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生化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方法对3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共计40次的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进行分析。39例患儿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非胆红素脑病组。对换血前后的血常规、血气及电解质、生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换血前比较,换血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t=-20.545,P<0.05;t=-20.594,P<0.05);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显著(t=-7.307,P<0.05;t=-11.282,P<0.05),而血红蛋白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613,P>0.05);同时,钾离子和钠离子也显著下降(t=-2.306,P<0.05;t =-4.141,P<0.05);而血糖和碳酸氢根离子则显著上升(t=2.951,P<0.05;t=2.320,P<0.05);其他生化指标在换血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胆红素脑病组的乳酸水平较非胆红素脑病组显著升高(t=11.241,P<0.05),动脉氧分压显著降低(t=5.652,P<0.05)。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安全有效,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在胆红素脑病患儿,换血术会对其循环状态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内收治的46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2组间心脏超声检查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LAD)为44.2±3.8 mm,>对照组的32.6±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28,P<0.01);观察组患者的E/A比值为0.82±0.21,大于对照组的0.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43.1±12.7 mm和41.6±12.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室间隔/左室后壁(IVSd/LVPWa)分别为1.11±0.13和1.08±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48,P>0.05)。结论: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不仅可因血压升高造成心脏结构发生变化,而且还会由于左心房扩大而引起相应的形态学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结果两组的生化项目对比显示,血液透析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比腹膜透析组低,差异有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t=12.516,P<0.01);两组的血钾、血糖值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61,P>0.05;t=0.083,P>0.05)。患者1年后疗效:血液透析组有效率(81.25%)与腹膜透析组有效率(78.13%)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741,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相当,但血液透析在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优于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两者的优势比较。方法 20例LVAS患者行HRCT和3.0TMRI检查。在CT横断位图像上测量前庭水管(VA)中点最宽径,并应用体积重塑(VR)三维重组技术;MRI检查均使用3D——FIESTA序列,在MRI横断位图像上测量内淋巴囊(ES)骨内部分中点最宽径,并应用VR三维重组技术。结果 20例LVAS患者CT均显示双侧扩大的VA;MRI显示双侧扩大的ES和VA。CT和MRI测量其前庭总脚到前庭导水管外口之间的中点位置最大的管径宽度均大于1.5mm。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以正确诊断LVAS,CT主要是显示扩大的VA骨性结构,间接地显示出扩大的VA;MRI可直接显示出扩大的VA和ES。  相似文献   

5.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一种以渐进性波动性听力下降为主的先天性内耳畸形性听力障碍,可同时伴有反复发作的耳鸣或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听力检查通常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混合性聋。LVAS是近年来才被注意到的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该病中的价值。方法18例大前庭导水管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轴位扫描,经后处理获得MPR图像。结果在18位患者中17例为双侧和1例单侧扩大,扩大的导水管呈三种形态:裂隙状(6耳)、三角形(27耳)及囊袋状(2耳),其内缘均显示与前庭(19耳)或总脚(16耳)相通,导水管中段平均管径3.15mm;结合MPR图像可全面地显示导水管。结论CT能准确地判定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存在,MPR图像能更好的显示和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序列测量不同年龄组正常人中脑导水管的脑脊液峰值流速,探讨脑脊液的流动规律。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1例,年龄7~73岁;其中男23例,女18例,按不同年龄分为4组:7~<15岁组(n=11),15~<35岁组(n=10),35~<45岁组(n=9),≥45岁组(n=11),应用东芝1.5TMRI8通道头颅线圈,采用MRItime‐SLIP序列标记脑脊液,计算出中脑导水管内脑脊液的峰值流速;测量中脑导水管的内径及长度。结果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峰值流速,15~<35岁组与35~<45岁组,≥45岁组,与7~<15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脑导水管的内径和长度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呈双向流动;MRItime‐SLIP序列能实时定量测量脑脊液的流速,能显示脑脊液的湍流。  相似文献   

8.
