症状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3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治疗方法多采用颜面部切口泪囊鼻腔造口术,水后面部留有切口瘢痕。我科自1995年5月~1997年10月应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术32例,术后进行了近期随访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中,男2例,女30例;年龄23~72岁。临床表现为泪溢、脓性分泌物、内毗部红肿,反复发作,病史6个月~30余年。1.2手术方法本组根据术前诊断、CT检查、泪囊造影、请眼科医师会诊,确定手术方案。患者仰卧位,常现消毒铺巾,麻醉以2%地卡因十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粘膜,使用2-0B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