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对照组采用罗库溴铵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T1、T2和T3时与T0相比HR和MAP均明显下降(P0.05),T4时与T0相比,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麻醉诱导平稳,效果较好,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七氟烷全凭吸入和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在新生儿Ⅲ度唇裂修补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方法 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七氟烷全凭吸入组(Q组)30例和七氟烷加氯胺酮全身麻醉组(L组)30例.Q组全程吸入七氟烷,根据BIS监测值及心率血压的变化调整其吸入浓度.L组采用氯胺酮琥珀胆碱快诱导气管插管,术中追加氯胺酮及调整七氟烷吸入浓度调整麻醉深度.记录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术中10 min(T3)及拔管后3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HR、MAP、RR、SpO2以及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疼痛刺激开始哭闹时间.结果 两组在T1、T2、T4时刻HR、MAP、RR以及诱导时间,拔管时间、疼痛刺激开始哭闹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组在T1呼吸抑制要明显大于L组,且SpO2下降程度亦剧烈于L组(P<0.01).两组患儿在T3、T5时刻各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全凭吸入较七氟烷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诱导时间短,插管及拔管期HR、MAP、RR较Q组麻醉平稳,能有效地抑制咽喉反射,呛咳屏气等不良反应.而在拔管时间、清醒哭闹时间较长,有再嗜睡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TC监测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时麻醉深度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150例择期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患者,SAS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单纯七氟醚诱导,B组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诱导。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及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对两组患者进行监测,观察麻醉过程中的NCT、BIS(脑电双频谱指数)、MAR(平均动脉压)、HR(心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在插管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A组(单药组)MAP、HR的上升幅度比B组(联合用药组)大(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T1)的NCT、BIS值没有差别(P0.05)。诱导后两组的NCT、BIS均比诱导前低(P0.05)。结论 NCT在单纯七氟醚麻醉诱导过程中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导致的麻醉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中采用吸入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对罗库溴铵用量的影响,探讨其在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51例行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25例,静脉麻醉组26例。2组均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5 mg/mL、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深度肌松麻醉,静脉泵注丙泊酚3~5 mg/(kg·h)和瑞芬太尼0.1~0.3 mg/(kg·min),维持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40~60;强直刺激后计数≥3时静脉泵注罗库溴铵,初始剂量为7.5μg/(kg·min),调整静脉泵注速率,维持术中肌松深度强直刺激后计数≤2。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并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1.0;静脉麻醉组不吸入七氟烷。2组均于预计手术结束前40 min停止泵注罗库溴铵,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至术毕;七氟烷联合静脉麻醉组在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记录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等用量,拔管时间,手术时间,PACU治疗时间,肌松起效时间,临床肌松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年龄对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下罗库溴铵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颌面外科手术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A组51例(年龄18~40岁)、B组54例(年龄41~65岁)和C组55例(年龄66~79岁)。3组均采用序贯法给予罗库溴铵,A组、B组、C组起始剂量分别为0.348、0.290、0.242 mg/kg。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时点)、气管插管即刻(T_1时点)、插管后1 min(T_2时点)、插管后3 min(T_3时点)和拔除插管即刻(T_4时点)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3组气管插管条件、诱导时间、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并计算罗库溴铵ED_(50)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3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同一时点的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C组的MAP高于同一时点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诱导时间、起效时间均短于A组、B组,苏醒时间长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诱导时间、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苏醒后疼痛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ED_(50)为0.267 mg/kg(95%CI为0.223~0.320),分别低于A组、B组的0.321 mg/kg(95%CI为0.297~0.347)、0.314 mg/kg(95%CI为0.283~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ED_(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诱导麻醉时影响罗库溴铵ED_(50)的重要因素,18~40岁、41~65岁和66~79岁患者的罗库溴铵气管插管ED_(50)分别为0.321、0.314和0.267 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黄素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快速气管插管中对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位成人患者随机分成4组(n=20),分别为快速气管插管前1min静脉内给予麻黄素75μg/kg(PE75)、100μg/kg(PE100)、150μg/kg(PE150)或生理盐水(saline),诱导用丙泊酚2.0mg/kg和罗库溴铵0.6mg/kg。双盲法评估气管插管条件,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5min内每min都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偏离基线20%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视为有临床意义。结果PE75组或PE100组能明显改善插管条件(P&;lt;0.05);而PE75组和PE150组与saline组相比能明显加快HR(P&;lt;0.05);PE75组和PE150组、PE150组和saline组相比较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麻黄素无论是75μg/kg或100μg/kg在丙泊酚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快速气管插管前用都能改善插管条件,但它不能有效防止低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婴儿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拔管苏醒期的清醒躁动情况.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婴儿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两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异丙酚、罗库溴胺的基础上分别静注舒芬太尼 0.5 μg/kg(S组)和芬太尼5 μg/kg(F组).术中麻醉维持用异丙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放置开口器(t3)、手术开始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毕常规拮抗肌松药,记录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插管后20 min、插管后30 min清醒程度、躁动程度.结果:S组各时间点HR、MAP较诱导前无显著差异.F组t2、t3、t4 HR、MAP较诱导前(t0)显著升高(P < 0.05),较S组同时点亦明显升高(P < 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S组拔管期镇静评分高于F组(P < 0.05),躁动评分低于F组(P < 0.05).结论:在婴儿腭裂修复术中,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七氟烷及异氟烷在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在腹部手术吸入七氟烷与异氟烷对患者入睡时间、HR、MAP和苏醒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60例择期腹部手术ASA I~III的患者随机分入七氟烷组(30例,A组)异氟烷组(30例,B组).诱导:丙泊酚1.0~ 2.5 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维持:A组七氟烷1%~2%维持,B组异氟烷1%~5%维持至手术结束.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为反馈控制变量.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入睡时间、HR、MAP和苏醒时间等数据.结果 A组诱导后和术后MAP明显高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 在腹部手术吸入维持麻醉中,七氟烷与异氟烷相比,七氟烷可减少术中HR和MAP的波动,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熵指数(RE、SE)和双频指数(BIS)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下监测气管插管和手术切皮伤害性刺激的能力。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1例。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观察麻醉诱导前即基础值(T1)、患者对指令性反应消失(T2)、气管插管即刻(T3)、插管后第1分钟(T4)、切皮即刻(T5)和切皮后第1分钟(T6)六个时点RE、SE、BIS、△RE-SE、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插管后第1分钟MAP显著高于插管时(P<0.01),但显著低于基础值(P<0.01),手术切皮前后MAP无显著变化(P>0.05);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HR均无显著变化(P>0.05)。RE、SE、△RE-SE和BIS在插管前后和切皮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下,熵指数和BIS对气管插管以及切皮伤害性刺激反应均缺乏有效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烟对靶控异丙酚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患者,ASAⅠ~Ⅱ级,分为吸烟组(25例)和非吸烟组(25例)。每例患者均使用靶控异丙酚(血浆浓度5μg/mL)、2μg/kg芬太尼和0.8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记录插管前,诱导后2min和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min和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血压(MAP)和BIS值。结果:两组诱导前的基础MAP和BIS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吸烟者的基础HR慢于非吸烟者。吸烟组的麻醉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的BIS值都高于非吸烟组(P<0.01)。与非吸烟者比较,吸烟者麻醉诱导后2min时的血压和心率下降更显著,而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吸烟影响异丙酚靶控诱导插管期间的镇静深度,吸烟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