钟永伟  陈小伟  季必池 《重庆医学》2015,(18):2515-2517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48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 A 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4.393,P=0.019;F=61.388, P=0.028);观察组V A S评分治疗后1 d、6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843,P=0.000;t=-17.174, P=0.000)。观察组S F‐36总分为(85.18±8.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69,P=0.006)。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P=0.010);观察组治疗后1 d、6个月椎体中间高度分别为(19.72±2.44)mm、(19.70±2.17)mm均高于治疗前(F=23.221,P=0.028)。结论 PKP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腺样体刮除+鼻内镜下残余腺样体咬切术、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4种手术方法治疗腺样体肥大进行效果观察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4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4组,每组37例。A组采用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术;C组予以腺样体刮除+鼻内镜下残余腺样体咬切术联合治疗;D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治疗。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半年,比较各组患者腺样体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其中B、C、D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χ2=7.731、5.045、7.731,P<0.05),但3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C、D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 A组患者( t=5.819、5.829、2.759,P<0.05);B、C组比D组手术时间长( t=3.555、3.6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C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9,P>0.05)。B、C组出血量相较于A组明显较高(t=9.305、4.126,P<0.05);D组显著低于A、B、C组(t=8.054、16.559、12.837,P<0.05);而B组显著高于C组出血量( t=5.739,P<0.05)。A组残留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χ2=31.308、31.308、24.667,P<0.05),B、C、D组残留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手术方式治疗腺样体肥大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格列酮单独用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克罗米芬、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1142,P<0.05);治疗后两组FSH、LH、T、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极显著(t=2.8107,P<0.01;t=6.0965,P<0.01;t=18.5510,P<0.01;t=8.171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FSH、LH、T、FIN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t=1.9873,P<0.05;t=2.8220, P<0.05;t=2.3198,P<0.05;t=1.9794,P<0.05);此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5%,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并能改善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兴利  吴鹏飞  孔荣  邱宏春 《重庆医学》2015,(32):4568-4569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 P )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T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45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XCL10、MBL的水平。结果激素治疗前 ITP患者血清CXCL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6.576,P<0.05),MB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196,P<0.05);治疗后二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9、7.714,P<0.05)。激素治疗有效组CXCL10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71,P>0.05),而无效组的表达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有效组(q=8.933、8.914,P<0.05);激素治疗有效组MBL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966,P>0.05),而无效组的表达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有效组(q=3.342、2.965,P<0.05)。结论 ITP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CXCL10、MBL的表达水平不同,提示其可能在ITP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有望在ITP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内生性软骨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9例内生性软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接受单纯软骨瘤刮除术治疗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植骨术治疗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析内生性软骨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手指活动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手指屈伸功能均得到较好的恢复(t=8.313;t=5.219,P<0.01),且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912,P>0.05)。 Ridit分析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似(u=0.503<1.96,P>0.05),两组复发率亦无显著性差异(χ2=0.256,P>0.05)。结论:对于体积较小的软骨瘤进行刮除术后不必植骨,两种手术方式均能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门控技术行三维放疗的肺部肿瘤患者受呼吸影响后靶区几何中心在三维方向上的矢量变化。方法采用放疗专用Phlipis 16排大孔径 CT定位机对48例需行胸部放疗、已行真空气垫体位固定的肺癌患者行辅以瓦里安实时位置管理系统的4D-CT模拟定位扫描,将每个呼吸周期的 CT图像平均分为10个呼吸时相。每个时相勾画靶区,融合10个时相的CT图像,测定靶区中心点在三维方向上的最大运动矢量并进行分析。结果(1)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肺的呼吸动度在 X轴方向(左右)、Y轴方向(前后)、Z轴方向(头脚)分别为1.97、2.33、8.41 mm;方向精度分别为1.31、1.50、1.92 mm;平均误差分别为(1.00±1.28)mm、(1.19±1.49)mm、(1.67±1.89)mm ,三维方向的呼吸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3,P =0.034)。(2)病灶位于左、右肺的呼吸动度在 X轴方向(左右)、Y轴方向(前后)、Z轴方向(头脚)分别为1.96和1.99 mm (t =0.79,P =0.94),2.49和2.18 mm (t=0.72,P =0.48),8.49和8.18 mm (t=1.21,P =0.23);三维方向的呼吸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门控技术可以定量测定肺部肿瘤受呼吸运动影响在三维方向的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国人正常耳前庭小管外口CT影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国人正常耳前庭小管 (Vestibularaqueduct,VA)外口CT影像 ,并探讨其外口径正常参考值。方法 行VACT扫描 ,用图像分析测量VA外口径 ,由 x± 1.96s求出其正常参考值。结果  98只正常耳中 ,90只耳VA外口显影 ,其外口径正常参考值为 :4.2 3~ 6 .39mm。结论 正常人群中可能有VA发育不良或位置变异 ,表现为VA不显影或狭小。V外口能充分反映其发育全貌 ,其正常参考值有助于诊断与VA发育障碍有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I)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45例晚期肺癌患者及32名健康人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循环血sICAM-1和TNF-α浓度明显地对照组(t=19.63和6.85,P<0.01);Ⅲ期肺癌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低于Ⅳ期患者(t=5.24和2.62,P<0.001和0.05),治疗后4月仍保持水平(t=10.60和45.69,P<0.001);未获局部控制者血清sICAM-1t TNF-α水平仅轻度下降(t=2.59和1.96,P<0.05和>0.05),治疗后4月复但结果与治疗相似(t=2.01和1.098,P>0.05)。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循环血sICAM-1与TNF-α水平与肿瘤负荷及病程进展有关,动态检测血清sICAM-1与TNF-α水平可作为评判晚期肺癌综合治疗和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YP2D6基因多态性对帕罗西汀在河南汉族健康受试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河南汉族健康受试者48人,使用PCR-RFLP技术对其进行CYP2D6基因型检测。受试者单剂量(7.5 mg)口服甲磺酸帕罗西汀胶囊后,收集120 h内的系列血样,用建立的LC-MS/MS法测定血浆帕罗西汀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男性CYP2D6*1/*1型受试者9人,CYP2D6*1/*10型21人;女性CYP2D6*1/*1型受试者5人,CYP2D6*1/*10型13人;未检测到CYP2D6*10/*10型;男、女CYP2D6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999)。与CYP2D6*1/*1型男性受试者比较,CYP2D6*1/*10型男性受试者tmax、t1/2无明显变化(Z=1.145,t=1.400,P>0.05),CL(F)、Vd 降低(Z=2.557,t=2.104,P<0.05),ρmax、AUC0-120和AUC0-∞增加(Z=2.421、2.512、2.557,P<0.05)。与CYP2D6*1/*1型女性受试者比较,CYP2D6*1/*10型女性受试者ρmax、tmax、t1/2及Vd 无明显变化(Z=1.992、1.921,t=2.117、1.905,P>0.05),但 CL(F)降低(Z=2.021,P<0.05), AUC0-120和AUC0-∞增加(Z=2.021、2.021,P<0.05)。结论:CYP2D6*10突变等位基因可影响甲磺酸帕罗西汀在河南汉族健康人群体内的代谢。  相似文献   

17.
刘本波  王娟  高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81-4282
<正>前庭导水管扩大(large vestibular agueduct,LVA)是较为常见的内耳迷路的一种发育畸形,属于先天性感音聋的一种类型,一般为胚胎中期发育障碍所致。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如遗传、药物、感染等因素。临床症状主要为耳聋,部分患者为波动性听力下降,伴发作性眩晕,影像学表现为不同的LV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喉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在体瘤与离体瘤之间体积计测方法的关系,寻求更准确有效的测量方法,为动物实验研究能够得到客观实验数据提供帮助。方法将32只裸鼠分别种植喉癌 Hep -2细胞,第21天用游标卡尺在体测量瘤体的长(a)、宽(b)、高(c),分别运用公式 V1=πabc/6、V2=1/2ab 2测量瘤体体积,后处死动物取瘤测量瘤体的实际体积,称瘤重,比较其中的差异。结果用 V1=πabc /6测量瘤体的体积与实际瘤体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其计算的瘤密度与实际瘤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用V2=1/2ab 2测量瘤体的体积与实际瘤体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其计算的瘤密度与实际瘤密度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 V1与实际瘤体积差的绝对值,和 V2与实际瘤体积差的绝对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游标卡尺在体测量瘤体的长(a)、宽(b)、高(c),并用 V1=πabc/6测量瘤体的体积更接近客观瘤体积,数据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何超  余雨 《重庆医学》2015,(14):1936-1938
目的:比较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后路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该院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62例多发下胸椎结核患者,其中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32例(A组)、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30例(B组);比较两组治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Cobb′s角及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36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植骨骨性融合。术后12个月 Frankel分级评价,A组脊髓损伤好转率76.92%(10/13),与B组(9/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05);A组总体治愈率84.38%(27/32),与B组85.48%(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A组Cobb′s角为(28.16±4.16)°、(5.03±3.24)°、(8.81±2.44)°,与B组(26.83±5.41)°、(5.50±3.03)°、(8.06±2.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8、t=0.588、t=1.200,均 P>0.05);A组手术时间为(171.31±12.84)min ,与B组(219.23±21.44)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4,P<0.05);A组出血量为(341.25±76.10)m L ,与B组(440.67±67.16)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39,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前或后路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病例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8月选择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40例,根据IM T检测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0例(IM T<0.9 mm );IM T增厚组60例(0.9 mm≤IMT<1.3 mm);斑块组40例(IMT≥1.3mm),3组都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同时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与实验室生化分析检查。结果斑块组、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组间其他实验室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IM T增厚组的顺应性(A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膨大指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 与 AI、PWVβ呈正相关(r=0.512,P<0.05;r=0.483,P<0.05),与AC呈负相关(r=-0.71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DL‐C、AC、PWVβ为影响IMT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部血管能安全、无创地动态观察动脉硬化进展过程中的血管壁的变化,有利于进行IM T的判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